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伦灿:艺术创作的过程是用艺术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艺术生产主体有必要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的特点: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世界观”也称宇宙观,是人门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人人都有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从而滋生何种人生观,世界观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人生观。艺术生产主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助于坚定其艺术创作信念,艺术创作是艺术产品产生的基础,是实现艺术产品生产的中心,是创作主体按美的规律构造世界、反映、表现和再现社会现实生活的过程。通过构思营造审美艺象,并传达到物质在上,使之审美化、情感化、灵气虾。从而表达主体的审美认识,抒发审美情感,寄托审美理想。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用艺术的方式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并掌握世界的过程,是创造精神财富的过程,艺术创作让艺术劳动工程与价值形成过程有机的统一到一起。艺术生产主体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后,必定会坚定其艺术创作信念,并不断提高艺术创作激情,实现更多的艺术价值,经过艺术运营之后,让艺术价值发挥其功效,成功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艺术创作获得了成功,艺术生产主体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并实现了艺术创作需求,更加会坚定艺术生产主体的信念,而引发新 一轮的艺术价值创造;艺术生产主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端正其生产观念,让其自觉、自愿为艺术消费者服务、为艺术产业服务、为艺术而献身。生产创造出高艺术水准、高文化含量,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俱佳的艺术产品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日趋形式多样化、品位高标准化的文化精神需求和艺术审美需要,多方位,贴近式的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提高他们多方面的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及政治意识。正确生产观念的确立,让艺术生产主体以服务艺术消费大众为己人,以为能实现他们是艺术审美快乐而愉悦,增强艺术生产主体的社会责任感与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助于实现艺术生产的内部和谐,艺术企业间的和谐,艺术生产主体与社会、与大众间的和谐关系,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社会文化的进步。

谢伦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微信公众号:文化工匠

(每日更新,用匠人的脚踏实地与你一起重拾文化自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