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方||共锅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一)
杨家村想当年也是超千人的大村,如今已不到百人,也都是些老弱病残,像老崔、杨二、四小子都已奔五,在村里算是最年轻的人了。由于各种原因,都没娶过媳妇。不知哪个提议,三个人就凑到一块过日子,一起睡觉,一起吃饭,一起劳动,美名其曰:共锅。也许是为了节约柴炭,也许是一个人太过孤单,杨二和四小子都搬到了老崔家。老崔家的房子是父辈留下来的木头房,冬暖夏凉,有院墙,有牛羊圈,三个人集资买了三头牛,十五只羊,三人一共有五十多亩地,春播秋收一起劳动。三个男人住一块,家里瞬间有说有笑,杨二说:“这人家、人家就得有人,一个人白天等不到天黑,天黑等不到天明。”四小子激动地说:“咱们三个拧成一股绳,大干十年,或许还会翻身哩!等有了钱,咱哥仨每人娶个黄花大闺女。”老崔笑眯眯地说:“做了几十年黄粱梦了,该醒醒了,安度晚年就好了。”嘴上虽然这么说,三人还是铆足了劲。四小子嗜赌如命,戒了。杨二懒得要死,偶尔还偷鸡摸狗,共锅后像变了个人似的,坏习惯没了,干活也不偷懒。老崔爱喝两口酒,见酒必醉,一年醉三百六十五天,最近也不喝了,说:“我想明明白白活几天。” 秋日的早晨略有点凉意,老崔最先醒来,看到杨二和四小子还在打呼噜,一人蹬了一脚,说:“起床,掰玉米去啦!”两人一骨碌爬起来,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开始穿衣服,杨二到院里喂牛羊,四小子打扫卫生。老崔已经把饭做好了,每人一袋牛奶,一个鸡蛋,一个馒头,还有昨天剩下的一大碟小炒肉,三人很快吃了早饭就赶着牛羊去了地里。玉米都是胳膊粗的大棒子,三个人一边掰玉米一边开心地聊天,前几天两头牛都下了崽,另一头也怀上了,羊也开始接二连三地下羔,春天买的小鸡也开始下蛋。谷子今年长势很好,已经收割完,刚碾完场就卖了,今年价钱不错,二十几亩谷子卖了四万元,家里买了电视、冰柜、洗衣机,每人买了一件羽绒服和几件内衣,还买了新炕布、新被褥。前几天三人还把家里粉刷了一遍,整个家焕然一新了。杨二激动地说:“咱们应该早共锅,要是前十年共锅,现在早就娶妻生子了。”四小子也开心地说:“要是玉米也能卖个好价,加上牛羊的收入,咱们今年的收入应该在十万左右。”老崔看着两个人那么激动,说:“今年风调雨顺,这是老天爷看咱哥仨可怜啊!咱们等明年春天,再买几头骡子,再养两头猪,大力发展养殖。”杨二和四小子异口同声地说:“崔哥就是我们的总指挥,我们都听你的。”杨二又说:“照这样下去,不出三年我们就能娶媳妇喽!”老崔瞥了杨二一眼,说:“别天天媳妇媳妇地挂在嘴上,说得人心上难受。” 三人开始注意个人卫生了,三人都把烟戒了,每天早上刷牙,每周去镇上的澡堂子洗一次澡,衣服脏了便洗。院子里更是热闹非凡,小牛小羊在院子里撒欢,惊得鸡鸣狗吠。老崔春天在院子的四周种了许多格桑花、牡丹、芍药,现在已经是花团锦簇了。偶尔张婶李大娘还到院子里羡慕地看这些长得喜人的牛羊家禽,参观垒成小山似的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惊奇这三个男人咋就脱胎换骨了?一下子有了这么高的干劲。
(二)
苦日子总是度日如年,好日子总是过的太快。转眼三人共锅三年整,牛、羊、骡马都成群了,还新买了拖拉机,准备来年再承包一些地。除了一切开支,三年下来三人整整存了十万元,这让他们仨都激动不已。一日早晨,杨二穿着整洁的衣服去井上担水,正好遇到张婶,张婶说:“东村有一个年轻媳妇,是我的一个亲戚,去年丈夫坐了牢,四十多点,有一个小女儿,改天给你撮合撮合?”杨二听到张婶给自己介绍媳妇,马上叹口气说:“哎!估计这辈子没那命了。”虽然嘴上这么说,可心里还是一阵激动,心里想,挣下钱就是为了娶媳妇,不娶媳妇挣钱干啥?张婶看他走神,开玩笑说:“不要算了,你不要我给老崔和四小子说去。”杨二马上说:“我要不顶事哇!不知人家看下我不?”张婶笑着说:“我给你试试。” 张婶还真用心,早上回了家就给那个亲戚打电话,征得女方同意后,马上就通知杨二,杨二欣喜雀跃地问:“在哪见面?”张婶说:“咱们先去女方家坐坐,看看女方的条件。”杨二和张婶约定了时间,认真地洗了头刮了胡子,又刷了几遍牙,穿了一套过年才穿的衣服,买了许多水果和两箱牛奶就匆匆去了女方家。张婶给杨二打电话时,老崔和四小子就在旁边,谁也没说一句话,等杨二风风火火走后,老崔看着杨二的背影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啊!”