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阅读14本,书评12篇
哈哈,真没想到居然读了 14 本书,还写了 12 篇书评,且每篇基本都是 2000 以上的字数。这可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月书评产出呢 果然是,无压力不动力~ 感觉自己棒棒哒哈哈!
14 本书大致分为四大类:经管类 3 本,人文历史类 2 本,心理励志类 2 本,剩下的都是文学随笔含传记类 7 本~~~
变量3:本土时代的生存策略
自何帆老师 2018 年发愿要每年写一本书,写满 30 年,来记录中国社会激动人心的 30 年变化沉浮时,我们似乎也习惯了在每年的开年初,必读一本《变量》,不为其他,哪怕只为了看一看过去一年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地域的他们都在做些什么,有什么变化,又影响了哪些人、事、物……也是值得的。
更何况,在每一个真实的案例记录里,我们总能收获意料之外的启发和思考呢?虽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但能在每个开年初,拥有一个小小的不变量,也是极好的。
只不过,到了这第三年,也明显能感觉到稍有点后劲不足的节奏,案例故事还是一样的真实鲜活让人感动,但是分析的点和面略显单薄了些,尤其是在本书的后半部分。
或许正如他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慢变量始终是需要时间的长趋势吧,所以一年的时间真心要总结出什么特别深刻的理论或经验也着实不易。anyway,我想明年还是会继续期待《变量4》的~
我的评分:☆☆☆
中国金融的力量
钱军教授的这本新书,从理论到实践、过去到现在、国际到国内三个维度,比较完整、系统、全面地对中国的金融体系进行了透彻的解析。
整本书的体系还是很完整的,涉及到中国金融体系里长盛不衰的主导力量——银行系统,日趋成熟的力量——股市,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债券市场,稳中求进的力量——房地产市场,更加开放的力量——汇率市场和资本项目,以及 X 力量——金融科技等等,都给予了巨细无遗的介绍,从发展历程到专业名词的解释,再辅以图表说明,可以说,对我这个金融小白是极为友好,一目了然金融体系的底层逻辑和架构组织。尤其是谈到影子银行的部分,让我很涨知识。这书不难读,但是金融类的书籍读着读着,一不小心的话还是会容易走神
我的评分:☆☆☆
《中国金融的力量》:影子银行就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博弈
魔鬼统计学
看到这本书的第一反应,绝对是会联想到史蒂芬·列维特的同类畅销书《魔鬼经济学》。
虽然两者都试图借助数据的分析来探索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生活现象背后的隐秘因果关系。但顾名思义,《魔鬼经济学》更侧重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数据,写作手法带有侦探小说的笔触,让读者忍不住跟着作者的分析,直到最后的恍然大悟中,升级了自己的「思维认知」。
而本书《魔鬼统计学》,写作手法上相对更为客观理性,侧重于从统计学的专业角度来谈论定量分析对于现实决策的影响程度,尤其是在商业和公共政策领域的运用。但又不仅限于此,在本书结尾处,作者也坦言他一直都在思考未来的直觉、专业知识和基于数据的分析将会如何互动,以生成更好的选项。
简言之,作为《魔鬼经济学》和《长尾理论》的延伸读物,这本《魔鬼统计学》很适合对统计学感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直觉思维和数据分析之间的偏差的读者阅读。
PS:我绝对是冲着万 sir 的推荐才鼓足勇气去看的,结果阅读的过程真的有被看困好几次...... 果然,统计学就是死穴,轻易不敢挑战的。只不过都是不好读的统计学类书籍里,这本,当真是相对好读了。至少,案例故事还是蛮有意思的。
也罢,总要时不时尝试挑战一些不好读的书籍吧~
我的评分:☆☆☆
《魔鬼统计学》:大数据时代的底层能力,突破经验壁垒,理性决策
故宫简史
作为紫禁城,它是明清王朝的最高象征;作为故宫,它是世界文化遗产重镇。
从紫禁城到故宫,上下六百年,有太多可书写的历史点滴,但本书并不是简单的编年纪事,而是有选择的讲述与故宫羁绊最深的那些人、事、物。这对于想要了解故宫历史,但一时半会儿又不太想啃大部头的读者来说,可算是极为友好的。
虽说是简史,不过 400 页,但关于紫禁城和故宫的历史,文物、掌故、建筑、科技、艺术和文化等内容,均有所涉猎。
尤其是书的后半部分,既有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那段时期的故宫和文物经历,更有对台北故宫的介绍,甚至还有 21 世纪方兴未艾的故宫学的简述……果然是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笔流畅,且装帧精美。
而全书更是分为九章,每章又分五小节,以呼应过去天子的“九五至尊”,来凸显紫禁城天子故居的尊称。这,不得不说,也是个难得一见的别有心思了~
如果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故宫之于我,只是故宫。那么,在读完这本书后,故宫之于我,绝不仅仅是故宫。
强烈推荐阅读。
我的评分:☆☆☆☆☆
《故宫简史》:24位帝王的紫禁城到寻常百姓的故宫,上下六百年
鳗鱼的旅行
阅读《鳗鱼的旅行》真可谓是百感交集。让人称奇的是鳗鱼那古怪又浪漫的生命之旅程,让人忍俊不禁的是鳗鱼的谜团竟难住了上千年的科学家们,让人感动的是作者追忆父亲的情思,但最让人触动的还是由此而发的对生死的沉思,对生存意义的探索……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集自然书写、科普哲思、父子回忆录于一身的独特作品。
