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英:韩世忠,西北望长安 / 轩诚清读(第1579期)

本期精彩:

在韩世忠患了重病临终之际,见子女伤心哭泣,就长叹一声,道:“我出身贫苦,历经战乱,不仅能活下来,还位至王公将相,全家老小得以保全。我感激上苍还来不及,你们有什么好悲伤的……”说着,一口气憋住昏死过去......

文:罗志英

编辑:梁轩诚

回忆十多年前、勾留江南苏州时,友人招饮于灵岩山麓,路途上蓦然间就瞥见了南宋名将韩世忠的祠堂和墓地。

  席间与友人话及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何以埋骨苏州,不由语塞——当日只记得先前读《宋史》知道秦桧独霸朝政、岳飞父子被捕下狱时,无人敢言,韩世忠挺身而出、面见秦桧,当面指斥道:“岳飞父子何罪?为何将其关押?”秦桧答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斥道:“'莫须有’三字能服天下吗?”好友劝他,得罪秦桧日后难逃报复,而韩世忠却说:“今吾为已而附合奸贼,死后岂不遭太祖铁杖?”——这也就是'莫须有’的出处了。

  对韩世忠,我是有感情的。

  因为,个人认为不得了的两个人都生活在宋朝:北宋时期范仲淹北来,这个操着绵绵吴语的南方才子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这块气候干燥、黄尘蔽日的陕北高原,为守卫西北边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南宋时期韩世忠南往,在镇江地区指挥“黄天荡水战” ,为守卫宋朝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贡献不小——犹能可贵者他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

  所以,对韩世忠我是有感情的。

  韩世忠,可是陕西绥德人啊!

  精力不济、时常犯懒,许久不愿出远门,友人一再邀约,前年春天才有绥德之行。

  游走绥德县,至少发现了两座韩世忠像,一座近时新修、矗立在千狮桥头,一座宋代遗存、在蕲王庙内,也就是韩世忠庙。

  韩世忠庙离县城约五六公里,似乎没有直达公交车,当地人带我过去时只记得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开了好一阵。庙里仅有一看护的老人,见有当地人陪伴,也不搭理我,似乎是嫌我这外乡人打扰了他的清梦……

  坐在蕲王庙,悬想韩世忠……

  他起自行伍,以军功而帅。其戎马倥偬的一生与国势之兴衰、政局之变化息息相关。举凡关乎国祚存亡之大事,如苗刘之变、盗寇之平、宋金和战等,皆有韩世忠参与其间。一代名将岳飞赞叹他是“奇特之士”,彼此相重相惜。虽然韩世忠盛德丰功自足不朽,而南宋以来其事迹却绝少为人铺叙,俗世往往只记住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擂鼓战金兵”的故事。

  历史上,“梁红玉擂鼓战金兵”发生在公元1130年3月。当时,宋金之间爆发了著名的黄天荡水战(位于今天镇江的长江江面)。决战当日,韩世忠及其夫人梁红玉双双披挂上阵,诸将士见状,无不奋勇争先,以一敌十。“是役也,兀术兵号十万,世忠仅八千余人”——韩世忠采纳夫人梁红玉建议、引敌深入黄天荡死港,围困金兵主力达48天之久。一时间金国朝野闻韩丧胆,“梁红玉擂鼓战金兵”也传为千古佳话——胜局在望、夫妻俩在战船上拔剑起舞,歌曰:

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
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

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

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
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谁说。
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
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
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
——这首《满江红》语言简洁质朴,风格悲壮豪迈,感情真挚而不做作,虽不如岳武穆那首出名,却也颇有些英雄气概。

  “黄天荡大战”持续48天,金兀术欲胜不能、欲退无路,隔江乞求韩世忠放他一条生路、声色沮丧,“祈请甚哀”——韩世忠昂然酬答,一边与将士谈笑纵酒,一边大声道“金兀术,你可听好了: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兀术顿时语塞,又不甘心,数天后再来相求。世忠听得话不投机,一时火起“引弓欲射之”。兀术惊惶逃去,对身边大将哀叹“南军使船欲如使马,奈何?”后来,兀术手下的一个汉奸献计,星夜偷凿渠三十余里,金兵才得以狼狈脱逃——这场战役由此告终,但是,他能以绝对弱势兵力而能阻击金兵达48日,大大长了南宋抗战军民的斗志,灭了金兵的威风,足以在战争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事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朝野震撼、举国感佩,人人传为美谈。

