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抓获军统王牌特务,为何陈毅设宴款待送他离开?事后才知高明
1940年3月,军统王牌特务盛子瑾被我军抓获,当陈毅得知我军准备严惩盛子瑾的消息后大吃一惊,他知道千万不能这么做,他对部队说,自己要亲自设宴款待盛子瑾并送他离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盛子瑾到底是何人?陈毅为何要设宴款待送他离开呢?
一、军统王牌特务盛子瑾其人
盛子瑾于1906年出生,原名盛瑜,安徽省和县白桥后港人,从小受过教育,后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期,与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是同学加好友。
盛瑜从小爱看《三国演义》,他特别喜欢三国周瑜这个人物,常以周瑜这个人物自诩,周瑜字公瑾,所以他改名为盛子瑾,由于打扮得油头粉面,被人称为“粉面金刚”。
随着戴笠在国民党军中逐渐得势,盛子瑾也水涨船高,他在六安县任县长时,与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配合,把日军从六安城赶跑,由此名声大噪。
国民党为了监视在安徽敌后的国民党桂系军队,戴笠安插女特务杨文蔚到桂系军中,杨文蔚年轻貌美,很快引起了盛子瑾的关注,两人相恋并结婚。
按照军统的规矩,在抗战期间军统人员是不允许结婚的,不过盛子瑾既是戴笠的同学兼好友,又是军统的王牌特务,戴笠对他非常器重,不仅同意了他们的婚事,而且还亲自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他们的婚礼于1938年在武汉进行,戴笠在婚礼上对盛子瑾大加表扬,当众称赞盛子瑾是他的好部下。戴笠给了杨文蔚无线电台一部,可直接与其保持联系。
因为杨文蔚与盛子瑾都是军统的人,安徽的桂系李品仙非常知道这一点,处处防着这对夫妇。
盛子瑾为了在皖东北站稳脚跟,借重中共的力量,建立了两个支队,张爱萍来到皖东北后,他又借用张爱萍的力量壮大了自己。
这时的桂系将领李品仙已被任命为安徽省政府主席,他见盛子瑾力量壮大,便说他与中共有合作,下令盛子瑾到省政府交代与中共的“问题”。
军统本来就是地方实力派的死敌,盛子瑾清楚一旦跨进安徽省政府的大门,就如羊入虎口,李品仙可以以“通共”为借口除掉自己。
盛子瑾当然不敢也不会前去,李品仙见盛子瑾不肯就范,便任命自己的心腹马馨亭取代盛子瑾为“第五战区第五游击司令”。
盛子瑾有戴笠的支持,他拒不交出军权,他放出话来:“老子打下的地盘,凭什么啊!”
李品仙也不是省油的灯,1940年1月,李品仙命令马馨亭率领一个营进入皖东北,要强行接管盛子瑾的职务。
盛子瑾一看不好,连忙向新四军张爱萍部求援,张爱萍提出了一个“援盛打马”的办法,盛子瑾决定先和新四军联合再说。
在张爱萍的帮助下,皖东北附近的八路军、新四军全都来了,将马馨亭的一个营全歼在大柏围子。
这一下把李品仙打怒了,他马上以“勾结奸匪抗击国军”之罪,下令通缉“叛徒”盛子瑾。
盛子瑾本质上是一个军统,他和新四军的联合只是暂时的,他个人的野心很大,只是想利用中共的力量对付李品仙,他对部队说:中共,不要金钱,不要美女,不要地位,何苦跟着他们呢?
