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文脉4

信州:一城山色半城水

信州区为上饶市市本级主城区。

上饶城,是一座山水城市。灵山峙于北,城中汇三江;一脉南屏山,逶迤连三江。这正是一城山色半城秀水。北宋游僧释觉范游遍天下山水,游到上饶就不走了。他在《信州天宁寺记》中评价上饶山水说:“江南山水冠天下,上饶山水又冠江南。”

山环水绕

玉山水西流至沙溪镇,进入信州区境。在灵溪汇集饶北河,在三江口汇集丰溪为信江,至龙潭汇集槠溪。槠溪以西为上饶县境。北岸一带山脉,东起沙溪饭甑山,绵延西至北门吉阳山。北岸这带山脉以东、以北和以西,分别为玉山和上饶县境。南岸一带山脉,东起秦峰黄尖山——朝阳青金山,向绵延西越过丰溪河是象鼻山——茅家岭的松关岭(古有入闽大道的松关。今岭西有上分公路,岭南有三清山机场);其中,黄尖山海拔594.3米,为区境中最高的山峰。南岸这带山脉以东、以南和以西,分别为广丰县和上饶县境。因此,信州区的地理形势为:山水东西走向,南北是山脉相连,中间是河谷平畈,75%为山丘,25%为河谷平畈。

上饶城鸟瞰

《上饶市(县级上饶市)志》记载:“北枕灵山,中带信江,东挹琅琊(三清山),西瞻山献(龟峰),南举武夷。”这是概括性地说明了上饶市的地理形势。

上饶城三江口

《上饶地区志》记载:“玉山水流至上饶城南郊,与源出仙霞岭西麓的丰溪汇合后称信江。”《中国江河全记录》记载:“发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南的玉山水和武夷山北麓的丰溪水,在上饶汇合后始称信江。”上饶选择这样一个三江交汇、四面青山之地设城,始于汉唐。

上饶最早置县(上饶县)城,始于东汉建安元年至建安年(196—205年)间。唐乾元元年(758年),再筑城设江南东道信州,此后,为历代州、府治所。

云碧峰下的信江晨曦

因为城区山环水绕,上饶是全国13个空气和水质最好的城市之一。难圣释觉范到了上饶就不走了。

南屏秀色

上饶城区信江南岸的一脉青山,望之蔚然而深秀,自古称为南屏山。

华灯初上的上饶城

这脉南屏青山,东起东瓦窑村松树山、阿里山,沿玉山水连绵逶迤至丰溪河畔,面积为4494亩,森林覆盖率在85%以上。其中,云碧峰森林公园面积为1952亩,尚未划入森林公园管理的阿里山、道观山、黄金山、凤凰山等山的临河面,2001年被列为国家公益林,面积为2542亩。

云碧峰森林公园

这脉青山,东高西低,山岭起伏较大,坡度在25—45度之间,蔚为壮观;而高密度的森林植被,又使这片青山成为上饶城南的一道天然翠屏。这道天然翠屏中,有香樟、罗汉松等近400种植物和猫头鹰、雉、野猪等多种野生动物,有枫林、桂花凹、翠竹坞、杜鹃排、茶花岗、含笑园等特色林带。

南屏山中

195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上饶专区林科所,把信江南岸的1万亩山地划给林科所管理。上饶专区林科所成立后,第一代林科所的科研人员和职工在所属山地栽种了大量的净化空气、涵养水土、调节气温的林木和各种珍稀树木,才有了今天城南这片郁郁葱葱的青山。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上饶市民因为热爱这片林木茂盛、空气洁净、景色如画、四季宜人的青山,亲切地称之为“小庐山”和“空气维生素生产基地”(散发的“芬多精”和负氧离子浓度高)。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片青山由原上饶专区林科所所属的1万亩林地缩小到1952亩了,并连续十数年遭到违章建房的破坏。

