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114:整容成瘾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我理论

                    自我理论(四)
来访者中心疗法:通过咨询者对咨客无条件关注的过程,营造适宜的咨询气氛,消除顺应不良起因,领悟自我。
适宜的咨询气氛: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前文有详述)
只要咨询条件能够保证,咨客就会发生下列变化。
一,咨客觉察他们的自我概念与先前经验间的失调,并能够继续体验失调的经验,使其达到准确的符号化,而不再歪曲和否定。
二,将更准确地指出他们周围的各种事件和他们自身的真实情况而较少防御,并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能够根据机体估价过程而不是价值条件来评价自己的经验。
四,咨客能形成清晰、积极和一致性的自我概念。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田女士,38岁。多年来,做过双眼皮、除皱、自体脂肪填充、隆鼻、颧骨削磨术等整形手术,但仍感觉不满意,难以抑制继续整形的冲动。明显影响到家庭生活和社会功能。
                            诊断
               整 形 成 瘾 症(轻度)
整容技术越来越成熟,很多靓男美女加入了整容大军。伴随而来的整容成瘾综合征,也困扰这着许多人及其家庭。
影视界等公众人物,绝大部分都进行过程度不同的整容。
如韩国的很多明星都经过多次整容,有些每年甚至整容上百次。
“活到老整到老”就是对整容成瘾的生动写照。
整容年龄越来越小,很多女孩很小就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就想去整容。只要条件具备,很快就会盲目加入整容大军。
很多明星确实是整容后才成名的,这就树立了不好的榜样,使很多人错误认为成名就是因为'’整了容'’。
网红脸,也称整容脸。网红现象也会诱导年轻人错误认为,网红不需要学习更多才艺和专业,从而促使她们进行单纯的功利性整容。
经过第一次整容后,心态会发生变化,注意力总是集中到面部不够完美的部分,进而不断整容加以弥补。
所以人们在选择整容时,要充分认识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要从全面、协调和均衡的全局观念加以慎重考虑。
少数人的全部生活被整容这件事所占居,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手术,一个部位甚至会被改造多次,但内心仍不满意。
虽然客观身体并没有缺陷,但会想象出自己的缺陷,或仅存在轻微缺陷,而被夸大,并由此产生心理痛苦。
如果不进行整容手术,就会引起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等病理心理反应,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整容在带来某些优势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生理和心理的问题,消耗大量精力和金钱。
一旦成瘾或整容失败,不仅得不偿失,甚至会发生严重后果。要及时求助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调适,避免发生不良状况。
所以,建议广大爱美人士,在接受整容前,最好能够先进行心理学评估,以免造成身心伤害。
整容是个人行为和爱好,别人没有权利加以阻止和评论。
但整个社会和舆论导向,不应该鼓吹整容这种行为。否则,千篇一律的面孔,可能会使'’刷脸机'’失灵的。
整容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外在美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修养、智慧、学识、情商,交际能力等更重要。
频繁整容是一个人缺乏自信的的表现,过度关注外貌是内心空虚的反映。
整容不能改变基因序列,会给以后的婚姻生子造成困惑,同时还要面临整容失败的极大风险。
所以,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内涵,活到老学到老才是正道,不要让整容成为逃避失败的借口。
经过沟通交流和探讨,田女士改变了以前对整形美容的看法,逐渐接受了自己不很完美的容貌,对之前自己的错误认识有了良好的觉察。不再沉迷于整形美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家庭生活和工作事业中。
如果没有明显的缺陷和畸形,也没有影响生理功能的病变时,整容的选择还是以慎重为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