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防疫】新冠疫情防控特别节目

防疫

进入2021年,全球疫情加速蔓延,我国疫情零星散发,新冠疫情仍是我们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关键词之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上市,效力有多高?注射后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进口低温冷链食品是否安全?日常防护还有哪些误区?

1
新冠病毒疫苗上市,效力有多高?

2020年12月15日,我国正式启动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半个月来全国重点人群累计接种超过300万剂次。

2020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

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时间表公布,分两步走:2021年春节前,完成9类重点人群紧急接种;春节后组织开展其他人群接种。

9类重点人群:
  1. 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

  2. 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

  3. 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

  4. 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

  5. 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

  6. 医疗卫生人员

  7. 政府机关、公安、武警、消防、社区工作者

  8. 物品、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

  9. 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工作人员

国产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来了!你知道它进入人体后是如何产生免疫效力的?79.4%的保护率到底意味着什么?专家现场用生动的动画,让大家秒懂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2
老年人和慢病患者为何不能接种?

因为目前招募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志愿者年龄都是在18岁-60岁之间的青壮年,而18岁以下,60岁以上的人群,以及一些慢病、严重疾病等患者缺少临床数据支持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否安全有效,需要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数据披露,明确是否后续能够接种。

以下人群暂缓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1. 18岁以下,60岁以上

  2. 孕妇

  3. 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

  4. 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

  5. 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各种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

  6. 已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7. 已知或怀疑患有疾病包括: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不良反应:头痛、发热、接种部位红晕或硬块、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

3
进口冷链食品如何正确处理?

目前,国内有新增新冠病例为冷链物流工作人员,对大众而言,进口冷链食品还能吃吗?

我们在国内能接触到的冷链食品,一般已经通过港口集中地处理过了,如果您买回家还是不放心,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去处理:

  1. 戴手套

  2. 处理完食物后将手套内层向外翻扯,裹住外层

4
接种疫苗后,还需要坚持日常防护吗?

打了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以后,我们仍然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这里有2个原因:

  1. 接种疫苗后,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

  2. 疫苗的保护率并非百分之百

5
口罩内侧变湿,会影响防护效力吗?

普通医用口罩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是疏水层,作用是防喷溅;中间层是熔喷层,通过静电阻隔效应吸附病毒;最内层是防湿层,作用是保持口罩干燥的环境。

如果肉眼已经能看到口罩内层变湿,水汽可能会渗透到熔喷层,降低阻隔病毒的效果。所以,当口罩变湿后,不建议再继续使用。

另外,用酒精喷洒消毒口罩,也会破坏熔喷层,使口罩达不到原来的防护效果。

6
冬季开窗通风,记住这些要点

开窗通风是降低呼吸道传染病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因为病毒感染是需要浓度的,开窗通风可以使可能受污染的空气浓度降低,感染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冬季早晚较凉,可以选择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打开窗户通风5-10分钟,如果是相对密闭的环境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办公区可以通风半小时。

7
春节即将来临,大家还能正常返乡吗?

冬春季是新型冠状病毒容易传播的季节,虽然国内疫情以零星散发病例为主,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放松,在疫情仍然不太稳定的阶段,建议大家春节避免人员聚集和流动,能留在本地过节的还是尽量留在本地过节,减少感染机会。

另外,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不建议在冬春季节出行或长途旅行,这样我们都能过一个更加安全的春节。

8
个别病例潜伏期加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最近大家看新闻发现,现在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越来越长,过去认为14天能检测出来,现在最长的有20多天才被确诊,是新型冠状病毒变异了吗?

通过对病例的统计,新型冠状病毒的常见潜伏期绝大多数还是在14天之内,但是有个别病例潜伏期长于14天,这与个体的身体差异有关。当然,为了降低长潜伏期的风险,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了“14+7”的管控措施,从国外返回的人员需要先隔离14天,再居家隔离7天,在解除14天隔离的时候也要格外小心,要鼻咽拭子加上口咽拭子,再加上痰液和粪便等多个部位来源都是阴性,才能解除隔离。

历史热门文章
入睡难、容易醒、睡不着?多半是因为它们!一个人人可学的助眠法,助你睡得香又甜~
耳鸣不重视,小心大病找上门!每天做做“脸保健操”,六个动作巧预防~
水果界的“抗氧化之王”!每天一把,防痴呆、抗炎症…买时看准这3点!
冬季手脚冰凉、容易感冒?三种祛寒饮食方案,温中暖阳防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