上饶城信江南岸东岳

青山绿水,是一座城市的“眼睛”。因此,我们要善待这一城山水。

人文胜迹

在南屏山一片色秀中,更有掩映于秀色中的信江书院、东岳庙、云碧阁、辰钟楼、毓秀台、金山楼等人文景观。

信江书院

历朝历代,信江北岸是州治府治。而信江南岸,黄金山泉流淙淙,道观山林木深秀。这片山光水色,让文人墨客在此留连往返,名人学士争先建舍定居,唐有陆羽泉,宋有辛弃疾带湖山庄和韩元吉南涧故园,明有娄谅理学旧第和芸阁书院、杨时乔天官府和夏言相府、白鸥园、宝泽楼等人文胜迹。早在唐代,道观山就建有“含辉阁”、“溪山堂”等人文景观建筑,宋代有谷神道院、金仙院、鸡应寺、普堂书院、一杯亭等胜迹。明清有信美亭、魁星阁、问月亭、一榻轩、钟灵台等亭台楼阁。

上饶城南屏秀色中的晨钟楼

在上饶城南岸琅琊山中的东岳庙,有一座钟楼。钟楼内安放着一口几乎与楼亭一样高大的铜钟。这口重1万斤的大铜钟,全身披满绿色铜锈,顶部为双龙挂首,从上部到中部呈饱满状圆桶形,下部分成多瓣呈倒莲花形;造型优美,质地坚硬;用木撞击,声音宏亮。据上饶地方志记载,这口巨大的铜钟,为“五代十国”时期信州(当时是吴国属地)剌使周本于吴顺义三年(923年)铸成。当时,钟的重量只有2400多斤,放在城东门外天宁寺前的钟楼上,每日早晚由天宁寺僧撞鸣。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上饶城居民集资重铸此钟,加铸重量至1万斤,高3米,仍然放在天宁寺前的钟楼上。1811年,上饶城市民集资在位于信江书院东侧的鸡应寺新建钟楼,这口万斤铜钟被请过江,安放在鸡应寺。后来,鸡应寺被毁,铜钟被迁至东岳庙。文革期间,红卫兵多次要把这口千年铜钟砸烂。但每次砸铜钟的队伍到达之时,或晴天霹雳,或倾盆大雨,或抡锤者欲砸铜钟却先砸了自己的脚,铜钟都每次躲过劫难而安然无恙地保存下来了。

张恨水公园

奎文塔

上饶城信江北岸,有两座风水古塔——奎文塔和五桂塔。这两座风水塔,是上饶城地标性古建筑,是历史遗留给上饶城的厚重文物。虽历经风雨剥蚀,但它们依然高高耸立在信江岸边,叙述着饶城的历史。2003年1月,有两位旅居泰国的古稀老人重游阔别50多年的鹅湖书院(50多年前,他俩在第三战区鹅湖书院教导团任职)。在上饶火车站下火车后,他们是先找到奎文塔和五桂塔辨识鹅湖书院方向的。这两位老人说,50多年来,信江岸边的这两座高高的古塔还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记忆中。奎文塔俗称龙潭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共七层,八角形,砖石结构,残高42米(包括已损的塔刹共50米),圆周10米,塔下建有塔院数楹,还有纯阳楼、惠济夫人祠、苍颉祠、惜字亭、观水亭等人文建筑。五桂山上的五桂塔是奎文塔的副塔,塔高17米,圆周4.8米,八角形,建筑风格与奎文塔同。

上饶古城西郊有两座著名的园林。一座叫白鸥园,一座叫集胜园。白鸥园,是明嘉靖年间曾任内阁首辅的夏言告老还乡定居上饶时所建。夏言的住宅有两座,在古饶城西郊,一座叫丹桂堂,一座叫宝泽楼。夏言告老还乡时,皇帝赐赏银让他回乡建一座园林。当时,饶城护城河西岸有一个湖泊,叫八角塘。夏言就在他的住宅和八角塘之间建起了这座名为“白鸥园”的园林。集胜园,是夏言的外孙吴莱所建。吴莱曾任明朝光禄署丞,告官后也来到府治上饶定居。他在外公的白鸥园之北建了集胜园。这座园林与白鸥园风格不同,以山、洞、壑、池、桥、廊、石见奇,有“冰山雪洞”之称。现在的庆丰公园,是当年集胜园的一部分。斗转星移,当年的白鸥园,如今是上饶著名的购物广场;集胜园已改名为庆丰公园。

