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真的一无是处?中了白起暗招,却令白起恨他恨到咬牙切齿
一场长平之战生生断送赵国国运,一次纸上谈兵却成千古笑柄。随着“纸上谈兵”的普及,赵括其人已经成为了历史上庸才的代表,只懂空谈理论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这场长平之战,更成为了其一生的败笔,也是最后的败笔。
前260年,秦将王龁率军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起进攻。面对秦朝的突袭,赵国紧急下令廉颇迎战,却屡战屡败。在王龁的率领下,秦军将士一路凯歌,廉颇遂采取筑城据守,坚守不出的行动方针。
对此,赵王十分光火。在这样的情况下,范雎又派人携千金在赵国境内散布不利廉颇的流言,使廉颇被临阵换下,转而换上了赵括为主帅。不过,噩梦也正是从赵括成为统帅的这天开始。仅在长平一战中,赵国45万大军被斩杀殆尽,唯有240名年纪尚小的士兵方才侥幸生还。此战的残酷,无疑惊呆了赵国上下,赵括更为此战背上了一辈子的耻辱。那么,赵括真有那么不堪么?他真的一无是处?否则如何能将多达45万大军全部折损?其实,这并不完全怪赵括,毕竟他也曾令白起恨他恨到咬牙切齿,绝非一无是处。
首先,我们通过史料可以看出:在双方参战人数方面,赵军为45万,而秦军部队的具体数字则大致在50~60万左右,因此秦军在人数方面无疑是牢占上风的。其次,赵括之所以溃败,其实是让白起阴了一把。为啥这么说呢?据记载,当秦国知道赵国果然换帅换上赵括时,己方也暗自换上了白起为帅。此时的赵括仍然盲目自信,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对手已经发生变化,犯下了轻敌的大忌,方才溃败的如此之快。
此外,还有一点也曾颠覆赵括形象。因为他明显不是只会空读理论的怂包,是具有一定的指挥才能的!当时,由于其身负赵王的旨意,他不可能继续实行廉颇的筑城坚守之策,进攻决战才是他真正的任务。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他一步步陷入了白起的计策中,先是40余万军队被秦军截为两断,后又受饿46天。但即便这样,士兵们仍在顽强作战,可见赵括的领导力并不差。赵括在时,士兵们一个个拼死血战。待到赵括战死后,40万大军方才丧失斗志全部投降,最终被秦军全部坑杀。
而纵观此役,赵军只战死五万,他们都是直属于赵括麾下的将士,但却给秦军造成了20余万的伤亡,这样的战果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将,已极为难得。在无坚城防守的情况下,能完成数倍的伤害,足见其并不是庸才!他的首战已经打得无比光辉,即便败在白起这种名将的手中,也并不冤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