推荐阅读。至少读完这本书后,今后再谈及鳗鱼时,除了那入口即化、唇齿生香的回味之余,我们或许还能聊点不一样的~
我的评分:☆☆☆☆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
阅读本书的过程里,我也曾无数次回望并内省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原来每一次的我与父母不欢而散的背后,究其根本,不过是自己没能调整好与父母的相处方式,轻易就让自己陷入了父母的情绪里,而每一次的大吵之后,留给我的总是满心满怀的愧疚与自责……
曾经的我深陷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情绪里,直到读过这本书,诚如作者所言,我们可以从中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意识到原来有那么多人跟自己有同样的处境,这会让我们感到如释重负。
其次就是身临其境的感受,来自两位作者多年的看护经历,案例里熟悉的语言和行为模式,会让我们看到更有针对性的建议,而非宽泛的理论和模糊的概念。
面对难相处的父母,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同理心,重新认识六大类型父母的行为模式,审视自己的沟通方式,同时以平和的心态陪父母一起面对老年的课题。
也许我们不能完全改变父母,但至少可以从愤怒、懊悔、内疚、自责的恶性循环中逃脱出来,学会接受这一切,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尽可能照顾好父母的晚年生活,并不再步他们的后尘……
我的评分:☆☆☆☆
心智突围
相较于市面上其他的同类书籍,这本《心智突围》就胜在:全面且易懂,便于执行。是的,但凡是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如何重构心智的底层逻辑,在本书里都能读到。
我的评分:☆☆☆
《心智突围》: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在“挨巴掌”的时候,显而易见
沉默的病人
看似是你的解铃人,实则是系铃人!这书,除了封面有点不想直视外,情节还是很 nice 滴~ 喜欢悬疑小说的小伙伴不要错过~也推荐给喜欢看《消失的爱人》的小伙伴,虽然情节和结构都不一样,但都很值得一读✌️
对了,小说的写法会让我联想到电影《碎片记忆》,感觉两条线交叉叙事的手法很相似,一条正叙,一条反叙,最后都在结尾处交集了~ 然后,神反转
我的评分:☆☆☆☆
云集
因为史航,对止庵这个人并不陌生,不过却是第一次读他的书...... 果然不太好读。读完他的这本随笔集,发现自己的阅读存量严重不足.......
特别喜欢止庵对经典书的态度:既不盲目通读所有的经典书目,让自己苦不堪言,而是从己身所需出发,读自己想读的;也不一味排斥新书,徒等时间的检验,而是努力培养自己鉴别好书的眼光。
以及这句话:在躁竞的年代里,做个自适其适的人。
我的评分:☆☆☆☆
一弯新月又如钩
轻轻浅浅的文字里,承载着满满当当的回忆。赵珩先生在书里怀念旧人旧物,而我在他的文字里,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
或许这便是散文集的魅力之所在吧~ 偷得浮生半日闲,不妨也来泡杯茶,点柱香,读一本散文集,给自己的生活按下一个暂停键…… 你说,可好?
我的评分:☆☆☆☆
赵珩《一弯新月又如钩》:跨越半个世纪的个人杂忆,美食风物故人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学女王
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袁霞写阿特伍德,不仅仅写她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更有对其众多典型文学作品的评析,甚至对每一处的引用都附有详细的备注,有时候看得过瘾了会忍不住输个网址读原文去,挺有意思的。
只唯一一个缺憾,本书除了后记有 3 张配图外,其他一张都木有~ 全是文字,密密麻麻,太实在了
我的评分:☆☆☆☆
传记《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学女王的丛林童年与写作缘分
弃猫
村上的新书,第一时间在得到 app 看了电子版,内容着实有点短少,不过三万字?其实光是看纸质版不到百页,再除去内文的配图,可想而知是有多“轻薄”的一本书了~ 所以,读完后会觉得「意犹未尽」也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考虑到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当我谈起父亲时」,读的过程能够感受到村上对他父亲那一段涉及特殊年代的记忆心存芥蒂,曾经一度不敢去挖掘真相,就怕自己承受不住。但他是幸运的,父亲曾经当兵的那段往事并没有那么不堪,或者该说他父亲是幸运的...... 但,太过耿耿于怀的记忆和多年不敢直视的情感,即便现在可以诉诸笔端,到底能否完全释怀,恐怕也只有作者心知肚明了。
而一旦涉及到亲人的复杂情愫,又有几人能够勇敢地完全暴露出来呢?所以写得「点到为止」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既然如此,何不就此尘封,或是就写给自己好了,又为何要出版呢?
也罢,有些想法也点到为止吧,毕竟,我还是挺喜欢村上的书和文字的~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