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汉乘风登云楼

我老家的祖基地处现在的明州路和长江路交汇处,曾称“虞家大屋”,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分老屋里、新屋里、前头屋和三间头,共四幢坡顶瓦房。我家位居老屋里的西北角,弄堂到底,有后正间、后所、中所合二间半住宅。说起老屋,会使我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苦不堪言的神情,许多往事至今难忘。
首先,住房紧张。特别是每当逢年过节,父兄都回家团聚,餐无坐处柜当凳,夜缺床位柜当铺,谷柜算是派上了大用场。几个人凑合着熙熙攘攘挤在一起。其二,旧居寒冷难耐。房间的正面朝北,侧面向西。外墙仅凭单薄的木板和嵌画板封堵,从深秋到早春的漫长季节,寒风伴着怪异的呜呜声穿过七孔八缝的板壁墙频频而入,令人愈加寒彻骨髓。日间尚且难熬,夜里犹难安寝。母亲生前深受煎熬,总是念叨着“有吃呒吃,勿住朝西朝北”这句话。其三,住在大屋弄堂到底的居所,出入极不方便。小时候文化娱乐活动贫乏,农村夜晚偶遇村外放电影、演戏之类的,很想和伙伴们一起出去看看玩玩,怎奈回家时,大、小墙门和弄堂门早已紧闭,而敲门惊醒叔伯婶婶开门总觉不好意思,因而只得足不出户守门自闭。更甚的是每当队里分发粮草农作物,或是挑水、轧米、倒粪桶之类,凡需肩挑着进出家门的更是不便,屋檐下的石阶路外侧水缸猪舍成排,内侧屋柱和墙壁间隔而立,不足一米宽的檐下石阶路,只容直挑着担子小心翼翼地穿过六七间屋面,跨过三四道门槛,一不留神还会东碰西撞,令人恼火。你说有多吃力、有多不便?
我婚后,随着儿女的长大,原有的老屋虽经维修改造,得到些许改善,但仍满足不了农家人各种生活的基本所需,1986年盖了一幢二楼一平的新房,并在围墙内修建了晒谷场,开辟了蔬果小园。虽然新房简陋粗犷,设施不全,但稳固高大宽畅明亮。看着东依母亲河、西傍阳光道、坐北朝南、出入便利的住舍,那高兴劲就别提了。记得小楼落成迁入新家时,开心得不能自已,趁着亢奋频频干杯,竟喝得酩酊大醉,直至次日晌午才缓过神来。
七年后,由于建设明州路和长江路的需要,我家易地迁建,搬拆了原来的小楼,新造了一幢套房楼。尽管装修简单,难与城里人攀比,且楼前屋后空间狭小,缺少阳光,但看着亲力亲为的从农用房转入模仿城市型式的生活套房,心里还是挺高兴、挺满意的。后来的二十几年,一直有美滋滋的幸福感觉。
随着家乡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我们村里的集体土地先后被国家征用,民宅也相继被拆迁,乡亲近邻被集中安置在凤凰山下的“隆顺家园”中。去年,我欣喜地入住了几十年前谁也不敢梦想的矗天云楼中。
新居套房宽畅亮丽,装修简洁而不失典雅,颇具静谧安宁之感。已近古稀之年的二老,能住上这样的住舍总觉得太幸福、太奢侈了。我常常佇立在卧室前的阳台上愉悦地品味,但见前方高楼林立、气势非凡,犹如一座新兴的小城。楼宇间六十余米宽偌大的绿化带,又恰似一座城中公园,芳草青青,绿树成荫,虽是隆冬季节,仍有盛开的鲜花处处点缀。绿荫下的彩道,把亭、阁、廊和儿童小乐园围联在一起,是人们健身散步、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我爱久久驻足在客厅的飘窗前,入神地欣赏窗外。百米外的凤凰山上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山下一条古老宽大的母亲河依山弯弯舒展,清澈的河面倒影着巍巍青山中的树木、蓝蓝天空下的白云朵朵。时有几只白鹭忽而俯河轻翔、忽而追逐着钻进河边的树丛中……此情此景,犹如画家笔下的山水彩图,美不胜收。
我喜欢时常坐在后间的书房中深情眺望,令我瞩目的不仅仅是近在咫尺的小山公园的亭台楼阁、山下的小桥流水,更是相隔六七里外潮起潮涌的大海。那负有盛名的东方大港——北仑港码头就在眼前,一排排红彤彤雄伟的大塔吊伸着巨臂,起起落落一片繁忙。再俯窗低视,一条东西向的大动脉一一恒山路就在楼下延绵,如潮涌动川流不息的车辆,承载着人们的希望,承载着民族的富强梦奔往四面八方。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年已古稀的我从农家破屋一次次换新居,直到如今乘风登云楼,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周围的千年滩涂沿海小村变成天堂,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祖国万里山河换新装。赶上幸福时代的我们,为自已庆幸,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骄傲!
本栏目主编:张仿治
作者简介:虞松达,地地道道的种田人,喜爱文学,自从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写作,有很大进步,曾在地方报纸杂志发表自己的习作,获得好评。
(0)

