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扩张遭反噬,海底捞正在品尝门店“大跃进”的苦果
6月21日,#海底捞市值蒸发超2400亿港元#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引起了广大的关注,网友们热议纷纷。
从2021年2月份开始,海底捞的股价从最高点85港元,下跌到了6月23日的37港元,创年内新低,4个多月的时间里,海底捞的股价一直在下滑。
股价反应的是公司基本面和业绩的下滑,在海底捞的线下门店里,原本需要排队等候2小时进店就餐,而如今多家门店已经不需要排队等候,直接进店消费即可。
在深圳龙岗区工作的网友表示,如今海底捞的服务员都开始在商场内发宣传单,拉顾客了,随着门店生意的下滑,海底捞内部开始反思问题所在。
6月23日,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参加内部业绩讨论会上表示:“2020年6月份我判断疫情在9月份就结束,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
2018年海底捞上市后,便开启了疯狂开店模式,2018年海底捞新增门店200家,2019年新增门店302家,2020年新增门店544家,截止2020年底全球累计门店超1298家。
从历年海底捞的新开店情况就能够看出,2020年疫情爆发后,海底捞非但没有降低开店速度,反而比2019年多开出了近242家门店,几乎是2019年的1倍。
2020年新增的544家门店,90%都是在5月份疫情稳定以后开开始的,也就是说,2020年下半年的时间里,海底捞平均每天开设了近2家门店。
不是在开店,就是在开店的路上!
这种“大跃进”式的疯狂扩张,与2020年疫情后的餐饮消费市场趋势是相反的,海底捞是在“逆势”开店。
违反市场的趋势的后果便是,如今的海底捞,正在品尝门店“大跃进”的苦果!
海底捞的盲目自信式的疯狂扩张,遭遇到了餐饮消费市场的反噬。
小米雷总曾经说过一个“飞猪理论”:“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要与趋势做朋友,要顺势而为,而不是去做趋势的敌人。
很显然,在2020年的疫情下,餐饮市场整个行情并不如2019年,经过了一场疫情,让人们认识到了现金流和存款的重要性,以前商家们鼓吹的“超前消费”“借贷消费”,一夜之间没了市场。
面对房贷,车贷,消费贷,养娃成本的上升,人们开始缩减不必要的消费开支,更加理性地看待消费,更加注重商品的性价比。
以海底捞为代表的中高端餐饮消费市场,迎来了艰难的时刻,在超前消费观念下,年轻人可以一周吃两三次海底捞,但是在如今理性消费的观念影响下,很多人半年都没去过了。
违背餐饮市场趋势的海底捞,如今深受其苦,门店业绩下滑,甚至个别门店开业不到半年就关闭了。
在海底捞的疯狂扩张下,原本需要培训6个月才能去新店上岗的服务,如今只需培训7天,原本需要工作经验10年以上才能够当店长,而如今只需要6个月。
培训7天就上岗的服务员,服务水平自然比不过培训了6个月的服务员,最后导致海底捞各个门店的服务员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门店能够做到感动顾客,而大部分新开业的门店,服务水平都是一般般。
这让很多三四线的消费者体验海底捞的服务后,表示很失望,跟预想中的相差太大,只有个别新店能够保持原来的服务水平。
工作了6个月的店长自然无法和拥有10年工作经验的店长相对比,这就导致海底捞很多新店的管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甚至出现了不少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家新店想要业绩稳定,店长的管理能力最重要,而如今看来海底捞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合格的店长。
很多新店的店长都是在赶鸭子上架,自身管理水平明显不足。
以海底捞的名气来换取市场,最终却败在了门店管理和逆势扩张。
导致海底捞的口碑,在消费者心中逐步下降,最后影响了门店业绩的增长。
“我是一只没骨头的鸡爪,
希望你幸福!”
柳哥现专注无骨凤爪,泡制、烧烤、卤制、火锅菜品,为餐饮提供定制化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