  这一场战役还带给后世一道镇江名吃:定胜糕——鏖战黄天荡时,如何以少胜多颇让韩世忠费心。一天有人送糕到军中,此糕两头大、中间细,梁氏感到事有蹊跷,遂掰开此糕,发现内夹纸条,上书“敌营如定榫,头大细腰身;当中一斩断,两头不成形。”梁氏知道这是高人在暗献破敌之计,便说服韩世忠传令连夜出兵,直冲敌营中部,拦腰截之,果然大获全胜——所以民间至今称那块两头大、中间细的糕为“定胜糕”。

  据史书记载,韩世忠五绺长髯,面色白皙,肌肤光洁,是一个美男子。

  韩世忠年轻时勇气过人,能骑未驯服的马驹,好喝酒、不受约束。18岁应募参军,身体魁梧、风度潇洒、双目有神,时而挽300斤强弓飞马射箭,时而舞铁槊急驰峭壁之间,勇冠三军。

  他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秦桧迫害岳飞,举朝无敢言者,独韩世忠面诘秦桧误国,为岳飞伸张。绍兴和议后,他闭口不言兵,杜门谢客,以家乡清凉山为名,自号清凉居士,表示思念沦于金朝统治的故乡清凉山。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忧愤而死,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同年十月葬在苏州灵岩山麓。当时,他并没有被封为“蕲王”,墓前也没有墓碑。因为当时秦桧还在,竭力阻止高宗“车驾临奠”,丧事简略,营墓也不可能铺张;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孝宗时才追封韩世忠为蕲王,谥号忠武,配飨高宗庙廷,并为他立碑,叙述韩世忠抗金功绩,用字万余,成为一篇最长的悼念文章做碑文,人都称其为“万字碑”或“蕲王万字碑”——碑宽近3米,连同龟趺碑座高达10余米——或许是存世最大的碑了。

  《梁溪漫志》记载,北宋灭亡之后,苏轼后代也随着南迁,苏轼孙子苏符于绍兴年间任礼部尚书。一日,他正在杭州的香林园举行宴会,突然听说韩世忠造访,惊喜之下,连忙毕恭毕敬地将这位传说中的抗金英雄迎接进来。韩世忠绝口不提自己的往事,却滔滔不拘地说,自己一直崇敬苏轼为人,喜欢苏轼的诗词,想与苏轼后人交往。一席攀谈,宾主尽欢,韩世忠大醉而归。

第二日,韩世忠派人回赠苏符数头羊羔,并附上两首词。
一首是《临江仙》:

  “冬日青山潇洒静,春来山暖花浓。

  少年衰老与花同。

  世间名利客,富贵与穷通。

  荣华不是长生药,清闲不是死门风。

  劝君识取主人公。

  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

  另一首是《南乡子》:

  “人有几多般,富贵荣华总是闲。

  自古英雄都是梦。

  为官,宝玉妻儿宿业缠。

  年事已衰残,须鬓苍苍骨髓干。

  不道山林多好处。

  贪欢,只恐凝迷误了贤。”

  得到韩世忠这两首小令,苏符叮嘱家人小心收藏,并题词曰:“二阕三纸勿乱动!”

  后来,韩世忠患了重病临终之际,见子女伤心哭泣,就长叹一声,道:“我出身贫苦,历经战乱,不仅能活下来,还位至王公将相,全家老小得以保全。我感激上苍还来不及,你们有什么好悲伤的……”说着,一口气憋住昏死过去。

  家人都当他已死,忙着准备后事。没想到到黄昏时韩世忠又苏醒过来,挣扎着说:“本已经死了,但走到半路,想起还有三事未了,又赶回来了:

  一、我一生战斗,杀人无数,虽然也是本职,但想必也有无辜被杀者,得为这些亡魂举行'黄箓大醮’的祭奠仪式,以解冤结。

  二、我的侍妾颇多,也应有所安排:我死之后,她们有父母者,归回本家;无者,重新嫁人。

  三、曾向我举债借钱者,也不再少数。这些人过的可怜,我不希望你们再去讨债,必须将借条债卷烧掉。”

  一月之后,这三件事情全部办妥,韩世忠才瞑目而逝——自此他埋骨江南,但我想他一定在回望长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