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浊论治冠心病

1 清化血浊,未病先防

冠心病初起隐匿,发作时间短暂,病情相对轻浅,经长期反复频繁发作,逐渐加重,危急难愈,因此本病发作间期防重于治,一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在病情轻浅时应及时防传防变。预防血浊的形成、保持血液的清纯状态尤为重要。从生活习惯入手,饮食宜清淡,少盐少油,戒烟少酒,少食多餐,忌浓茶、咖啡。情绪激动与过度疲劳是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两大主要诱因,保持身心愉悦,避免暴怒、惊恐、过度思虑以及过喜等大的情绪波动。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适量运动,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等。另外,通过用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风险因素,清化血浊,维持血液的稳定状态,亦可明显降低本病发病率,改善预后。

2 清化血浊,既病防变

冠心病发作时或发作刚过,以邪实为急,血浊是痰浊瘀血热毒等邪实之病理基础,清化血浊乃为求本之法,常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①调理心肺肾,吸清吐浊: 肺肾在吸入清气呼出浊气过程中相辅相成,心肺共同完成清气在血中的清浊交换,当肺肾功能失常,或心肺气血亏虚时,自然界中清气吸入深度不够,亦不得入血,则会引起血浊。因此对心肺肾的论治重在益心补肺、摄肺纳肾,使清气得以入肺,清气得以入血。此治法着重于补正气,补心之血气,补肺之宗气,补肾阴阳之气,使周身气血流通、阴平阳秘,血浊得清。

②调理脾胃,升清降浊:脾胃乃后天之本,为气血精微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胃纳脾运,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化为濡养滋润全身之血液。当过食肥甘厚腻,或嗜好烟酒,一者痰浊湿热以生,碍胃滞脾; 二者邪气直接损伤脾胃,脾虚胃弱,均可导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精微物质生成乏源,是为血虚; 此时精微物质不仅亏虚,且失于运化、输布,集聚蓄积,而成血浊。治疗重在恢复脾胃升降之正常枢机,以“浊”为标、以脾为本,调其运化,标本兼治,包括健运中气、健脾涤痰、醒脾化湿等法,可使脾胃健运而复升清降浊之功,一方面脾胃化生的清纯“营阴”充足,并得以上注于肺,即脾胃健旺则气血化生; 另一方面可使血中脂质循出有路、膏脂得消、血浊得清,即脾胃运行则血浊自化。

③祛邪化浊,治病求本: 首先应明确“血浊”的实质是浊气浊阴的蓄积过量,因此祛邪化浊绝不仅仅等于化痰、活血、清热、解毒等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当依据血浊时脂浊、糖浊等浊邪之偏盛具体对应。现代研究表明,具有降血脂功效的中药有人参、决明子、大黄、泽泻、何首乌、罗布麻、沙棘、红花、蒲黄、山楂、银杏叶、薤白、茵陈、绞股蓝等; 具有降血糖功效的中药有人参、桑叶、黄芪、灵 芝、杜 仲、山 药、三 七、地 黄、石 斛、菟 丝 子等; 同时,一些抗菌、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的中药亦可加入,加强疗效。当然,对于临床中血浊与瘀血、痰浊、热毒等邪气相兼并存,或以瘀血阻滞、痰浊内盛、热毒壅盛等症明显突出者,亦当在化痰、活血、清热、解毒的同时着重化浊,以邪祛浊清,正本清源,提高疗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