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马拉松赛起源于合肥 ——参观马拉松文化博物馆
今天一大早看到的新闻让我惊呆了:甘肃白银马拉松越野赛出现严重事故,16人死亡,后来增至21人,我的复杂心情难以表述,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留下深刻印象的“马拉松文化博物馆”。
5月19日应朋友之约,前往位于蜀山区小庙镇马岗村的小岭南村民组。
这里是2018年启动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小岭南按照“修旧如旧,留住乡愁”原则,打造了具有江淮地区特色的村落。
这里有民宿、土菜馆、咖啡馆、会议室,有可供举行草坪婚礼的场地,也有举行露天冷餐会的地方,还有孩子们的小游乐场,这里还是学生们的研学基地,有用于栽培和采摘的实验田。最特别的是有一条五颜六色、长10公里的马拉松跑道。
之前关于岭南的游记文章也不少,我也没打算写。但是看到甘肃马拉松运动的惨剧,让我震惊。决定还是记录下来,让大家知道马拉松运动爱好者们的执着和付出。
在岭南淅淅沥沥的冷雨中随意游览,无意中看到了“马拉松文化博物馆”,一个喜欢看马拉松比赛的朋友,推开了挂着“马拉松文化研究院”牌子的房间。我想,这里能有什么呢?
但是办公室门一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屋梁上的各色奖牌,把我看呆了。馆长魏普龙正在写关于马拉松运动的稿子,我说:你真是文武双全啊!屋里还有不少照片和奖杯,我认为就是全部展品了,结果他介绍一番后,让他的徒弟去拿博物馆的钥匙。这个徒弟是自己慕名而来,向魏馆长学习马拉松的。
正在整理的纪念牌
进到展馆让我更吃惊。上下两层楼摆满了展品,各种奖牌、奖杯、照片、实物,还有现代化的电子屏等,是正正规规的博物馆。
在魏馆长的热情介绍下,我不由得细细欣赏起来。
印象深刻的是:魏馆长的师傅、安徽淮南人张亮友,他是新中国首个马拉松记录的创造者,他携手妻子尚殿娥一起奔跑四十多年,并于2014年打破世界全程80岁以上夫妻两人记录,也是世界上年纪最大的马拉松夫妇。他今年已经95岁了,每天还坚持跑十几公里。真是难以置信!
张亮友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参加马拉松运动。1956年他三次写信给当时主持体育工作的贺龙元帅,建议在中国发展马拉松运动,此举也促成了1957年国家体委在合肥举办的第一次马拉松测试赛。新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实际是从合肥开始的。
魏普龙与张亮友夫妇合影
魏普龙是合肥一中毕业的,是七十年代时校篮球队长。他一个人就拿过100多块马拉松运动的牌子。他为马拉松文化的传播,为推动马拉松运动的发展,为培养马拉松运动员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他是馆长,也是讲解员,还兼清洁工,如果不是他的热情介绍,我们可能就一带而过了。他让我们了解了马拉松运动,了解了合肥在中国马拉松运动中的地位。也让我对这次甘肃马拉松赛中众多优秀选手的不幸罹难,感到特别痛心!
下面左图是魏馆长获得的水晶奖杯。
梁晶,是我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又一个神奇人物。他是魏普龙的弟子。看看他的成绩:中国超马记录保持者,跑友圈里的“梁神”,“梁大将军”是他参加八百流沙400公里超级越野跑的冠军称号。“最快超马”是他保持了国内选手超马纪录的称号。光看他的这些称号并没有多少感觉。但作为“耐力之王”,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400公里八百流沙极限赛,在85小时46分43秒完成。在这超过三天三夜的时间里,他是如何睡觉、吃饭的?!
在我起草这篇文章时,又大为震惊的看到了梁晶也是21位遇难者之一。90后的合肥小伙子,让人心疼啊!因为他的超人的体力,我刚刚才在家庭群里发过他的照片,又看到“今日头条”他遇难的文章,真的万分痛惜!
马拉松运动源于公元前的一次战争,在马拉松这个地方,雅典打败了侵略者波斯人。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被派去报信,他拼命跑了近四十公里,到了目的地,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地而亡。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42.193公里的长度也是几经修改而确定的。
两千多年来,无数人为马拉松运动贡献了毕生精力,有些人包括梁晶,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向他们致敬!
在这里感谢马拉松运动的爱好者为安徽为合肥做出的贡献!
安徽三代马拉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