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
1.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进行亲子阅读 ü
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是4岁以下的孩子,阅读多以亲子阅读为主要方式。因此,家长需要每天都陪孩子读书,不过这对工作繁忙的家长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但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一定要坚持陪伴。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的具体时间应当依照孩子的年龄来定。一般情况下,3岁以前可以是10-20分钟,3岁以后,可以适当延长,但是一定注意不要让孩子觉得厌烦。当然,在每天规定的陪读时间之外,孩子还想自己随便读点什么,那就随他们去了,家长就不用陪读了。
2.尽量在固定的地点读书
为了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家长最好把孩子每天阅读的地点固定下来。比如可以在家中特别安排一个宁静、温馨且气氛融合的阅读角,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一种安宁稳定的阅读气氛。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布置一些舒适的靠垫、摆上几个和书中人物相呼应的可爱的玩偶,让孩子能够顺利进入书中描绘的那个奇妙的世界。
3.用阅读日记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为了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做阅读日记等,来记录每天的阅读成果,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巩固阅读习惯口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从当天阅读的童书中,选出一些精美的文章、片段,有选择地抄写在阅读日记上,并简单写一句阅读后的感觉,这无疑能充分发挥孩子的阅读积极性,也能让孩子逐渐养成读书、写批注的好习惯。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三步”,一定得走好!
阅读能力的培养还真是一件不能急的事,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寻找切合成长节律的指导方法,才能一步一步领着他们慢慢接近真正意义的阅读领地。
阅读兴趣——
让低段的孩子泡在图画书的世界里
幼儿阶段的孩子,还没有接受系统的识字教育,很多父母片面地认为阅读就是“拿着书本读”,其实幼儿阶段主要是以“听”的方式阅读的,听妈妈讲故事,听录音,听有声书,都是阅读。
如果幼儿阶段缺乏了“听故事”的阅读活动,进入小学,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得重新培养。大部分家长都会错失“学前阅读”的黄金期,现实告诉我们:
小学的低段(一、二年级)是教师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期,老师和家长再也不能疏忽,再度失去这个阅读兴趣培养的黄金期。
孩子在进入一个班集体后,如果老师把班级阅读的氛围营造起来,孩子会对阅读产生很大的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营造班级的阅读氛围:
让孩子泡在故事里。每天固定一个“故事时间”,时长10-20分钟,开展丰富的讲故事活动。比如:听老师讲故事、故事娃娃、故事大王评选、故事妈妈活动(邀请家长来讲)、好故事推荐活动。故事以经典的图画书为主,讲故事的过程就是全班共读一本大书的过程,图画书图文并茂,把图画书制作成PPT,效果会更好。
让家长重视阅读。通过家长会、班级QQ群、个别交谈等家校沟通方式,向一年级的家长大力宣传儿童阅读的重要性,推荐家长的必读书籍,如《朗读手册》《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等权威书籍。倡议家长坚持给孩子睡前讲故事,为孩子做好家庭阅读的记录,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班级的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阅读定力——
让中段孩子坚持每天接受持续默读的淬炼
经过低段阅读兴趣的培养,加上孩子的识字量已经达到可以独立阅读的要求了,进入中段(三、四年级),就以“培养持续默读的能力”为班级阅读文化建设为核心。老师可以利用孩子中午和下午代管的时间,固定一个时段为“静心阅读”的时间,每天在校保证持续默读30分钟以上。
这个时段全班安静阅读,不做其它的任何事情,让孩子把心静下来,持续地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孩子能静下心来阅读是阅读的基本能力,低段的听故事阅读方式属于被动阅读,尽管这种被动阅读孩子也非常喜欢,但阅读能力的最终培养是要让孩子能够主动地、自觉地爱上阅读,所以,中段要完成孩子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过渡,需要坚持,孩子的持续默读能力才能形成。
中段持续默读书籍以儿童文学为主,目前深受孩子喜爱的国际大奖小说丛书,彩乌鸦系列丛书,中国百年100部经典儿童文学丛书,动物小说,曹文轩的纯美儿童文学等作品都是中段孩子喜爱的书籍。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选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来读,优秀的书籍不仅文字优美,思想性强,对孩子美好心性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
为了继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班级还要坚持定期开展好书分享会的活动,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大家分享,让孩子获得自由阅读的愉悦。
阅读审美——
让高段的孩子在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中提高鉴赏能力
经过中段持续默读能力的培养,孩子基本已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已成为孩子每天所期待的事情,成为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有了一定的阅读积淀,孩子的阅读需求更高了,这时,老师和家长从精神层面的深度介入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引领孩子走向阅读的深度。以班级读书会、读书笔记、经典作品解读、主题阅读、同题电影阅读等方式引导孩子体验深度阅读的快乐。
老师挑选一些儿童文学名著进行班级共读,为了保证共读活动的质量,1个月开展一次共读活动。比如我班开展的共读《夏洛的网》《战马》活动,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批注笔记,再整理成自己的读书笔记,查阅这两本书的作者、时代背景、创作故事等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提炼整理。
在班级读书会交流分享,大家各抒己见,对一个故事进行多主题的不同角度的文本理解。同时组织孩子们观看以这两部作品为原著改编的电影,再进行电影和文本的对比赏析。为时两月的共读活动过后,孩子们在阅读时,不再是只停留在故事的表面,而对于作品中人物形象、作者、时代背景等话题感兴趣。他们通过读书小报、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阅读带来的精神上的交流和思考力的启发渐渐体现出来。
中段的自由阅读和持续默读能力形成后,孩子的阅读容易陷入一个疲惫期,如果在高段没有将孩子的阅读引领到启发思考和审美的高度,孩子很容易被一些低俗的畅销作品吸引,比如市面上非常流行的穿越小说、充满暴力和色情暗示的伪劣作品,都很容易成为孩子着迷的书。
所以在这个阶段,孩子初步价值观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的形成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深度介入和引领,而不是放任自流地让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获得了阅读思考深度引领的孩子,即使偶尔看了一些思想恶俗的作品,他们也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有精神需求的孩子都会选择健康的、能够启发智慧的书籍阅读,一旦孩子达到了这样的阅读水平,孩子才进入了真正自由阅读的阶段。
孩子的阅读品味和个人倾向逐渐凸显,有的孩子喜欢小说,有的孩子喜欢文字优美的散文,有的孩子喜欢历史类读物,有的孩子喜欢科普类的书籍,甚至会有孩子对古文、对哲学、对社科类的书感兴趣。鼓励孩子广泛涉猎,挑战自己的阅读极限,在不同类型的书中去感受知识和智慧的魅力。
比如:我的班级在三年级时建立了一个“微型图书馆”,在全班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班上建立了一个藏书几千册的小小图书馆,书籍分为绘本类、儿童文学类、科普类、历史类、人文类、哲学类、中外名著类等书籍。微型图书馆建好后,去掉了借书还书等繁琐的管理,就让孩子自由取放书籍,就像家里的书架一样,孩子们真的享受到了泡在图书馆的感觉。
小学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如果在小学6年的时间里,按照孩子的成长节律,把握好每个年段课外阅读指导的核心,并坚持把阅读推广的事情做下去,孩子一定会在童年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里不仅享受课外阅读,还将养成终身热爱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