有多少机器人企业等着“融资”来救急?

文/新战略机器人全媒体记者 叶兮

你的企业钱够花吗?你等着融资来救急吗?融资并购究竟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还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恐怕个中滋味只有其中之人方能体会。

有俗语道背靠大树好乘凉,对于大多数机器人企业来说,并入有钱有途径的上市公司这棵“大树”或者与出手阔绰的资本方联姻,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最有利的捷径。但也有句话说“一朝入豪门,冷暖自己知”,并非每一个豪门都能带着企业华丽转身。作为资源整合的一种方式,并购可以发挥为企业融资的作用,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需找到与自我契合最佳的金主和路径。

并购优势

首先,直接获得资金支持。

在当前机器人行业普遍缺钱的背景下,能够寻找到一家满意的、合适的上市公司或资本方当靠山,无疑是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良好途径。获得资金支持成为被收购企业最为直接的利益诉求。在并购中,投资方将会以股票或合约方式的投资给被收购企业注入一笔资本供其发展。

纵观当前机器人行业的并购案例,通常并购资金都在千万元以上乃至亿元级别,这样的以资本换取股权的方式显然能够让企业得到最直接的资本补给,迅速执行公司的各项发展规划。

其次,共享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在机器人产业中纵向整合非常常见,上游企业并购下游企业,或下游企业并购上游企业,不管并购方式如何目的都是希望能够最大化共享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使利润最大化。企业在并购后可以共享生产资源,如技术研发成果和产业链,这些可以省去大量的科研开发和购买设备的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如新时达并购众为兴,双方不仅在本体和控制器方面可以资源互补,而且节省了一定的技术开发成本。

再次,共享客户,拓宽销售渠道。

在横向并购中,收购方和被收购方可以整合客户资源与渠道,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如埃夫特入股意大利CMA机器人公司后,不仅在喷涂领域扩大了销售渠道,而且可以共享众多国际客户。

最后,共享品牌,使利润最大化。

一些中小企业在并购前或许产品本就不错,但是却缺少一个有热度的品牌,因此导致销量不高,资金紧张。在并入上市公司后产品可以得到其品牌使用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如英威腾并购迈科讯后,迈科讯可以更好地采用英威腾的品牌进行产品推广。

机器人行业不断收购兼并不断走向成熟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收购兼并后又该如何进行内部整合,将各种资源发挥到最佳是企业真正面临的考验与挑战,也是检验收购成功的最终标准。

并购风险

首先,并购后如果并购方缺乏启动资金和调节资金,被并购方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走上正轨,原有产品的市场不能得到巩固,新产品的开发上市又长期受制约。

其次,在企业文化方面,由于双方文化、社会背景、市场环境有差异,并购后这种差异如果不能尽快消除,原有的矛盾没有解决好,新的问题和摩擦也会不断出现,这种矛盾的演化不仅在一些企业被并购后得不到好的融资平台和资金支持,还会造成企业各方面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再次,从环境方面来看,如果并购双方所处的产业环境相同,被并购的企业的某些产品和资源还很有发展前,那么双方企业则会很好保留并发展这些产品和资源。反之,被并购方原有的市场渠道和生产经营格局可能会受到冲击,企业原有产品及资源的优势可能就会大大削弱,资金运作也会变得困难。

最后,并购本是一件好事,但当前机器人行业太过火热,企业的估值与发展显然与市场的热度有着直接关系,如果并购让自己与资本方彼此束手束脚,各种对赌协议让企业压力徒增,从而采取一些不得已的市场策略,那就得不偿失了。这种案例在机器人行业其实并不缺少,并购之路反而发展受限,磕磕碰碰身不由己。

总之,在并购活动中被并购的机器人企业希望获得的是并购方提供的资金支持和资源平台,用得着,划得来对被并购企业的发展才是最好的,在并购前一定要弄清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并购对于被并购方来说也是有条件的,选择通过并入上市公司作为融资渠道的企业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并购后能够从中获取多少利益,是否能承受并购后的各种压力。

机器人企业的融资借力并不是向上市企业或资本方靠拢就能能获得,最好是在产品、渠道或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有自己独特优势,能与并购方形成互补或达成强强联合、达成共识,这样的并购才能让自身有更大发展空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