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海拾贝】容子 | 日本人的姓名 译自:NHK广播《今日话题》节目

总第1439期

日本明信片:位于东京代代木的日本广播放送协会(N H K)大楼

文 |容子

图|容子

版权©️归原作者

人的姓名能够广泛地反映出社会风貌。日本人的姓名也不例外,反映了日本的风土、文化、习惯、民俗等等。就姓名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1)没有姓,只有个人的名;(2)由姓和名构成,姓在前,名在后;(3)同样由姓和名构成,但名在前,姓在后;(4)在姓和个人名的中间插入一个或多个他人的名;(5)两个以上的名字连着,哪个作为个人名,哪个作为姓,没有确定的方式。总之,姓名的结构方式很多,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其它的形式。

日本人的姓名形式,正如众所周知的,姓在前,个人名在后。这是由于在日本社会的传统里,比起个人,更重视家庭,姓名与社会习俗大有关系。显而易见,在日本,家族地位比个人地位更重要,这种日本特征在许多庆典丧祭中可以看到例证。例如在举办结婚仪式的场所,在摆放引导牌的地方,许多时候不是写结婚当事人的姓名,而只写两家的姓氏。也就是说,这种方式通过宣布两家结亲来表示两人结婚。讲到结婚,大家可能会问,结婚与姓氏有关系吗?日本人结婚后的姓是怎样的?这是我们今天向大家介绍的第一个话题。

    

本文译者1991年11月10日于东京代代木N H K大楼前

1
日本人的姓氏

日本人的姓氏有这样几种:(1)丈夫随妻子的姓;(2)妻子随丈夫的姓;(3)随丈夫的姓或随妻子的姓,自由选择。那么,采用哪种方式是合适的?这要根据个人的习惯和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制定了新民法。根据新民法,结婚的日本男女可以脱离各自以前所属的旧户籍,注册新的户籍。这时,他们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希望爱好,自由选择其中一方的姓氏作为新户籍双方的共同姓氏。然而,实际上出现了比较极端的情况,几乎所有的日本女性都在摒弃原来娘家的姓氏后,采用了男方的姓作为自己的姓。原因就是,明治时期的旧民法规定了女性结婚后要随丈夫的姓。虽然战后制定了新民法,对过去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批判,但由于长期形成的传统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习惯,至今多数妇女结婚后仍随丈夫的姓。最近的调查显示,有93%的女性在问及婚后姓氏时回答改随丈夫的姓。

那么,在日本到底有多少个姓氏?谈到这个问题,捎带说一下日本的人口。现在(注:1979年)日本的人口约有一亿一千万。根据调查问卷的答案约有十一万个姓氏,而实际上不止这些。大约上百个常用姓占日本全部人口的37% ,此外还有少数特殊的姓氏和多数罕见的姓氏。在日本,最多的姓氏是“佐藤”,其次是“铃木”,排位第三的是“高桥”,排位第四的是“伊藤”。

谈到日本人的姓,不能忘记一点,就是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即,某个姓氏在某一地域相对集中较多。当然,特殊的姓氏所分布的地域相对比较广。相反,罕见的姓氏所分布的地域则比较窄。而且,经常可以根据某人的罕见姓氏判断出此人的出生地。由此可见,追溯日本人姓氏的由来,可以研究出各种姓氏诞生的原籍。以下的类别中,哪种姓氏的数量最多呢?

(1)将地名或体现当时地形地貌的词汇直接作为姓氏;(2)把某种职业的名称作为姓氏;(3)把官职名称作为姓氏。通过对日本人姓氏由来的调查,我们发现有80%以上的姓氏是来源于地名或体现地形地貌的词汇。在日本,像如今这样家族里儿辈继承父辈姓氏的习惯其实并不古老,据说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也就是说,从武士占居统治地位的镰仓时代向江户时代过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武士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家族的姓氏,而其他后代则根据领地的地名给自己封姓。这可能就是造成当时日本人姓氏种类特别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以上谈了不少有关日本人姓氏的问题,现在换个话题,下面谈第二个话题。

