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是怎么来的?1/3的人是「经络敏感人」

本  期  导  读

经络,这样一个表面上看上去「无」,但实际上「有」的系统,实在是对西方结构科学,甚至整个西方医学观念的某种挑战。

经络:存在,但不知道是什么

虽然以现代人的观念或知识体系,到目前为止仍然不能说完全揭示出经络的本质,但太多无法推翻的医学实例,以及现代的各种研究方式,都从不同的侧面证实了经络现象的存在。
经络的现代研究大概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开始用的方法都是比较大众化的物理的方法,比如声、光、电、热、磁。
比如说电。当时就测量过经络循行路线的电阻值,发现它的电阻低于非经络路线,所以得出一个结论:经络是良导体。

由此得出一个推导,在经络里面运行的经气可能是生物电。

到后来,又从声、光、热、磁等方面,发现了用这些相关的仪器测量出它们可测量的另外的东西。所以我们只能说生物电可能是经络本质之一,而不是全部。

更进一步,是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观察术,看看这种同位素在经络里边走不走,或者是怎么走。

结果发现,这种元素基本是沿着古典经络路线在走,尤其是在肢体部分,走的路线跟古典路线基本上是一致的。

而同时还有对照,就是把这种放射性同位素置入人体的非经络部位上,它就不动。

这至少可以说明了一个问题:经络里面有某种物质流在流动,才能带动这种放射性同位素的移动。

那么,这种体内的物质流是什么东西?这么表达吧:它应该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效应,你要用某种物质来精确说明它,其实不容易。

所以,到目前为止,大家还是老老实实地用回中医原来那个名称——「气」来涵盖它。

既然它是在经络之中流动的,那么就简称「经气」。

经络:对西方医学的挑战

这样一个表面上看上去无形,但是实际上是「有」的系统,实在是对西方结构科学,甚至整个西方医学观念的某种挑战。

当然,如果倒过来说,西方科学假如能放开怀抱,相信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但经络这个现象,对于以实用为最终目的,具有重道轻器、重象轻体、重功能轻结构特点的东方医学来说,它的存在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在现代科学对经络实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之前,人们一般都喜欢用「经络现象」这个词,以示对现象的承认,以及对它的本质的未全知或难全知的一种表达。

对中医来说,说经络现象也未尝不可,因为现象也是「象」,正与中医的象体系相吻合。

但对于这么一个象的本质,中医却是明白的。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溯本寻源,从经络的起源说起。

说法一:从点到线产生经络

一般认为,上古时代经络现象从受关注到临床、养生的应用过程,再进一步到体系的建立,无非就是三种可能:一、从点到线,二、从线到点,三、点线相合。

我们先说第一点,什么叫「从点到线说」呢?

简单地说,就是先发现穴位,然后将它们联缀起来,就成了经络。

大致的说法就是,中国远古时代的人在病痛的时候,本能地使用了一些比较原始的推拿按摩术,当刺激人体某些点的时候可以减缓某类病症。

再进一步发展出来物理刺激性更强的针,比如说原始的砭石,再进一步的金属针,或者是与火相关的灸术。

从无意地发现,到有意识地寻找,治疗经验的点不断累积增加,像用线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点线结合的经络。

这种说法最符合一般人的认知心理,也最符合我们平时说的「医学是劳动人民在日常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发现、发明或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属于典型的科学研究的外求法观点。

但这种认识存在一个难以解说的弱点,因为人体十二经脉跟奇经八脉的二十条经之中,实际上只有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有穴位,所以习惯又称十四经。

那么有的人问:奇经八脉另外六条经没有穴位吗?其实也不能说它完全没有,但它们的穴位都是借其他经络的,也就是说它们的穴位是跟其他经络交叉或相并的时候,跟人家的穴位走到一起了,本质上是别的经的穴位。

所以,假如按从穴到经、从点到线来说,那么奇经八脉中任督二脉之外的其余六条经是怎么来的?看上去就有点来路不明了。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经络不单只有浮于体表沿线而具有穴位的十四经的体外路线,实际上还有潜于体内没有穴位的体内路线,这一点,从点到线论就不能完满地解释。

