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写生,如何把握笔墨的精妙是一个大问题
山水画写生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山水画家的基本功。陆俨少在《山水画的变法》中说:“山水画传统技法,都是前人在大自然中观察提炼而成,不是靠某一个人而是积累多少人的智慧和创造实践,才有今天这样丰富的传统技法。我们不能靠一个人从无到有白手起家,所以必须学习传统。”
李可染《革命摇篮 井冈山》
在山水画写生中,所有的笔墨语言都是来自画家对自然山水的探索,他们通过对大自然的观照、体悟后将其精准提炼出来。例如郭熙自创了卷云皴与蟹爪法,对后世影响颇大。他的作品《早春图》中千岩层叠,云气磅礴,画中早春景色千姿百态,虽繁复却井然有序。还有巨然的长披麻皴、董源的短披麻皴、沈周的小钉头皴、倪云林的折带皴、米芾的米点皴等都是对大自然语言的概括。这些笔墨语言并不是自然中真实的笔墨语言,而是古人通过写生探索概括出来的,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这也正说明了传统的笔墨语言是在大自然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是与自然物象结合后呈现出来的,同时也体现了师法自然之道。
钱松喦《长城脚下羊儿肥》
笔墨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特征,也是关于物象和传情达意的绘画艺术技巧。各时期的绘画其时代气息是不相同的,笔墨风格也是各异的。画家在创作作品过程中通过笔墨技巧的运用能彰显画家的功力技巧、思想情怀、精神气质、风格样式与文化修养。
董寿平 《黄山云起》
传统笔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例如笔法分为尖锋、中锋、侧锋、顺锋、逆锋、露锋、藏锋、勾皴擦点染等,其中以中锋用笔为主。墨分五色,干、湿、浓、淡、焦。用墨法分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焦墨法、淡墨法等。这些笔墨技巧是古代画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智慧结晶。因而我们要尊重传统,研习传统。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重要手段。通过临摹,能够较快地认识到中国画的基本绘画技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写生可以让画家以传统技法为基础,在画中山水和真实山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何海霞《海之歌》
传统笔墨如何在山水画写生中发挥作用,临摹阶段不仅仅是研习其笔墨技法,也不是其间架结构,而是要了解古人的笔墨与自然、与传承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所隐藏的文化价值,以及艺术本质的最原始的推动力—创造。一幅作品,要想画得更深远一些,格调更高一些,除了必须具备很扎实的基本功外,不要过多受到客观事物的约束。把传统的笔墨打破、分解、重新组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种表现方法并将之呈现出来。但前提是必须遵循中国画的“大理”。在写生中要灵活地运用传统笔墨,不能生搬硬套,面对真实景物要有自己的构想和审美标准,做到“笔墨当随时代”。
在继承传统方面,黄宾虹是一位集大成者,他对笔墨的创造性和破坏性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创了“五笔七墨法”,根据自然丘壑并集众家之长创造出独有的“兼染带皴法”。其山水从有形到无形,从神韵到逸格的演化,让我们能从其中感受到神秘的东方古老的艺术美感。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黄宾虹的山水,“苍茫莫测,浑厚华滋”。其一生追求“内美”,是人格与画风融合的又一巅峰代表,也是当代山水画界目前的主要研究对象。
何海霞《青山红树好放船》
笔墨是山水画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重要的审美标准。我们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同时如何将其融入写生与创作中便成为山水画艺术探索的重点。黄宾虹曾说:“写生之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气,还得闭目沉思,非领略其精神不可。”深以为此。有人面对自然景象无从下笔,或是画面凌乱,见什么画什么。
一是画面把控和整合能力不足,欠缺对景象的取舍。二是功力不到,山石、树木的皴法和安排缺少规律。偶尔有佳处竟是意外获得,偶然为之,不能从根本上得其法。笔墨是山水画家创作的载体,是表现山水大美的一种语言符号,笔墨技巧的训练需要长期总结古人的技法加上自己在写生中的领会,画要笔笔写出,笔与墨合,虚与实相生,墨韵才能生动,气韵中含有古意。
关山月 《戈壁绿洲》
这源于画家对古画的理解和临摹的基本功。倘若功力不够,速写用笔(笔无弹性),横拖竖拉,远观虽浮华眼前,近看却失笔性本意,画面呈现浮笔烂墨,即黄翁所讲的“猪墨”,此为画之大忌。总之,笔墨是画家们长期进行写生,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发展起来的一种形与神的统一。山水画要有意境,语言要整体中求变化,要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借物思物,借物传情。笔墨要求精到微妙,把握时代脉搏。
黄君璧《飞瀑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