      

本文译者1992年6月20日于东京迪斯尼乐园

2
日本人的名字

在日本,孩子出生后,按照法律父亲应在两周之内给孩子起名,到派出所给孩子报名。各位听众,在你们国家,孩子出生后多半由谁给孩子起名?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或者是牧师一类的神职人员?如果问在日本是谁来决定孩子的名字?答案基本是父亲。最近的调查显示,大约60%的孩子由父亲起名。

作为父母总是希望能给孩子起个好名字,而现行法律所允许的万能美意汉字是极其有限的,于是出现了专事“起名”业务的公司。

刚才谈及给孩子起名字,这里就要扯到日本人的名字中,哪些名字比较多的话题。这里向听众们介绍一首歌,虽然有些陈旧了,但它是二战以后在日本非常人气的广播剧《你叫什么名字》中的主题歌。这个广播剧中的主人公,名叫“Ma qi ko”。有意思的是,根据统计,当时社会上跟风叫“Ma qi ko”的女孩人数激增。由此可见,日本人的名字往往反映出特定时代的种种现象---说是“流行”也好,说是“倾向”也罢。比如,在日本走上战争道路的年代里,很多男孩的名字都具有“尚武”精神的因素,这就是一个例子。所以“Ma qi ko”的名字可以看作是当时女孩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时尚名字。

说到女性的名字,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经一度流行押韵的双音节名字。后来,又流行在传统的双音节名字后加上一个表示“孩子”意思的“子(ko)”音字,当时三音节的名字在女性中很常见。战后,到了1960年左右,“明美子”、“广美子”这样带有“美(bi)”音字的名字很流行,最后发展到去掉尾音“子(ko)”字,而保留“美(bi)”字作为名字尾音的三音节名字一度很流行。因为发音“bi”的“美”字,给人带来 “美丽”、“美好”意思的联想,所以很流行。最近,似乎双音节的名字又在女性中多了起来,但名字的发音说不上来自哪里。对日本人来说,听上去像是异国风情的名字,例如,“尤卡(You-ka)”、“勒恩(le-en)”这类的名字很多,这反映了日本正在快速进入国际化社会的现象。

今天,谈了不少有关日本人姓名的话题,其中举例说明了日本人重视家庭,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总是把家族地位置于个人地位之上。但是,战后的日本社会正在急速发生结构性变化,使日本人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比如,最近日本人举行结婚仪式,很多人并不举办家族与家族的结亲典礼,而是举行个人与个人的结婚仪式。还有一些年轻人反感传统习惯的束缚,认为婚姻不过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自然的人生轮回,不需要任何形式。

这样的社会发展和演变都必将引起日本人姓名结构的变化。与姓名相关的各种社会习惯,在战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发生了意识形态的变化,导致姓名结构和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1979年1月译自日本N H K广播“今日话题”节目

END
译者简介

容子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于1985年在《特区文学》发表日本中篇小说译文《破产制造者》等;1991年合著出版《中外文艺家及名作辞典》;2014年出版散文集《走出国门》(海外篇)、《守望家园》(国内篇);2019年10月出版散文集《故乡在何方》。在多个报刊和新媒体上发表过散文、随笔、纪实文、短篇译文等。

往期精彩回顾

【译海拾贝】叶山嘉树 | 水泥桶里的一封信   翻译:容子

【译海拾贝】田中润一郎 | 真知子的年暮  翻译:容子

【译海拾贝】日本散文两篇《立春》《麻醉之花》 翻译:容子

【译海拾贝】眉村卓 | 奇怪的住地  翻译:容 子

译海拾贝】 凶恶的雾 | [日]森村诚一  翻译:容子

【译海拾贝】容子 | 北国山乡的妇女  译自:NHK广播《日本民俗纪实》

【译海拾贝】容子 | 朝圣者之路  译自:NHK广播《日本民俗纪实》

【译海拾贝】容子 | 隅田川  译自:NHK广播《今日日本》节目

【译海拾贝】容子 |  蒸气机车   译自:NHK广播《今日日本》节目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