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GB/T9330控制电缆标准

一、控制电缆的用途:

适用于工矿企业、能源交通部门等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控制、保护线路等 场合所使用的电缆,主要用于传送控制、测量信号,监控线路及保护回路等。

二、控制电缆的型号解析:

1.控制电缆的型号组成及排列顺序如下:

2.控制电缆的产品代号:

控制电缆产品代号

系列代号---------------------------------------K

材料特征代号

铜导体----------------------------------------省略

聚氯乙烯绝缘或护套-----------------------V

交联聚乙烯或聚烯烃绝缘------------------YJ

硅橡胶绝缘或护套-------------------------G

氟塑料绝缘或护套--------------------------F

聚乙烯或聚烯烃护套------------------------Y

结构特征代号

编织屏蔽------------------------------ -----P

镀锡铜丝屏蔽-------------------------------P1

铜带屏蔽-----------------------------------P2

铝/塑复合薄膜屏蔽-------------------------P3

软结构(移动敷设)------------------------R

双钢带铠装------------------------------ ---2

钢丝铠装------------------------------------3

聚氯乙烯外护套------------------------------2

聚乙烯或聚烯烃外护套----------------------3

燃烧特性代号

阻燃A类-------------------------------------ZA

阻燃B类-------------------------------------ZB

阻燃C类-------------------------------------ZC

阻燃D类-------------------------------------ZD

无卤----------------------------------------W

低毒----------------------------------------U

低烟----------------------------------------D

耐火----------------------------------------N

有多种燃烧特性要求时,其代号按照无卤(有卤省略)、低烟、低毒、阻燃或耐火的顺序排列!

3.控制电缆表示方法示例:

电缆由型号、规格及制造标准号组成

a.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编织屏蔽控制软电缆,额定电压 450/750V,24芯,1.0mm2,编织屏蔽,无绿/黄双色绝缘线芯,表示为:  

KVVRP—450/750 V 24×1.0mm2  GB/T9330.1—2008

b.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固定敷设用,额定电压 450/750V,24芯,1.5mm2, 表示为:  

KVV—450/750 V 24×1.5mm2   GB/T9330.1—2008

c.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双钢带铠装,铜丝编织屏蔽,聚氯乙烯外护套阻燃A类控制电缆,固定敷设用,额定电压 450/750V,24芯,1.5mm2, 表示为:

     ZB-KVVP22—450/750 V 24×1.5mm2   GB/T9330.1—2008

三、控制电缆的绝缘类型:

一般按照绝缘类型来分类,如聚氯乙烯绝缘控制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控制电缆、硅橡胶绝缘控制电缆、氟塑料绝缘控制电缆等。

四、控制电缆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

聚氯乙烯绝缘控制电缆长期工作温度为70℃

交联聚乙烯绝缘控制电缆长期工作温度为90℃

硅橡胶绝缘控制电缆长期工作温度为180℃

聚全氟乙丙系绝缘控制电缆长期工作温度为200℃

五、控制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

聚氯乙烯或硅橡胶绝缘控制电缆:有铠装或铜带屏蔽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2倍;无铠装层或有屏蔽层结构的软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6倍

  交联聚乙烯绝缘控制电缆:有铠装或铜带屏蔽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2倍;无铠装层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6倍。

  聚全氟乙丙烯绝缘控制电缆:无铠装层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8倍;有铠装或铜带屏蔽结构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六、控制电缆的生产工艺介绍:

1、导体

固定敷设的控制电缆导体采用第1种实心导体,移动敷设的控制电缆导体采用第5种绞合导体。

2、 绝缘层

标称厚度见标准规定,其平均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最薄点不小于绝缘标称厚度的90%-0.1mm。绝缘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或者导体,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或包带上,外径应均匀一致。绝缘的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得有脱节、麻点、孔眼和老胶料等现象。绝缘线芯应能够承受50Hz,6kv工频火花试验绝缘线的识别可采用数字或颜色来识别:

  A.黄/绿组合色的识别

颜色分配如下:对于一段长15mm的双色绝缘线芯,其中一种颜色应至少覆盖绝缘线表面的30%。且不大于70%,另一种颜色则覆盖其余部分,如下:

黄/绿双色线表示专门用来识别地线或者类似保护用途的绝缘线芯,5芯以下控制电缆采用着色识别时,除黄/绿双色线外,其余线不可采用黄色和绿色。

B.绝缘线芯的颜色识别,可采用色谱或数字识别

a.绝缘线芯的颜色识别, 电缆优先采用的色谱如下:

両芯电缆:无优先使用色谱

三芯电缆:黄/绿色,浅蓝色,棕色或者浅蓝色、黑色、棕色

四芯电缆:黄/绿色,浅蓝色,棕色,黑色或是浅蓝色、黑色、棕色, 棕色或黑色

五芯电缆:黄/绿色,浅蓝色,棕色,黑色,棕色或黑色或是浅蓝色、 黑色、棕色、黑色或棕色,黑色或棕色

b.绝缘线芯的数字识别

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印在绝缘线芯的外表面上,数字颜色应与绝缘颜色有明显的反差,且标识应耐擦。

c.标志的优先排列方法

数字标志应沿着线芯以相等的间隔重复出现,相邻两组数字标识应彼此颠倒。当标志由单个数字组成时,则在数字的下面放一破折号。如果标志是由两个数字组成时,则应上下排列,在后面数字的下方防止破折号,标志间距d不大于50mm。

七、成缆

      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最外层的绞合方向为右向多芯电缆的缆芯次外层方向为左向,即在相邻绞层绞向相反

缆芯的绞合节距:固定敷设的硬结构导体应不大于绞合外径的20倍,移动场合用的软电缆应不大于绞合外径的16倍,为避免成缆中绝缘线芯受到扭转的损害,应采用退扭工艺!