饭甑梵净

有一个好地方,距上饶城20分钟车程。这个地方叫饭甑山,位于沙溪镇北2公里,车可直接开到山中黄岩寺,其境也幽。

饭甑山

饭甑山海拔只有168米,虽然不高,但山势挺拔险峻,在方圆数十公里的低矮山丘中,却是“鹤立鸡群”、“一枝独秀”。登山极目而眺,南来北往和东进西去的两条骑跨高速铁路、311高速公路、320国道和玉山水,都在山之南之西如练如带掠过,东北的三清山、西北的灵山和骑跨式上饶火车站、东北—西南的武夷山都在远眺的视线之中,周围的田园乡村、人间烟火无不让登山者尽收眼帘。

饭甑山上、下黄岩寺

把海拔只有168米的一座小山,说得如此风光无限,是不是太夸张了?不信,反正也不远,你随时可以去亲历一回,还说不定会萌生出“长作饭甑山人”的想法来呢!这是因为山中有个黄岩寺。该寺建于唐武宗年间,建筑雄伟,布局精巧,山腰一个,山巅一个。山腰的,依山而建,气势恢弘;山巅的,悬空而造,奇巧险峻。两个黄岩寺,从下而上,由两个天然岩洞和一段曲径连通。由下黄岩寺后入洞。洞高2—3米、宽1—3米不等;从南至北长300多米。走在洞中,但见洞北口一圈光亮,不见足下形势。不管三七二十一,凭着直觉朝着那圈亮光前行,却畅通无碍,只是其境过幽而已。

饭甑山后山山洞口

穿至洞北是后山。后山别有一番天地,林木葱郁,草茂花繁,鸟歌虫鸣;有湖泊一个,水清见鱼游,湖岸水牛数头,或卧或站,悠闲反刍,一只卧着的水牛背脊还站着两只羽毛彩色的鸟儿。

沿曲曲折折的山荫道拾级而上,又见一洞门。由北而南幽行300步,即到上黄岩寺。上黄岩寺,是建在上洞洞穴口的悬空寺。寺下危崖,横空生长的奇树异草,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寺上一观音亭,耸立崖巅,秀逸超然。寺西是断崖,壁立于湖岸之上,胆大者才敢俯瞰。寺东是饭甑山,168米极顶有一圆柱形观景台——饭甑。拾级登台,天光水色,人间风景,尽收眼底。

这个饭甑山怎么样?嵯峨峻峭(这个词就这样用吧),别致精巧;山奇石怪,鬼斧神工;水清林秀,秀色可餐。为何叫饭甑山?当地人说形似饭甑。游人或说,不如叫“梵净山”,取“梵天净土”之意。以为如何?

虎岩古迹

古岩寺,原叫虎岩寺,坐落在上饶城东灵溪的松山上,松山之东今有一地名叫老虎棚。寺依山岩而建,有丛林环绕,殿宇巍峨,气势宏伟,为上饶城东一处胜迹。

唐德宗年间(742—805年),鹅湖大义禅师听说信州治东松山上有一岩洞,宁谧岑寂,冬暖夏凉。大义禅师来到松山,果见这里有一岩洞,纵横有十余丈,格外寂静幽雅,洞内果然冬暖夏凉。洞外鸣泉清澈,松林翠绿,别有天地,不胜欣喜,果真一处好净地。原来,松山岩洞里住有一只老虎,附近农人以鸡诱虎入陷阱,正好遇上大义禅师来到,救了老虎一命。从此,大义禅师住锡于此,设坛传教,把募化来的食物分给老虎,给它诵经施食,老虎和附近居民相安无事。

据明《上饶县志》记载:“虎岩禅寺,内有石室,纵横十余丈,旁有鸣泉,四时清彻,前有大雄宝殿,气势罕伟,颇为壮观。”清嘉庆年间,主持“妙机”重修寺宇,影响很大,盛极一时。