四小子啥也没说,长长地叹了口气,赶着牛羊去了北坡。等到下午五点多,杨二吹着口哨回来了,老崔在院子给羊剪毛,四小子给牛添料,谁也没理他。杨二走进院子,站在那里想和两个老哥商量,总感觉太难开口了。还是老崔先开口,说:“都回家吧!有话回家商量。”三人一同回了家,老崔说:“人家有啥要求哩?说说吧,这是好事,总有这么一天。” 杨二脸色通红,吞吞吐吐地说:“条件也简单,她不想和咱们一块住,也不想住我那窑洞,想让我给在城里买个单元楼,我问了一下,最小平米的,加装修也得二十万。” 四小子马上说:“把咱们全部家当卖了也不值二十万。” 老崔说:“有媳妇给是好事,砸锅卖铁也要娶,我们拼死拼活为了啥?不就是想有个好的归宿吗?”杨二听到老崔说的话,一下子哭了,呜呜咽咽。屋子里一下子没了言语,只听到杨二的啜泣声。老崔把这三年来存的十万元拿出来,又卖了两头怀崽的大母牛,两头骡子长得油光可鉴,忍忍心也卖了,又卖了几只羊,凑了十六万,给了杨二,和杨二说:“我们哥俩就能帮你这么多了,啥话也别说,娶媳妇吧!”杨二又是一阵感动,跪在老崔和四小子跟前,磕了三头,说:“你们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杨二的婚礼有点简单,在女方家里请了老崔、四小子和媒人张婶和几个三姑舅二两姨就算结婚了。他暂时住到了女方家,算是上门女婿。没过几天,杨二就在县城买了楼房,没两月就装修好了,用剩下的一点钱,和媳妇在市场院摆了一个蔬菜摊子,每天虽然盈利不多,但天天屁颠屁颠像个小孩,跟在媳妇身后,一刻也舍不得离开。
(三)
老崔和四小子依然共锅,每日早出晚归,日子虽然清苦,生活还得继续,人来世上一遭不容易,甜日子苦日子都得过。杨二前几天回来拿了许多吃喝、营养品看望了他们,看他状态很不错,身体胖了许多,皮肤也白净了,很幸福的样子。一日,天还未亮,村里的占奎爷爷跑进老崔家的院子就喊:“哎呀呀,出大事了,二小子上吊了。”老崔一下子从炕上跳起来,开了门急着问:“哪个二小子?”占奎爷爷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还有——还有哪个二小子,就是和你们共锅的二小子哇!”四小子还在被窝,“哇”的一声哭开了,老崔心跳的厉害,用拳头砸了一拳柜子,骂道:“这个灰球,咋能闹成这哩!人现在在哪里?”“就在他家窑头上……”还没等占奎爷爷说完,老崔已经趿拉了一双鞋从大门外跑去。老崔和四小子跑进杨二家院子,看到窑头上吊着一个人,他俩放慢了脚步,心里祈祷着:希望不是二小子,但愿不是二小子。但那衣服、鞋子太熟悉了,就是和他们一起买的。老崔皱着眉头,闭着眼睛把吊着的人放了下来,还没等老崔睁开眼睛,四小子再次“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二哥,二哥,你是因为甚啊?呜呜呜呜……” 占奎大爷也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蹲下,伸出手指在杨二鼻子上试了试,说:“没气了,身体也硬了。”老崔抱着头,抓着头发,欲哭无泪,痛苦地说:“看样子不是早上死的。”占奎大爷说:“这个不清楚,我早上起来尿尿,看见这里吊着一个人,看衣服就知道是二小子。” 老崔沉思片刻,下意识地摸了一下杨二的衣兜,上衣和裤兜别无他物,只摸出一块钱。四小子依然哭泣,占奎爷爷也是老泪纵横,老崔翻来覆去看着这一块钱,看见上面歪歪扭扭好像有几行铅笔字,老崔认真读起来:“媳妇以前的男人出狱了,把我打了出来,我和媳妇没领结婚证,我深深爱着她,没有她,我没法活了。” 一切都明白了,老崔和四小子把杨二抬回老崔家放在门板上,又打电话让棺材铺送了一副棺材,把杨二入殓了。请了石匠,给杨二碹了一个很大的石头墓,请了一班吹鼓手,没几天就把杨二埋了。安葬了杨二,老崔和四小子又回到了往日的平静。两人瘦了一大圈,他们没有了往日的干劲,地里还有几亩玉米也懒得出去掰,牛羊在院子里饿得直叫。老崔像是病了,不想吃饭,晚上睡不着就喝半瓶酒,一天也不和四小子说一句话,成天在炕上躺着发呆,也不到街上和邻居唠嗑。四小子急了,说:“崔哥,你可不能倒下,你倒下我可怎么活啊?” 老崔叹了一口气,说:“哎!人咋活着这么没意思啊!你看到我碹的那个墓葬了吗?就是放三个人的墓葬,等我咽了气,你把我放进去,咱们哥仨到了那边还共锅。” 四小子哭丧着脸说:“你可别吓我,我还等着哥给我娶媳妇哩!” 老崔咬咬牙说:“开始就是这么想的,给二小子娶过,再给你找一个。要是条件允许,我也想娶一个。不瞒兄弟,天天做梦就是做那娶媳妇的梦哩!这个梦已经做了几十年了。” 