成缆过程的线芯排列:绝缘线芯采用数字识别时,上盘顺序应由内层到外层从1开始按照自然数顺序顺时针方向排列。若有黄/绿双色线则放置缆芯最外层。绝缘线芯采用数字识别时,上盘顺序应由内层到外层从1开始按照自然数顺序顺时针方向排列。

填充物:控制电缆绝缘线芯之间的间隙允许填充,要求如下: a.材料为非吸湿性;b.适合电缆长期稳定运行且与电缆绝缘材料相兼容;c.不能粘连绝缘线芯。常用填充材料有纸捻绳、电缆麻、棉纱、塑料绳、橡皮等,实际生产中常用的为PP绳、高温填充绳等。

包带:成缆线芯和填充物可以用非吸湿性薄膜带绕包隔离层,屏蔽型控制电缆应在缆芯和屏蔽层之间重叠绕包两层非吸湿性带或挤包内衬层,屏蔽型控制电缆在屏蔽层外也可绕包一层非吸湿性带。常用的包带有无纺布、聚酯带、玻璃纤维带、阻燃无纺布、阻水带及其他合成包带等。

八、屏蔽

屏蔽层作用:屏蔽电磁场,传输精确数据,传输电容电流、短路电流,保护电缆。

屏蔽层的结构:铜带屏蔽、铝/塑复合薄膜带屏蔽、金属丝编织。铜带屏蔽采用0.05mm~0.1mm的软铜带重叠绕包。外部可绕包一层无纺布作为保护层。铝/塑复合薄膜带屏蔽采用0.05mm~0.1mm的铝/塑复合薄膜带重叠绕包。绕包时应在铝/塑复合薄膜带下纵向放置一份标称截面不小于0.2mm2的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作为引流线,移动敷设软电缆的引流线应为多跟结构的绞合软线。

金属丝编织屏蔽分为铜丝编织屏蔽和镀锡铜丝编织屏蔽,编织密度不小于80%,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剪齐,每1m长度上允许更换一个金属线锭,编织用金属丝的标称直径应符合下表规定,如下表

九、内衬层

铠装电缆必须有的结构,可以挤包或者绕包,内衬层材料应为非吸湿性且能合适电缆运行温度,且与绝缘相兼容。挤包或绕包内衬层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0%。挤包的内衬层应不粘连绝缘线芯,绕包的内衬层可采用双层或多层重叠绕包,标称内衬层厚度如下图:

十、金属铠装层

为保护电缆避免受到径向或纵向的机械外力损伤而设置的一层金属保护层。主要结构:涂漆钢带铠装、镀锌钢带铠装。

金属带铠装:由双金属带左向螺旋状间隙绕包在内衬层上。外金属带的中间大致在内层金属带间隙上方,包带间隙应不大于金属带宽度的50%。铠装金属层的规格选用应符合下表规定:

镀锌钢丝铠装:圆金属丝铠装由钢丝单层左向或双层右向钢丝内层右向,外层左向绕包在内衬层上,并且钢丝之间间隙的总和应不超过一个钢丝的直径,金属丝的直径选用应符合下表规定:

十一、护套

      护套是保护绝缘在敷设、运行过程中,免受各种机械损伤和各种环境因素等引起的破坏,保证电缆长期稳定的电气性能,直接关系到电缆的使用寿命。护套常用材料:聚氯乙烯、聚乙烯、硅橡胶、氟塑料等。护套应紧密的挤包在绞合的绝缘线芯、隔离层或者铠装层上(若有),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或护套,表面应光洁,色泽均匀。

铠装型电缆护套最小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5mm,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0%-0.2mm   (此处没有要求平均厚度,只考核最薄点)

非铠装型电缆护套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厚度,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5%-0.1mm

护套一般为黑色,本安型的护套为蓝色,护套的标称厚度如下图:

十二、产品标识

在电缆表面用压印方式或者颜色明显区别于护套颜色的油墨印制产品标识,印字必须清晰。产品标识和电缆识别应包括如下内容:制造厂名称、电缆型号、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

标志的连续性:  一个完整的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的距离:

——在电缆外护套上应不超过550mm

——在电缆绝缘或包带上应不超过275mm

十三、包装、运输及存储

控制电缆的包装需符合以下要求:电缆交货盘应电缆识符合JB/T8137的规定;电缆应整齐卷绕在电缆交货盘上,电缆端头应紧密包封;每圈或每盘应附有标签,应标明:

电缆应能适应水、陆、空一切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水分潮气侵入电缆;防止严重弯曲及其它机械损伤;防止高温及在阳光下曝晒;电缆应避免露天存放,电缆盘不允许平放;运输中严禁从高处扔下装有电缆的电缆盘,严禁机械损伤电缆;吊装包装件时,严禁几盘同时吊装,运输过程中,电缆盘必须放稳,并用合适的方法固定,防止互撞或翻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