相关推荐

  • 【欣赏】古风作品选

    胡砚池 竹 篱 清明将点豆,谷雨当种瓜.城居无寸土,何以效农家.忽视花木下,绿地空些些.稼穑喜得习,广狭岂计差.急种葱与韭,再编竹篱笆.纤条间瘿节,长枝出短桠.矮矮欲盈尺,疏疏砌作斜.十日韭渐齐,五日 ...

  • 愚园路一个神秘弄堂的法式洋房,出则尽享繁华、入则细品宁静

    愚园路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东起铜仁路属静安区,西至长宁路属长宁区,坐拥静安寺和中山公园二大商圈,而她却静静的沉淀着自己的历史,与静安寺.中山公园的繁华和谐的相融. 建筑是历史的凝固,路两侧一幢幢风格各 ...

  • 走进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发现一个不一样的魔都

    DAY1:上海海昌海洋公园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 算上这一次,今年断断续续也来过 上海 数十回了 从去年搬家到 杭州 以后, 上海反而成了我来的最多的一座城市 从前对于上海的了解特别肤 ...

  • 源头屋:思念如风,兄弟安好?

    又是一年秋风季,又是一年登高时,登高望远,莫不一番惆怅,"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回望佳期,难见亲人,三十年阔别松林源头屋,懵懂的少年已经变成了迟暮之年,那屋后的桃园就是 ...

  • 别了,我的老城厢旧居

    每个人心中,对故里都会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会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都会有割舍不断的牵挂. --题记 上海黄浦区,一面是高楼林立的黄浦江沿岸,一面是破旧的老城厢低矮旧里.老城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难忘祖宅 牢记祖训

    难忘祖宅  牢记祖训 泰丘涂地木碶跟,大屋虞家称豪门.这是当初虞家祖宅落成后流传于泰丘畈周边的一句谚语.18世纪初,大屋虞家始祖--贞耀太公根据当时清朝官府允许民间围塘垦地的政令,从邬隘扎馬来到泰丘畈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风景这边独好

    前几天我游张家界,当天下午就去了风光旖旎的凤凰古城.沱江两岸的古城区是这里最热闹的地方,美丽而古朴.由各具特色的虹桥.跳岩桥.雪桥和华南大桥相连接,形成这一个独特的"古城青山抱,沱水穿城过.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下三山的故事

    下三山的故事 下三山北临金塘港洋面,南联千米外的横浦.二千米外的新碶,隶属于横浦村.顾名思义它由临海的三座山组成.由于山小地僻,名不见传,因而无论官方或民间,皆以下三山称之.其中东.西二座主山,这里姑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我的婚衣

    小时候,逢年过节能穿上一件由母亲自缝的粗布新衣,简直就象得了元宝似的,能让我前前后后高兴好一阵子.俗话说,"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自己在兄弟中正好是排行老三,青少年时期虽没有被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父亲的百岁人生

    为人之父十有八九深受子女们的爱戴和崇敬,我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位.他令我骄傲,令我久久怀念. 父亲出生在贫寒家庭,年幼时意外丧父,使原已捉襟见肘的生活雪上加霜,陷入困境.祖母在掏空了家底苦撑二年后,迫不得 ...

  • 【红色记忆】| 虞松达作品:我家来过三趟兵

    SWEETING 母亲在的时候常常和我唠叨说,从前我家来过三趟兵. 那还是上世纪四十年代,血气方刚的爷爷独斗劫匪意外身亡后,父亲去上海谋生,母亲与奶奶在老家相依为命.这一年姐姐五岁了,母亲又有了身孕, ...

  • 【佳作有约】| 虞松达作品:你说这事巧不巧?

    我读小学五年级时的一个初夏早晨,一位农妇提着礼物来学校,要求老师们帮她寻找昨晚搭救她家落水小孩生命的二位学生.可是一天过去了,老师们查来查去就是无人知晓,更没有人自告奋勇站出来.第三天,一个偶然线索, ...

  • 【文学争鸣】| 虞松达作品: 公公和他的老黄牛

    我长在农村,幼小的时候,就和族里一位公公成了忘年交,常常跟着公公屁颠屁颠转. 公公是一位聪明勤劳的人,年轻时能自制车盘自打船.后来公公家的牛.犁.车盘都归属了互助合作社.由于六十余岁的公公与那十多年同 ...

  • 【西散原创】蒲忠汉作品 | 韩信与登坛对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在两汉三国时期,曾经有过三个影响历史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