那么,第二个说法就应运而生了,叫做从线到点说。

说法二:从线到点产生经络

这种说法实际上就是循经感传说。也就是说,循着经络路线出现的各种感觉,是经络路线描绘的主要依据。

换句话来说,就是先发现经络,再寻找穴位。

典型的说法是,古代的修炼气功导引术者可能会产生气沿一定路线行走的感觉,这种感觉或者像水流,或者像风吹,或者像蜘蛛走、蚂蚁爬,而它的行走路线基本与古典经络路线相同或相近。

关于这一点,不难在现代修炼者上得到部分印证,也就是我们之前讲到的内证法、内求法。

从线到点这一说,的确可能让经络的发现进程快了很多,也可以隐隐约约解释体内路线的存在,但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弱点。

有过气功修炼或是类似修炼的人,或许都有体会:

气的感传一般在体表比较明显,可以呈线状,而与经络循行路线大体相符。但在体内则多半呈现一种弥漫的氤氲状态,或者呈模糊团状、片状或柱状,很少能够形成清晰的线状感觉。

那么,第三种说法出来了,叫做点线相合说。

说法三:点线相合产生经络

实际上,它是第一种跟第二种观念的综合。

这种推测没有脱离古代较原始的推拿按摩与针灸术,这些物理性刺激作用到人体,初步发现一些穴位后,就有可能产生酸、麻、重、胀、水流或者是气流等等的气感,这种感觉也可以循经传导。

现代人习惯把这种循经感觉比较分明的人称为「经络敏感人」,经络敏感人在人群之中大概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比例。

那么,以这个为根据,经络的呈现就不需要逐个穴位摸索,再连缀起来了。仅仅需要刺激少数的已知穴位,就可以去循经感觉,而发现全经络路线。

然后再在经络上寻找更多的穴位,从而大大加快了经与穴的发现与完善。

说老实话,光凭循经的感觉,我们还是不笃定的,因为它毕竟是一种感觉,它的路线清晰度还多少有点令人思疑。

这个时候,另外一类人就登场了。这类人可以说是经络敏感人中的超敏感人,他们在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比少于1%。

他们在针或者其他物理性刺激穴位时,可以伴随感传而在体表循经出现红线、白线、红疹、皮丘、皮下硬结带等表征,有的人仅仅出现某一经,有的人可以多经出现。

我本人就至少见过三例。我们不要把它误解为这种红线、白线、红疹是隐隐约约的,其实不是,它们的颜色是相当鲜明清晰的。

只要有这类人就好办了,古人就可以不断地在他们身上刺穴而显经,再如实地描绘下来。这不就是清晰而准确的经络路线图了吗?

如果不放心,那么多找几个这样的人来做重复印证就可以了。

点线相合说基本上可以解决有穴位的体表路线的问题。但是,仍然不能很好地解释无穴位的体表与体内之经。

所以,反观内视法就再次进入了我们的考虑领域。

很多人学中医,从来不会去看《中医基础理论》,觉得它枯燥、晦涩,或者总说些「正确的废话」。
其实,中医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就好比建筑得以伫立,完全是因为地基。
掌握了基础,就像房屋有了地基,地面之上任你搭建,百花齐放。
中医有它内在的逻辑,近现代医家不辞辛苦,把两千多年的中医精华与理据总结为《中医基础理论》。
它是医学院校大一新生的入学第一课。有了「基础」,后面的诊断、方剂、针灸、内外妇儿科等学习才「顺理成章」。
因此,学会利用前人的理论总结,是给中医小白/初学者最实用的建议。
为了让喜欢中医的普通人能学到这门高等学府必修课,答摩邀请广中医教授、博导潘毅老师录制了中医基础视频课。
▽长按海报订阅/查看详情
这门课,潘老师曾为广中医、香港中文大学、新加波中医学院等高校的数万学子讲过,受到热烈欢迎。
并且其本人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史上最受欢迎老师」「2009年全国医学专业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
它适合小白或初学中医的中医粉,将高等学府一个学期才能学完的中基,浓缩为60小时的精华课,为中医爱好者大开方便之门。
有知识不稀奇,有见解才稀奇。《潘毅·中医基础》就是一门能给人以见解的好课。
如果你早已不满足于半桶水的中医养生水平,如果你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完整的中医知识框架,如果你发现了这个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听大学博导讲课的机会…
那么来吧,我们在中基训练营等你!
全新视频大课
开启走进中医的方便之门
订阅后可进入中基训练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