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旭晨||追根溯源写家史

追根溯源写家史

文\栗旭晨

民间俗语云,赵钱孙李一斗米,周武郑王背不起。赵姓是我国的大姓,在宋代《百家姓》中排列第一位,而在2016年新《百家姓》中排名第八位。赵氏发祥地在山西,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奇村镇南高村,赵姓是第一大姓,而现今居住在村东后街的赵福如夫妇,一个九十三岁,一个九十岁,是我们村上四千多人中仍然健在的最年长的夫妻。我和赵老先生的次子赵万春是曾经九年同窗共读的同学,友情笃深,赵老先生夫妻与我父母亲亦有交情。去年我曾两次到赵老先生家中作客并访谈,他敞开心扉,向我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些连他儿女们都从未听过,让我肃然起敬,非常感激。

因为是挚友,万春和我之间,有酒必喝,无话不谈。去年九月,万春从忻州电信分公司市场部经理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一下子轻松悠闲了很多。在一次饭桌上,他酒后吐真言,作为源远流长的赵氏家族的后人,我们赵家有记载的历史到底从何而起,他不知晓。他动情地说到,即便是家史,我们兄妹几个头脑里也是一片空白,除了对姥姥稍有印象,对爷爷奶奶、姥爷一无所知,甚至连他们的名字也不清楚。作为赵家的后辈,居然不知道自己的宗族传承,实在是有愧于先人。于是,万春萌发了写家史的念头,他首先和我进行了交流,又与他妹妹艳青作了一番沟通。对于写家史,我以前零零星星接触过也写过,这是件大好事,我自然鼎力相助。一个周末,万春和我回到村里,向其父母仔细询问,让他们把陈年记忆中的一件件往事讲给我们听。庆幸的是,老爷子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表达准确,让枯燥的釆访变得有趣生动了许多。我记了十几张笔记,整理岀来后,交与万春。万春又向其兄长、姐姐妹妹询问,基本串起了家史结构,理清了脉络。

但由谁来执笔,尚未确定。让万春写吧,他有的是大把的时间,但他是理工科出身,文字功夫还欠火候,恐一时难以胜任。最后想到了万春的妹妹赵艳青,艳青毕业于山西师大中文系,在忻州三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多个年头了,由她执笔,是最合适的人选。一部家族史,满纸辛酸泪。艳青是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进行写作的,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她写十几岁成为孤儿的父亲和年幼的姑姑相依为命,抑制不住感情失声痛哭。为了求证一个细节,她下班后坐上班车回四十多里远的乡下老家询问父母。在《追根溯源说家史》这本书中,着墨最多的是父亲和姑姑,内容详实,细节真切,让人读后热血沸腾,潸然泪下。

该书起初共有九章,在标题方面我进行了一些润色,比如源远流长说赵氏一一功过是非,枝繁叶茂大家族一一守业有成,血浓于水兄妹情一一呵护担当。但我在审阅时,发现了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太厚古薄今了。在我的建议下,增加了第十章:继往开来永传承一一薪火相传,把他们兄妹四家的两代人也写了进去,这样就十全十美了。执笔人艳青为人师表,非常谦逊,其他三家内容比较丰富,轮到自己家一笔带过,明显着墨不够,甚觉遗憾。

