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同学们孤立了,家长该怎么办?

我女儿不愿意上幼儿园了

午饭后,回到办公室,两位女同事正聊着天。

只听其中一位A愁容满面地说:“我女儿今天早上对我说,她不要去幼儿园了。”

另一位B应道:“你家丫头挺斯文乖巧的啊,怎么就不愿意上学了?”

A:“哎,还不是因为那些小男生。

女儿班里男女比例很不平衡,男生22位,女生8位。以前,男生和男生玩,女生和女生玩,也没什么事儿,井水不犯河水的。其中有两位女同学和我女儿玩得特别好,三人几乎形影不离,算是小闺蜜。

但是,最近,班上其他同学都听从一位名叫“丁丁”的男同学的号令,谁要是不听丁丁的话,就要被孤立。

而我女儿呢,恰巧与丁丁同桌,俩人关系一直不太好,丁丁常常欺负她;更加糟糕的是那两位和我女儿玩得挺好的女同学,现在也被拉进丁丁的阵营了。

我女儿可怜兮兮的对我说,‘妈妈,没有同学和我玩了’。”

B:“哦,难怪她不愿意去幼儿园,那为什么其他小朋友们都愿意听从丁丁的指挥?”

A:“丁丁霸道啊,我女儿说,谁要是不听他的,他就欺负人家,导致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听他的了。”

B:“那这不是校园霸凌吗?”

A:“校园霸凌还谈不上吧,他也不是真得要怎么打同学们,就是比较凶一点,其他小朋友也怕他了。”

B:“那要不和老师说说?”

A:“和老师说没有用的,以前也因为孩子的事儿和老师交流过,老师通常只会告诉家长,孩子的事儿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B:“要不,联系一下对方家长?”

A:“丁丁妈妈也是不讲道理的那种人,对待自己儿子也很狠,丁丁发烧40度还被妈妈逼着上学。”

B:“那你老公怎么说,他可能会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A:“他就是对女儿说,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只要专心学习就好了,人家不跟你玩,没有关系的。”

……

同事B见自己的建议都被否决了,于是将问题抛给了我。

B:“要不听听詹老师的意见吧,她可是学习心理学的。”

其实,同事A和B,在交流的时候,我也是认真在听。

很明显,同事A的女儿在学校里被同学们孤立了。

没有小伙伴愿意与她玩耍,她当然就不愿意去幼儿园了。

这样的案例,在心理咨询的时候,屡见不鲜。

在学校的人际交往中遇到困境而拒绝上学的孩子还真挺多。

所以,此事,不得不引起老师和家长们的重视。

如果孩子被孤立,家长怎么做?

01

首先

要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千万不能像那位女同事的老公那样,觉得学校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除了专心学习,交往的事情,就不要管了。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人是社会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会与他人接触、交往。

如果遇到交往困境,一味逃避,主动将自己隔绝开来,对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都没有好处。

以前在上心理课时,就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位女生。

个子高高的,白白净净,微胖,外表上看,她绝对不是一位不受欢迎或者让人讨厌的女生,但是,全班分组活动中,没有一个人愿意与她组合成一个小组,最后她只得一个人孤零零坐在边上。

课后,我将她带回咨询室,与她好好聊了聊。

女生告诉我,在小学期间,她就十分内向、文静,只与一两个性情相投的女同学交往,结果那两位女同学合伙骗她的零用钱,这件事让她伤透了心,之后,她拒绝和任何一位同学多说一句话,多给一个笑脸,只埋头在学业中。

虽然学习成绩还不错,中等偏上,但是内心孤独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被同学们排斥的难过感觉也越来越强烈,以至于不能专心学习了。

因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幸福的重要保证。

02

其次

要重视孩子遇到的交往困境,耐心倾听

如果孩子愿意与家长沟通,表明自己的艰难处境,家长或许要感到庆幸,至少孩子没有拒绝帮助。孩子在表达的时候,父母要给予他耐心细致的倾听、温柔的理解、温暖的拥抱,不要急于帮孩子出主意,想办法,父母的接纳和理解,能让孩子得到力量。

03

第三

给孩子一些合理的建议和帮助

当孩子诉说完,发泄完情绪之后,帮助孩子客观看待这个问题。

有没有哪些办法可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让他们接纳你?

孩子与家长一起头脑风暴,将可行的办法写下来,然后一一去讨论。

若是本案例中,孩子比较小,还没有思考讨论的能力时,父母们可能需要亲自做一些事情,促成孩子的成长。

比如,某个周末,妈妈可以利用自己的厨艺,做一些好吃又漂亮的食物,邀请女儿的小同学们来家里玩,在此过程中,妈妈不仅可以给女儿良好的示范,怎样对待朋友,而且还能够让女儿与小朋友们有更加多的相处机会。

04

第四

相信孩子的能力

女同事说,老师们总是告诉家长,孩子的问题,孩子自己去解决。她有可能觉得这是老师在推诿,不负责任。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波折和麻烦,如果事事处处都由家长处理,孩子不仅会失去成长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他对自我的评价也会降低,觉得自己是无能的。

所以,即便很担心,也要给予孩子时间,给予他们一些技能方面的指导,然后鼓励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end>

作者: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