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琴行杯散文大赛】王钢丨老爸的玉米经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王钢,男,山西洪洞县人,就职于太原选煤厂党委宣传部。
老爸的玉米经
王钢
老爸兴冲冲从地里回来,一边抹汗一边说:“所有边边角角,凡是有空地的地方都种上玉米。”
“你能吃了?”我轻描淡写地说。
“吃不了,送人!”
“爸,你以为是宝贝呀?”
“儿子,你以为不是宝贝呀!”
老爸常在耳边念玉米经,于是,我也和玉米亲密起来。
在农作物里,玉米大气磅礴。出苗就别具一格。过于溺爱孩子的豆子,出苗时,先不敢让嫩芽出头,而是自己挨着胖胖的躯体,顶破泥土,把苗儿护在腹下,待苗儿出两三公分,才挪开身子让苗儿往上长。玉米却独立遗世,凭着一股韧劲和巧劲,几层叶子卷出一个套筒,旋成一个多层体,挺直身子,冲锋一般穿破土层创出地面。出土后最外的叶子向外旋开,担任警戒,呵护着中心处的新芽继续冲锋。
微风拂面,阳光亲吻,雨露滋润,玉米疯长,盛夏时节就高过人头。主根深扎地下,经根四面八方到处延伸,裸露在外的虎爪根紧紧抓住周边地面,体魄虽然高大,立场却很坚定,稳稳当当,威风凛凛。如果说高粱是作物中的美男子,那么玉米就是威武雄壮腰配宝剑的将军了。
大田里的玉米,无论是间距还是行距都有定数。横看竖看甚至斜着看都成直线。生长齐整,没有因底气不足而掉队的,也没有因营养过剩而出风头的。宛如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排山倒海,气势如虹,老爸的玉米地如同豆腐块。为了提高效率,边边角角,高高低低,满满档档。有些零乱,犹如山沟里灵活机动的游击队。
一次,老爸一面给玉米焙土一面哼着小调:“在那密密的青纱帐,到处有我们的好兄弟……”那歌词不够准确,神情却很专注,游击队在青纱帐神出鬼没打鬼子的记忆那么牢固,这是一种民族的记忆啊!
开花结果是植物的本能,玉米除具备一般属性外,还有自己的特性。玉米是自花授粉。一株玉米,花开两处。先是顶梢开花,一条一条的花蕾上缀满乳白色细碎的花蕊。顶梢开花的同时,嵌在腰间的棒子一样的玉米穗开始孕育。穗尖吐出碧绿的细丝,鲜嫩凉滑,宛如女孩子绣花的丝线,柔软漂亮得让人不忍心用手触抹。顶梢的雄花与腰间的雌花亲吻结合,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此后,穗尖的青丝有绿转红,三四天后,红丝变焦。抖落头顶的白花,收起腰间的青丝。在日落月升的轮回中,一心一意生长发育。
玉米穗子是人类关注的对象,大块朵颐是大伙的共同要求,插在腰间的穗子渐渐膨胀起来,证明玉米颗粒已经饱满,手捏不动,穗须枯干。即使皮儿发绿也可掰了。叭叭叭,一掰十几二十个,满满一兜,回家连皮上锅煮,香气飘飞。“好香的玉米!”有人喊着。看着下学的孩子,下班的大人,老爸满脸笑容,一人一穗递过去。嚼着啃着品着,甜丝丝,嫩生生,绵敦敦,香在口里,乐在心上,即使一顿快餐,也是一种精神盛宴。
掰不完的玉米,随着时光流失,皮儿白了,颗子干了,成了老玉米,白的白花花,黄的金灿灿,上好的艺术题材,大凡绘画和摄影,倘要表现农家乐,就会在门框边墙壁上吊几串辣椒,挂几束玉米,红黄相间,煞是耀眼。
任何事物,打交道多了,就会生出一份情来。玉米在老爸眼中是灵性之物。古人孔颖达称玉米有五德:“温润而泽,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孚尹旁达,信也。”冠之以玉的玉米也是如此。粮食中白面大米,人们誉之为细粮,玉米则划在粗粮之列,但玉米不因粗粮而自形秽,而是努力展现自己的内涵实质。玉米芯制成的油是人们保健首选,玉米中提取的氨基酸让多少体弱者增强了免疫力。玉米是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作物,炎热的南国,严酷的北方,沟壑坡洼,甚至沙化的石缝中,只要有些水份和土,都能顽强生长。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其生生不息的根源。玉米也是一种很有智慧的生命,它不像黍子把散散碎碎的果实挂在梢头,让麻雀随意啄食,也不像马铃薯把杂乱无章的石头埋在地下,让鼠兔咬。它有一种与性俱来的自我保护意识。层层皮儿包住果实,插在杆儿中腰,不显山不露水,放低重心,即使大风骤至也安然无恙,如同军队,一穗玉米就是一个建制。大马牙般的颗粒整齐划一,宽扁者是横向,窄长者为纵向,井然有序。热烈而镇定,紧张而有秩序,活泼不浪漫,严肃不呆板。
玉米诸德,不一而足。
玉米,碎玉纷纷,至美至真至善,耄耋之年的老爸仍钟情它,大概追求的是一种境界吧。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