"靖康之变”后,钦宗的另一个儿子赵训岀生了,在母亲郑夫人的呵护下,隐匿于世,流落中原,四处流浪。后入晋地,起初,居于忻府区赵家庄,后移到原平南怀化,造化弄人,赵氏就这样由皇室血统变为一介布衣,赵福如家族是赵训之后,经多方考证已确信无疑。赵家的家史,从赵福如的老爷爷赵殿臣写起,他生于清朝咸丰年间,上过私塾,十七八岁时在内蒙古包头做生意,进行皮革、皮毛贸易,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生意做的很大,远近闻名。致富后的赵殿臣返回故乡,买田置地,光宗耀祖,买下了好几处宅院,盖了房子,这应该是赵家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如今,他当年修建的院落还在,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洗礼,已是面目全非,虽数次易主,但这里的大门、二门、磨盘、石臼仍在诉说着当年的荣耀。赵殿臣的家业很大,人丁兴旺,他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子承父业,老三银贵人称"三老虎",在包头经商做买卖,算得上是成功人士。老大来贵是赵福如的爷爷,靠殷实的家产过活了一辈子,活了72岁,这在当时算是高寿了。赵海亮是赵福如的父亲,却只活了37岁,英年早逝。他经过商,当过兵,十五岁时便娶了媳妇,大他五岁,人们叫他"小女婿”。十七岁,他像卯足了劲儿的拔节玉米,长到了一米八。二十岁时,到内蒙古集宁当学徒,后到桃林县红格尔图贩卖粮食,经营米面,接着开了酒坊,雇佣几十个工人。谁知一场病,夺去了赵海亮的生命,留下了l7岁的儿子赵福如和7岁的女儿。赵福如自幼读书,上了八年学,聪明能干,当过会计和事务长。谁知家道中落,父亲去世后,赵福如为妹妹遮风挡雨,毅然决然撑起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后带着妻子,从内蒙古回到了故里。赵福如唯一的亲人是妹妹,在他的关怀帮助下,妹妹读了书有了工作。妹妹岀嫁时,赵福如不收彩礼钱,他说,父母嫁女儿收彩礼是应该的,哥哥不能,我不能在妹妹身上挣钱,我不能让别人说不然。赵福如生有两儿两女,有的务农,有的是公司中层,有的当教师,皆有大岀息。后辈儿孙更是青岀于蓝而胜于蓝,万春的女儿赵宇宁是赵家的第一个博士,先在北京工作,现在在深圳工作,并且买了房,成了真正的深圳人。赵福如常说,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我深以为然。

自家人写自家事自家史,是这本书的特色。虽然赵家先辈没有什么大目标大追求,但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诚实守信,与人为睦,给后代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学习的榜样,后代人当学习之,传承之,我想这就是这本家史刊印的目的意义。当然,这本书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受各种条件和原因限制,赵福如妻子方面内容太少,本家叔叔没有涉及到,各辈人中的妻子、儿媳、女婿都没有着墨,只能有待后人继续讲述和日臻完善。

我们应该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我们应该富而不炫,贫而不屈,把家风传承好,弘扬好,坚定初心使命,努力进取,勤奋工作,让我们的人生更丰盈更绚烂更辉煌。

作者简介

栗旭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南高人,现任忻州市广播电视台专题部主任。荣获第五届山西省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荣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荣誉证章。发表文学作品一百五十万字,有散文集《梦里花落》《梦里花开》行于世。散文《杨胡的葡萄熟了》获得第二届全国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一等奖。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心灵之窗

*栗旭晨|| 我的处女作
*栗旭晨||世世代代跟党走
*栗旭晨||顿村的蝶变与振兴
*栗旭晨||我的同学亮林
*栗旭晨||从未谋面的忘年交
*栗旭晨||姐妹花
*栗旭晨||瓜甜十里可闻香
*栗旭晨||我为女儿出书记
*栗旭晨||拜年,时光深处的记忆
*栗旭晨||积小流   润万民 ——忻州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纪实
*栗旭晨||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代序)
*栗旭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   忻县民歌
*栗旭晨|| 太原战役中的忻县支前
*栗旭晨||忻县历史上的商界精英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0)

相关推荐

  • 追根溯源

    不会游泳,换游泳池没有用: 不懂爱情,换男女朋友也不行: 不懂经营家庭,换爱人仍难以幸福: 不懂管理,换员工和客户无事于补: 不懂积累,换公司换老板换老师改变不了命运: 不懂基本养生,补品再好医院再好 ...

  • 栗旭晨||文明胜迹耀千秋——忻州市文物普查写的解说词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 追思河帅栗毓美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 忻县抗日义勇军建立前后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蒲阁寨围困战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黄士元俘捕伏法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攉石盆的传说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忻县同盟会会员闪耀三晋大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忻县解放初期剿匪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愿承甘露润苍生

    愿承甘露润苍生 文/栗旭晨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中写道: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在全国诸多称之为甘露寺的寺庙中,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河北邯郸广府甘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