四小子说:“那我们再好好干,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你看国家政策多好,给你我都办了五保,一年两人也有一万多哩!” 老崔再次叹气,说:“哥不想活了,太没意思了。哥死了,你好好干吧!拖拉机,牛牛羊羊也差不多十万的家产哩!哥这房子、牲口、东西都留给你。” 四小子悄悄地抹着眼泪,每天给老崔变着花样做好吃的。可是老崔就是不想吃,没胃口,没有多少时日,老崔已是皮包骨头。在一个深秋的早晨,刮着风,院子里淅淅沥沥下着小雨,老崔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只听到四小子牛嚎一般,哭声响彻整个村庄,村庄异常寒冷,如入了冬。四小子风风光光把老崔安葬了,一个人睡在老崔家里,异常孤独,他又回到了光杆司令的日子。冰冷的炕已经好长时间没烧火了,睡在冰冷的被窝,他想着和老崔、杨二在一起共锅的美好时光,想着老崔和他说过的话,想着三人大半夜还是谈论女人的好,谈论哪一年哪个女人和自己笑了一下,谈论年轻的时候不要某种原因就结婚了。想起老崔说:“看见那些打女人的男人,真想上去暴揍一顿,女人那么好,咋能下得了手?不知珍惜……”想到这里,四小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了没几声,又哭了起来,“呜呜——呜呜——我的妈妈啊……” 村庄的夜晚一向比较宁静,可是最近不知哪来的几只秃尸怪子,一到晚上就开始“呱呱肉,呱呱肉……”地叫,声音凄惨,如鬼哭。每到这个时候,四小子就披件衣服来到院子,拿一些土块,扔到树上,扔到房顶,还没等他躺进被窝,秃尸怪子又叫了起来,四小子用被子蒙住头,秃尸怪子好像在他枕头边对着他的耳朵叫,四小子翻来覆去,如疯如癫。在一个春日的早晨,张婶去问四小子借河捞床子,发现四小子一动不动,推了四小子一把,发现他已没有一丝气息。张婶惊叫:“我的老天爷爷啊!”叫完,转身撒腿就跑。在四小子枕头旁边,发现几个空药瓶子,人们判断,四小子是吃药死的。没几天,村委会就把四小子安葬,就葬在杨二和老崔的墓葬里,他们到另一个世界又共锅去了。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黄土地上的草木异常茂盛,在北梁那个高高的特别打眼的坟堆上,除了杂草,还摇曳着几株不知名的野花。
附录:五寨县文联前主席、县志办主任朱和森老师评论。东方:一早起来,认真读了你的《共锅》,很有感觉,让我心动。我记得好像以前读过,未细读,当时感觉《共锅》是一篇好东西,今再读,果然如此。作品很完整,无论结局令人震撼的故事本身,还是情节、叙事、语言都没有明显缺漏和短板。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要尽量做到各个要素的完整,你基本做到了。你本文的价值不菲,讲了一个大部分人都极为陌生的底层人艰辛生存的故事。他们有一个相依难舍、温馨向上的现实家园,而且三人都有各自充满梦想的精神世界,但无论是现实的家园还是精神的家园,都是易碎的,所以最后的结局也只能是悲剧。唯其如此,作品才能起到震聋发聩、让人回味深思的效果。我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生命的倾诉,好的作品一定是出自机杼发自心灵的,《共锅》应当是吧。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主要从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进一步精研深挖,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使尘封的历史文化闪耀昔日光芒。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作品,请以附件形式发送,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发邮箱:scgsjzb@163.com 或主编微信sczb0972.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文章,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请投稿后加主编微信,以便红包发放稿酬。
3、在文章推出7日后支付赞赏稿酬;切勿抄袭,文责自负。
4、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