芸阁故事

上饶城水南街劳动路娄家巷30号,是一座三进两天井的古建筑。它是上饶城最老的房子,也是明代理学一代宗师娄谅和江南才女娄妃的故居。

上饶城水南街劳动路娄家巷30号

如今,这座老宅虽然“理

学旧第”的门楼还在,但里外已破败不堪,让人当心:一阵风起,就会灰飞烟灭。其景况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寂寂,清凄得让人潸然泪下。

可当年,这理学旧第却是名望显赫,门庭若市,故事多多。

1422年,理学家、教育家娄谅就是出生这里。

唐初,娄谅的先祖娄曜任上饶尉,筑居州北(上饶城北)。娄曜子娄璜,乐山水,择址于州东40里之坎石(沙溪毛昏村)置田筑室。娄璜生子二,娄师德和娄师道。娄师德累官至御史台中丞,为唐高宗、武则天的重臣。

沙溪毛昏村娄氏宗祠

两宋,娄氏出过7位进士。到了明代,至娄谅,成伟器(成为儒学大家)。

少年娄谅阅群书,志于圣学,四处求师,每触至言格论,契合于心者,便吟诵不已,定要用朱笔圈点,未尝有顷刻懈怠,读书常常至深夜,才入寝。

四处求师回到上饶后,携弟娄谦在“理学旧第”后山建“芸阁”,以读书、讲学为事,从者甚众。常有远道而来的拜访者,请教各种问题,至于终日不忍离去。

金山楼(当年芸阁书院处)

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18岁的王阳明(明大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到南昌迎新婚妻子归浙江余姚,舟至上饶拜谒娄谅,便携妻在“芸阁”从之问学。娄谅授之以宋儒格物之学,王阳明深契之。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姚江之学(王阳明心学),先生(娄谅)为发端也。”

娄谅的儿子娄性、娄忱都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娄性是娄谅长子,明代大学者,主讲过庐山白鹿洞书院,任山长,平生著作有《野亭诗稿》、《皇明政要20卷》等。娄忱,传父学,“十数载不出芸阁,从游者甚众,学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为巢而读书者。”

娄谅长孙女嫁给宁王朱宸濠为妻,时人称娄妃,是明代才女、诗人和书画家。她不仅长相美丽,而且自幼秉性聪颖,少女时就以博学多才、善诗文、工书画、通棋琴而声名远扬。朱宸濠结婚后,因十分钦佩娄妃的天资和才识,便花巨资在南昌百花洲为娄妃建了杏花楼,供娄妃棋琴诗画歌赋。在苏州的江南诗书画三绝唐伯虎主动向宁王请缨愿做娄妃的老师。在唐伯虎的指导下,娄妃的诗书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造诣,江南文人学士也都因倾慕娄妃的才艺而纷纷聚集到宁王府。一时间,南昌百花洲畔,文才荟萃,抚琴作画,对弈吟诗,文风兴盛。明末以来多部小说都以大大赞美的笔触写到娄妃,清代才子蒋士铨还专为娄妃创作了《一片石》和《第二碑》两部传奇(戏剧)赞美娄妃的才气和大节。

何以信名

从东向西贯穿上饶的一条江为何叫信江?唐乾元元年(758年),上饶从饶州划出,设州,为何名信州?“江”和“州”,何以“信”而名?

明广信知府谈纲因感上饶“信美”,而在上饶城信江南岸建了一座“信美亭”,并撰亭序指出:“山、水、城廓、民风,皆信美也。彼其灵镇嵯峨,耸七十二峰于天表,诸山环拱,若干若矛,若旗鼓车马屏帐之卫从;而白云红树掩映其间,又若图画之揭碧落,山信美也。玉水、葛溪(丰溪)之水会合为江,匝郡而流,纡若带环,莹若冰皎,而山光树色之涵照,风帆沙鸟之飞扬,若在镜中,景象万千,水信美也。”

清广信知府王赓言对这个“信美”又有进一步的解释。他作诗道:“此邦人情朴,硁硁(kēng kēng)多自守。无信民不立,有信交可久。然诺重千金,要期无所苟。肇赐此佳名,千古传不朽。”诗中说,上饶人情朴实,民风守信,爽快而始终如一,与人交往讲信用,应诺一句话,看重千金,互相有约,从不马虎。这种守信的好民风,上饶人千古留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