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真庆幸《红楼梦》后半部找不到了,真庆幸证实八十回之后为另一人所作,这样就可以笃定地否定掉后来的事,就可以安心地在那个园子里永恒地游荡了。看这书,才不要看它揭示了什么深刻的社会弊病,什么复杂的人性。对我来说,这些都特别次要。我不过是喜欢那个没有时间声响的园子,喜欢那园子里一桩桩的小事儿,喜欢那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一流泉一亭阁,喜欢那里丰盛的青春和铺天盖地的排场。那一次次以各种名目结起的大大小小的聚会,尤其喜欢。小聚会有清静,有雅趣,有风致,写诗,作画,抚琴;大聚会有排面,有喧嚣,有繁杂的景象。喜欢那些背景般的人物,坐如钟的贾母,拈珠含笑的王夫人,插科打诨的凤姐,妥贴周到的尤氏,乐呵呵的李纨,笑嘻嘻的薛姨妈,斟茶倒水的袭人麝月紫鹃莺儿,穿针引线帮衬诸人诸事的平儿鸳鸯。这些背景人物的存在,整个故事才是活的,稳当的,可爱的,才拉住了那里的更漏,系紧了那里的炊烟。喜欢那些节令,节令一到,一大家子就有了热闹的理由,上上下下,男女老少无不欢喜。老太太围在当心,银发压鬓,用兰花指拈住溜光水滑的手帕子,轻轻拭了拭笑出来沾在脸颊的眼泪,笑声爽脆地飘荡在雕柱画栋间;夫人们礼貌性地抿唇陪笑,眼里是挡不住的得意与贵气,宽大的绣花的袖子里伸出纤手,捏住一枚葡萄放在嘴边,欲吃不吃;媳妇儿们周到地侍候长辈,开怀地打趣照顾同辈小辈,一杯杯酒,一盏盏茶,一台台戏,都在她们的笑谈中更迭着;少爷小姐们,或独自,或聚堆儿,或窃窃细语,或欢声笑语,他们是那个园子,那一个个节日里最美的景致;还有那些大大小小有名无名的嬷嬷丫头小厮们,他们随传随到,不传就侍立旁侧,是他们真正撑起了这花团锦簇的排场,但他们不过几个赏钱,一点赏食,就满足得很。喜欢那园子的每一处,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秋爽斋,藕香榭,稻香村,紫菱洲,栊翠庵,凸碧堂,凹晶馆......那些少爷小姐丫头小厮们就在这些精美绝伦的地方饮食起居,吃喝游乐,在这里哭,在这里笑,在这里一起织一件叫青春的华袍。只有八十回的故事是残缺的故事,但却不再是残忍的故事,他们可以一直在那安全的深院里微不足道地伤春悲秋,不必在心在意地忧虑来日,尽管在雪天釆梅,尽管在秋日赏荷,尽管在夏夜撕扇,尽管在春日逐蝶。是的,我不过是喜欢这故事里童话的那个部份,喜欢它世俗温热无虞的那个侧影。
*作者:蓝风,民国文艺公众号专栏作者,著有新书《他们有才,亦有爱:宋词中的缱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