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仿唐宋元诸家山水》十幅册页赏鉴

王翚《仿唐宋元诸家山水》绢本设色,长56cm,宽33cm,共十幅。作于清康熙壬戌年(公元1682年),王翚时年51岁。此套册页为王翚壮年精品,尺幅巨大,大青绿设色,技法涵盖南北二宗诸家笔法、墨法、色法,全面体现王翚作为“清代画圣”的水平,和他“血战古人”的多方面能力。此套册页民国期间经曾经张学良将军收藏,保存状况极佳,是王翚传世作品中的顶级精品。

王翚,字石谷,(1632年─1717年)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是虞山画派创始人。

王翚画学初师王鉴,后经王鉴介绍给王时敏学画。清《居易录》卷十八记载,在王时敏指导下,遍临王家所藏宋元绘画名迹,因此他所画山水不拘于一家,广采博揽,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熔南北二宗为一炉,有清朝“画圣”的美誉。

在清初画坛上,王翚可以说是多面手,“血战古人”能力超越所有画家。据《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记载,王时敏要王翚将家中所藏宋元名迹缩临成册页,以便出行展观,足见王时敏对王翚绘画能力的肯定。乾隆皇帝错断的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子明卷,经现代鉴定大家考证,就是出自王翚之手。

王翚《仿唐宋元诸家山水》十幅巨册,设色,绢本,康熙壬戌年1682年绘制,王翚时年51岁。这套册页尺幅巨大,高----,阔----,在王翚的册页作品中尚属罕见。大青绿设色典雅怡人,南北二宗诸家笔法、墨法、色法俱全。

在每幅作品中,王翚所临仿不同唐宋元各家,极尽各家之笔法,足见临仿能力之强。对比王翚其他传世真迹,其一:无锡市文物商店所藏,王翚仿古山水册页二十四幅,笔路粗略,设色混沌,尺寸狭小。其二:同为康熙壬戌年作品,故宫[微博]收藏的十六幅仿古山水册页,设色昏暗,构图也不如《仿唐宋元诸家山水》十幅巨册和谐。其三:王翚72岁,《小中见大册》上海博物馆所藏,尺幅与《仿唐宋元诸家山水》十幅巨册相若,绘画水平已见粗率,画面缺少题识,略显文气不足。

第一幅:“赵荣禄山居读书图”,即临仿元代赵孟頫青绿笔法,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宗室后裔,入元后,被程钜夫强拉入朝为官,官至荣禄大夫。赵孟頫将元代绘画推向文人士大夫阶层游艺赏玩,一改南宋以来院体画格,被后世称为“元人冠冕”。在此幅作品中,从山势结构,设色晕染,依稀可以看到台北故宫藏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的影子。

第二幅:“高尚书层峦积雨”图,即元代高克恭米家山水之法,高克恭(1248年—1310年)字彦敬,号房山,祖籍西域(今新疆),属元朝色目人。官至刑部尚书。画山水摹学二米,专取写意气韵。是幅王翚运用米家横点写山,留白指出烟云缭绕,一派云雾江南气象,正是与北京故宫藏高克恭《春云晓霭图》轴,那种迷雾米家山水相近。

第三幅:“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仿巨然笔”,巨然即五代画僧,董源的弟子,北宋时期南唐覆灭,出家为僧。与董源合称为“董巨”,被明代董其昌奉为“南宗”祖师,所画江南景色,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王翚在此幅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与台北故宫藏传为巨然的《秋山问道图》、《层崖丛树图》轴,异曲同工。

第四幅:“关山秋霁,仿范华原”指北宋范宽,名中正,字中立,生卒不详,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仁宗时代,与李成、关仝为北宋三大山水画名家。王翚在此幅写“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点,摹写范宽“画山画骨更画魂”气势,宛若范宽传世真迹台北故宫藏《溪山行旅图》雄浑的山势扑面而来。