盛子瑾向戴笠求救,戴笠让他投靠到苏北的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那里。如果盛子瑾正常离开倒还说得过去,但是他却将前去劝慰他的三名中共干部扣留为人质,裹挟着逃离皖东北。
盛子瑾跑到江北时,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得到消息,一举将盛子瑾一伙抓获。
中共有恩于盛子瑾,但是盛子瑾却恩将仇报,加上他又是国民党的王牌特务,所以部队要求枪毙盛子瑾。
二、礼送盛子瑾是斗争策略的需要
应该说部队要求枪毙盛子瑾也是非常合理的事,但是陈毅为什么坚决不同意这样做呢?因为从军事战略的角度看,礼送盛子瑾是斗争策略的需要。
陈毅对苏北的斗争形势,在1939年就有非常深刻的分析,他说:
今天的苏北,日寇是老大,韩德勤是老二,两李是老三,我们新四军名副其实是老四。不过我们坚持抗战,得到人民拥护,我们一定能先变老三,再变老二,最后把日寇赶出苏北,赶下东洋大海。
这段话,许多干部初听时,只感到生动有力,气魄很大,鼓舞人心。随着斗争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许多干部才领会到这段话深入浅出,说出了新四军在苏北的战略意图。
虽然新四军在苏北的战略意图是十分清晰的,但是要实现这个战略意图并不容易,因为实力相差很大,老大、老二、老三的兵力比老四大得多。
日军力量在苏北是最强的,他们占领了主要的城镇和交通要道。日军只要一“扫荡”,韩军、李军就仓皇跑反。
老二是韩德勤,他的力量相当大,他这个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是独立为王的,鲁苏战区总司令是于学忠,于学忠属于东北军系统,苏鲁战区总部驻山东,于学忠的管辖范围主要在山东。
在苏北管辖的就是韩德勤,韩德勤与于学忠各自为政,于学忠对韩德勤基本没有约束力,韩德勤于1892年10月8日出生,字楚箴,江苏泗阳县洋河镇人,
1909年,韩德勤被县里选送考取南京江苏陆军小学第四期,在陆军小学,他认识了江苏同乡—邻县涟水的顾祝同,两人关系非常密切,并结为把兄弟。
在顾祝同的帮助下,韩德勤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他当过国民党军主力部队52师的师长,还当过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于1938年5月代理江苏省政府主席。1939年2月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
韩德勤在苏北东台县城里设有鲁苏战区副总部,直接归第三战区指挥,第三战区的司令官就是顾祝同,同时韩德勤又是第国军第24集团军总司令、江苏省主席兼江苏省保安司令,因而苏北各路国民党军队,名义上都归他指挥。
韩德勤又在兴化县城里设置了江苏省政府,苏北各县县长都归他委派,各县的常备旅当然也归他指挥。他又是国民党中央委员。所以韩德勤在苏北是党政军民一把抓。韩德勤是国民党军人专政的代表之一,他的主要力量是1个军、1个独立旅和10个保安旅,即:
李守维中将任军长的第89军,还有一个装备精良、翁达中将任旅长的独立第六旅。除此以外,还有十个保安旅,
韩德勤的总兵力加起来有5万多人,对外号称有7万多人,其中比较有战斗力的89军和独立第6旅加起来大约2万多人。
因为韩德勤是江苏省政府主席,各方面简称他为“省韩”。无论名义和实力,他都可称老二。正是他代表国民党顽固派操纵着苏北“抗日”的领导权。
老三是“两李”,即苏鲁皖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他们的总指挥部设在泰州,“两李”拥有九个纵队的部队。两李总兵力号称三万,实际上也有二万余人。
而新四军呢?管文蔚部队才过江时,不过七八百人。后来陶勇带老四团二营、叶飞带老六团到苏北,分别和管部合编为苏皖支队和新四军挺进纵队,总共也不过4000人左右。不仅如此,新四军的武器装备也是最差的。
新四军如果在苏北立住脚并发展壮大,陈毅认真分析了形势,决定采取“灭敌、联李、反顽”的战略方针。
“灭敌、联李、反顽”。就是老四同老三联合起来,在抗日游击战中不断壮大自己,在反摩擦中打倒老二,最后消灭老大。这是陈毅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制订的夺取抗日领导权、驱逐日寇出苏北的方针。
灭敌就是坚决打击日军,新四军虽然兵力少,是坚决打击日寇的,苏皖支队、挺进纵队一到苏北,都直伸到扬州、天长等日本据点附近开展游击战争。新四军的坚决抗日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联李就是指联合李名扬和李长江,陈毅分析认为韩德勤与“两李”矛盾很深,这为我们联李创造了条件。
李明扬和韩德勤虽然都是国民党,虽然有隶属关系,但是矛盾却很深。李明扬是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时期湖口起义的首义人物,资格比蒋介石还老。
李名扬于1891年出生,虽然年龄大、资格老,但却不是蒋介石用人体系内的人物,所以官运不佳,他在桂系的帮助下,才弄到了苏鲁皖游击总指挥的官职,还屈居韩德勤之下。
