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 | “二哥”的由来

“二哥”的由来

文|刘凯

说起“二哥”,从邓州市到南阳市,乃至延伸到省内外的文学圈中,大多数都知道有位叫“二哥”的人物。熟悉的,未曾谋面的,只要听到“二哥”这响当当的个人名片,已经成了鲜为人知的代名词了。

提到“二哥”,熟识的人都会想到他中等身材,胖胖的脸庞,洪亮的嗓音,豪爽的性格,以及他浑身上下透着的英雄气概,他就是河南省作协会员,南阳市作协会员,我市作家刘德洲先生。

认识刘德洲的人都称呼他为“二哥”。这可不是网络里戏说的“二哥”,在家中,兄弟姊妹多,刘德洲排行老二,上有一长兄,同龄人中习惯都叫他“二哥”,一直到后来上了学,参加了工作,做上了领导,开起了文学创作之路,这个称呼,一直沿用至今,并且呈愈叫愈烈之势。

“二哥”一词的由头,一方面有尊重、亲切,亲情、自然之意,另一方面又显得他豁达开朗,性情豪爽,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由此可以从全方面,客观,事实中来寻找他的个人魅力之我见。

说到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二哥”可以说有榜样的力量。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当然不在话下。认识他的人,无不竖大拇指称赞。

“二哥”年轻时,在村里,那是出了名的尊老爱幼,懂事达理,想他人所想,做他人所做的事情,可圈可点;走上工作岗位,不忘乡邻,能帮则帮,需接济必接济,能办的事,从不会推脱;当上领导后,每次回乡探亲,一到村口,便步行回家,一路上是见人就打招呼,就递烟,没有一点领导样,俨然与乡亲们打成一片,有说有笑,家长里短,嘘寒问暖,畅所欲言。

几年前,身边的文学圈有一位青年,为了生计,迫于无奈,想有放弃文学创作的念头,“二哥”听说后很痛心,毕竟是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颇有文学创作潜力的苗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一边从精神上给予鼓励,一边又从物质上予以帮助,终于使年轻人在南方边工作边创作。前些年,年轻人在南方的文学圈出版了一部力作,享誉南方文苑。像这种受“二哥”点拨和指引的文学爱好者,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由于种种理由和种种原因,笔者也曾数次到过“二哥”的家中,办公室做客,一进门就先被让座,接着就是泡茶,敬烟,一脸春风扑面的微笑时刻洋溢在他胖乎乎的面庞上,温馨倾洒在心间,气氛融洽至至,幸福荡遍全身,既温暖,又舒服,有人间四月天般明媚。

俗话说,高调做人,低调做事。每当上下班途中碰到“二哥”,他总是骑着那辆半旧的自行车,说是骑,有时是推着,那也成了他标志性的影像定格在那里。其实儿子前几年就买了车,说上下班接送他,他执意不让,还说,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为城市的生态环保尽了份微薄之力。

从教育系统到政府部门,从组织部门到现在的安监部门,一路走来,“二哥”总是说,抓住当前社会主义的大好时机,努力干好工作,不枉对党和人民。所以他每到一新的工作岗位,工作是第一位的,生活其次,绝对不能让安逸的生活拖累了工作,他说到做到,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从不懈怠,立争把每份工作都干到极致。很久以来,这都是他的希望与期冀,更是他的梦想与愿景。每年的年终考评中,他都是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作者,看到这些,心中才踏实,才自豪。他常说,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人无完人,事无完事,不足之处,只有勤奋才能弥补一切。

“二哥”的写作生涯,可以追溯到学生时代。从小学三年起,与兄长争读一本《三国演义》,如饥似渴地啃读完,因年少,不求甚解,但一边又一边读得津津有味,如获至宝。高中时,“二哥”已经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了,他主持创办的“鲁迅文艺创作组”,并自认组长,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也因此被贯以“文学家”的雅称。毕业之后,他在教育系统,除了所有的授课外,其余的所剩时间全部用在文学创作上,他把别人用来喝茶,娱乐,杂耍的时间全部挤了出来。直到他创作的东西一次次从祖国各地,天南海北汇过来的奖状和证书时才可以看到,他的心血没白费,他的汗水没白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调动,职位的升迁,“二哥”创作上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层面和高度了。当别的领导平步青云之后,一般都会选择安享工作,娱乐生活,而他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在找时间,抽时间,挤空闲写文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4年左右,“二哥”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已达百余篇,其中,报告文学《梅香阵阵》获2004年度南阳市党教文学一等奖。中篇小说有《孤墓与独屋》和《朔风里的故事》等,《朔风里的故事》获中国作家第二届“金秋之旅”征文三等奖,并且被我市一级剧作家刘洪涛先生改编成大型现代戏《朔风自有情》,给搬上了舞台。

秉承着有英雄情结的“二哥”,俨然不满足于这些小惊喜,而是在酝酿着更大的惊奇。自小就有抱打不平,惩恶扬善的英雄情结的“二哥”,看多了那些战争影片中英雄人物的高大威武,英俊潇洒形象,心中多年压在心头的梦想在呼唤,在呐喊。近年来,随着《亮剑》,《桐柏英雄》,《平原枪声》,《烈火金钢》,《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剧目的热播,“二哥”在这英雄主义的召唤下,欲罢不能,萌生了要为邓州写部史实,那是英雄的历史,那是英雄的传奇,传递英雄的火种,燎原宛西。

2009年初,“二哥”进入了迈头创作的状态之中,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西山系。”历时五载,他创作的150万字的“西山系列”三部曲全部付梓,终于让那些文学圈中说他失踪的人群,再次见到了他的庐山真面目。这三部长篇力作,填补了宛西战役邓州历史上的一段空白,有很大的文学意义和历史研讨价值,他用文学的技法向人们展示了宛西抗日战争,解放战征和建国初期的剿匪反霸斗争的三段历史,三姊妹依次是《西山峰火》,《西山逐鹿》和《西山剿匪》。其中,《西山烽火》被改编成电影《残阳》;《西山逐鹿》2010年9月获湖北“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三等奖;《西山剿匪》2012年被著名导演穆龙先生改编成30集电视连续剧《毒牙》而搬上荧屏,前段时间在国内几大卫视黄金时段热播,收视长虹。

有了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二哥”,不骄不躁,依然地上班工作,平静生活,和往常一样,身边还是围绕着相当一部分志同道合的人。他从来不孤独,也不寂寞,更不茫然,他把自己放逐于尘世喧嚣之上。他继续着他的创作,在这个被很多人认为枯燥,孤独,乏味的文字时代,他依然活在自己的写作世界里。看,他的手一直在电脑键盘上不停敲打着他的官场世态三部曲《岁月如歌》,《岁月如花》,《岁月如酒》。想想,在不久的将来,又会迎来一场不同意义上的视觉盛宴,回报社会,回报人类。

结识“二哥”多年来,他一般从不提及他的工作情况,不是他不爱他的工作,而是他对文学创作的那份衷情,那份热度,更胜一筹。这才是他最感兴趣和谈论不息的话题,因为在文学中有物质欲望根本满足不了的精神世界,超然于尘嚣与繁华之上的情感寄托。至此,对“二哥”全面,系统,整体,客观来个阐释,突出了“二哥”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这也是“二哥”的名片形象深入人心,起着决定性因素。只想说,此“二哥”非彼“二哥”呀!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刘凯,笔名文青。80后,邓州市人,爱好广泛,现为自由职业。从幼至今,一直有着文学梦想,笔耕不辍并小有成就,作品散见新闻报刊,微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