第五幅:“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仿赵伯驹设色----”赵伯驹,(1120年-1182年),字千里,为宋朝宗室,南宋著名画家。宋太祖七世孙,赵令穰之子。工画山水,笔致秀丽,擅画金碧山水。师法唐代李思训父子,笔法纤细,直如牛毛,极细丽巧整的风致,属南宋画院主流画家。王翚在此幅以南宗笔法之路,纤细如丝的线条,勾画浮云缭绕,殿堂的华丽,与台北故宫藏传为赵伯驹《汉宫图》页,皆为笔线公整,华丽有余。

第六幅:“夏木垂阴,仿董北苑”,即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市)人。生卒年不详,南唐中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南唐灭亡后入宋,被明董其昌奉为南宗山水画的开山大师。多画江南景色“平淡天真,不为奇山峭之笔”董源山水画有二种:其一: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其二: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在此幅绘画中,王翚正是运用董源的水墨之法,长长的披麻皴,“平淡天真”,疏林幽谷,意趣盎然。

第七幅:“琼岛仙庐,临郭忠恕纨扇本”,郭忠恕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画家,字恕先,又字国宝,洛阳(今属河南)人。擅画“界画”,所画山水画中有关的亭台楼阁、舟船车舆。《圣朝名画评》中评他的界画,为“一时之绝”,列为“神品”,传世作品有台北故宫藏传为郭忠恕的《雪霁江行图》卷,《明皇避暑宫图》轴。王翚在此幅作品中,将北宗的奇石峭壁,滚滚激流,刻画的如同天造。

第八幅“李营丘利涉图”即北宋初李成,(919年-约967年),字咸熙,五代宋初画家,青州(今属山东潍坊)人。擅画平远寒林,潇洒清旷之景;笔势锋利,喜用淡墨,所谓“惜墨如金”,如在梦雾之中;画山石如浮云波动,后人称之为“卷云皴”。和范宽、关仝并称为“三家山水”,当时评价他“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王翚在这幅中,以典型的李成“蟹爪枝”树法画树,淡墨絵远山,迷雾荒寒。

第九幅:“铜官山色,仿大痴道人”即元代黄公望(1269年~1354年)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元代大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首。全真派道士。黄公望绘画追求神采、气韵,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不求形似,高度抽象,笔法简练精到,,气势雄秀。王翚在这幅绘画里,将黄公望的笔意深远苍茫,峰峦浑厚,浑然一体,与北京故宫藏黄公望《天池石壁图》,几同出自一人之手。

第十幅:“江干雪意,仿王右丞笔,岁次壬戌夏六月,避暑天潭邃谷,师古人笔法,得此十帧,殊惭效犟耳,王翚”即仿王维笔意,生于701年,字摩诘,汉族,山西祁县人,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擅画山水景物富有神韵,只是是略加渲染而已,即表现出悠远深长的意境,耐人玩味。王维的绘画理论著作《山水论》,《山水诀》,成为后世文人画的理论依据。王翚在最后这幅作品中,属以纪略,年款,名款,是为十幅作品最后的款属部分。在此幅中,王翚不施皴法,将王维的雪江阔远,平远沙丘,描绘的心趣怡然;将近处的树木挂雪贴近写实,坡石沙丘错落有致;近实远虚,诗情画意,不胜言表,正如苏轼所言: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无论在笔法方面,还是墨法方面,再有就是画意、画格的表现上,这套《仿唐宋元诸家山水》十幅巨册,都是无出其右的高、精、尖级艺术珍品。王翚在明清两代画家之中,又是各种笔墨之法皆通,在造型能力表现方面无人能敌。也只有王翚具备如此高超的手法,才能完成跨越千年的与古人论画能力。

这套王翚《仿唐宋元诸家山水》十幅巨册,经历晚清民国以来张学良将军收藏传承,民国时期中华书局[微博]即为这套册页出版单行本,而且保存状况可谓真、精、新。在传世的王翚作品里,即便是将公私博物馆、机构收藏的王翚作品都概括进来,很难看到超越此套册页的作品,民间收藏更是无法比肩。面对这么重要的王翚顶尖级作品,我们只能感叹王翚无穷的绘画能力,也只能无限钦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