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职业安全感,是什么?
也许对于员工来说,拿到超过N+1的标准就已经很不错了,但为什么甲骨文还是会有员工表示对赔偿方案不满意?
想起之前做过的裁员,N+2的方案,很多员工知道消息后,高兴坏了,直接就签了。
看到这个裁员信息,回顾之前做过的那次裁员,有几点思考。
遇到企业裁员的时候,你会说公司没有人情味,还是已经提前做好准备,具备随时离开的能力?
很多人遇到裁员的时候,并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觉得裁员特别突然,早上给你通知,下午就让交权限,离开公司就再也进不来了。
事实上,一家企业开始裁员,特别是大规模经济性裁员时,都是有先兆的,单独裁员个位数的不在这个范围内。
什么样的情况,是企业未来可能裁员的新号呢?
●不来新人了,部门有人离职了,也不招聘了,HC冻结了。
●业务没有增加,工作内容从离职的人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不再交接出去。
●越来越闲,没什么事情做,公司节奏也越来越慢了。
●年终奖减少了 ,团队旅游,部门活动经费减少了,福利取消了。
……….
这些都是公司可能整体效益在降低的表现,特别是离职的人员,不再补缺的情况,这点其实HR是最清楚的。
几年前那次裁员,作为HR我们早在半年前就知道了,提前3个月左右开始细化裁员方案,周HC计划每周都在下调,离职的人也不再招聘。
虽然断断续续有员工问我们,是不是要裁员了,但出于职业道德考虑,我们还是闭口不提,说没问题,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
在遇到裁员,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要裁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或许不是等到裁员的时候,才考虑你的下一份工作在哪里,你的收入应该从哪里来。
一个人的职业安全,来源于内心的危机感。
也许我是这样理解的:没有一家公司,一个老板,一个人会比你自己更靠谱。
公司会倒闭会裁员,老板可能也会被裁员离职,而朋友,你借一次钱就知道了,真正能借钱的朋友并不多。
那么应该怎么办?
真正的职业安全,是从你的危机感延伸而来,因为我们需要有一个真正的,完全独立于公司,平台的东西,归属于你100%产权的东西。
这个东西可以确保你,在你脱离任何平台以后,还能有机会产生收入,不至于会饿死,自私一点,挺好的。
那天我看到一个小师妹的留言,她说自己看到的一句话是“不要因为工作,让自己忙到没有时间成长。”
这句话可以一分为二来看,第一个忙到没有成长,是因为工作忙碌,没有个人能力提升,也就是,1年的工作经验做10年,像工厂的工人,很忙,但能力没变,赚钱不多。
另一个忙到没有时间成长,是只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探索,自己可能感兴趣的潜在机会。
也许很多人做的工作,并没有让自己热爱到8小时以外,还愿意去主动学习的程度,那么这时候,或许我们就可以尝试探索其他的机会点。
也许这可能成为你将来的一个突破点,或万一被裁员的退路。
这里我想起了,当你被裁员的上级主管,年纪40多,孩子即将上大学了,公司给了一笔钱,就离职了。
有钱挺好,可后面怎么办?40多岁,高级主管,离开了名企,能去哪里?
其实他更早就有一条路可以提前准备,他是公司Excel技能最好的人,如果当初业余时间,开始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去给公司,或职场新人做Excel培训,也许他可以获得更多收入,并且也有个人的品牌积累。
如果担心自己做副业被公司查到,你可以选择先做品牌,等时机成熟了,再开始做付费,因为品牌的积累,是最耗时间的。
而另外一条路是,你在行业领域里面做积累,你在公司里牛逼不算什么,跨出公司,在整个城市,甚至身份里面,提到你的名字,会有一个标签,那么你也不必担心你的职业安全性。
可是,我们真的需要在工作以外,从主业出发,或者从感兴趣领域出发去做积累吗?为了真正的职业安全?时间精力要怎么分配是最好的?
或许这些问题没有真正的答案,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没办法给出一个好的答案。
但我思考的点是,对于新人来说,或者职场人,主要工作和自己工作以外的探索,需要做一个平衡点,比如二八比例,工作内8小时肯定不能动的。
但工作外的8小时,需要分配一些用于提升工作能力,一部分用于探索,这样才能确保,你未来不会因为是能力不足业绩提前被淘汰,而不是公司的裁员。
这个好比,做理财投资,很多人希望通过理财投资赚到钱,暴富,但实际上不可能。
因为投资的3个要素是:金钱、时间、收益率。
我们最容易把控的因素是什么?是金钱。
在你本金不够多的时候,给你一年100%的收益,你只有一万块,撑死了一年变2万,有感觉吗?没有。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你需要去探索可能的机会,更重要的事是提升工作能力,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开始的探索阶段很难有大突破,你的工作,才是你最大的收入来源。
当然了,当你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品牌或能力,赚到1块钱的时候,那种快乐,是依靠平台获取收入无法比拟的。
-End-
总结一下,对于裁员这种事,除了提前敏感的预知早做准备以外,是做好自己的个人品牌背书。
不管是和工作相关的或者是无关的,都可以,因为这才是你100%产权,独立于任何平台的财产。
借用一句话:“八小时之内求生存,八小时之外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