韩德勤这个人既顽又贪,他一当上江苏省政府主席,就把李明扬、李长江原任的江苏省保安处正、副处长的位置抢了过去,给了自己和李守维。
保安处长权力很大,韩德勤通过这个手段直接控制了各个保安旅,他通过保安旅捞到了不少油水,这令“两李”气得牙痒痒,但是却没有什么办法。
韩德勤和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关系密切,他垄断了第三战区发放的军饷、武器和弹药,对本该发给“两李”的大加克扣。
不仅如此,韩德勤还暗中派人打入“两李”的部队,目的是想分化、控制两李的部队。“两李”心知肚明,因此对韩德勤大加防范。
所以陈毅到江北后很快拜会了两李,取得“两李”的支持,这为新四军在江北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
但是新四军与“两李”也有矛盾,因为“两李”是军阀,也剥削掠夺人民的财富,李长江更是匪气很浓。他们和韩德勤的矛盾,主要是为了争权夺利。任何人不管是中共还是国民党,只要威胁到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都会反目无情的。
韩德勤见此情况,便不断挑拨“两李”和新四军的矛盾。而盛子瑾是投奔“两李”的,算是“两李”的人,如果新四军扣押甚至处决盛子瑾,势必会加剧新四军和“两李”的矛盾,把“两李”推向新四军的对立面,这是与新四军的战略意图相违背的。
三、礼送盛子瑾可以使我军抽出兵力支援半塔保卫战
我军抓获盛子瑾的时候,新四军正在进行半塔保卫战,这一战关系到新四军第五支队能不能在“两淮”地区立住脚。
1939年秋,以罗炳辉为司令员、郭述申为政委、周骏鸣为副司令员、方毅为主任、赵启民为参谋长的新四军第五支队来到来安,开辟了以半塔为中心的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初步打开了路东敌后抗战的局面。
1939年底,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指导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以胡宗南部进攻陕甘宁地区,以阎锡山部进攻山西太行根据地,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蒋介石在华北战场失败后,便将矛头指向华中。1940年春,蒋介石密指安徽李品仙部和江苏韩德勤部,准备进攻皖东地区的新四军第4、第5支队,采取东西夹击,企图各个消灭之。
1940年3月21日,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调集八个团的兵力,于3月21日向新四军第五支队机关所在地——半塔及其附近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围攻。
新四军第5支队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五支队政委郭述申等人的指挥下,奋起反击,开展了以保卫半塔为中心的反摩擦战斗。这就是著名的半塔保卫战。
留守半塔集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大约只有1个团,而且新战士多,武器装备差,而韩德勤的部队人数多,武器装备好,形势对我方不利。
新四军如果不投入新的力量支援在半塔地区的第5支队,半塔地区将会失守,这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是不利的。
陈毅决定让新四军挺进纵队副司令员叶飞率挺进纵队一、二团各两个营和特务营,从苏中吴桥出发,西渡运河,穿越天(长)扬(州)公路,昼夜兼程,弛援半塔。
就在这个时候,我军抓获了盛子瑾,韩德勤利用这一事件挑拨离间,要求“两李”出动部队进攻挺进纵队。
如果“两李”出动部队进攻新四军挺进纵队,那么叶飞就无法带领兵力增援半塔集。而在“两李”的优势兵力下,新四军挺进纵队也将处于危险的境地。
四、陈毅礼送军统王牌特务盛子瑾
陈毅得到我军抓捕并欲处决军统王牌特务盛子瑾的消息后,他进行了坚决制止,虽然处决盛子瑾可以逞一时之快,但却会将苏北的新四军处于危险的境地。
陈毅得知这些情况,立刻写了一封密函,派代表送给两李,在信中陈毅说保证会释放盛子瑾,发还枪支。解释挺进纵队的事,并非有意分化其部队。并劝告两李不要受到韩德勤的挑拨而进行挺进纵队。
另一方面,陈毅亲自设宴款待盛子瑾并且礼送他离开。
“两李”接到了陈毅的密函,又见陈毅礼送了盛子瑾,便向新四军申明不会受到省韩的利用,这样叶飞可以带领部队放心增援半塔。
新四军最终将顽军打退至淮河以北,经过20天的艰苦奋战,半塔保卫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四、点评
伟人曾经说过: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陈毅深刻地把握了这一思想的精髓,抓住了矛盾的关键点,成功地化解了新四军与“两李”的矛盾,使我军取得了半塔战斗的胜利,开创了新四军在苏北的新局面。事后大家都说陈毅太高明了。也对陈毅的斗争艺术更加钦佩。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盛子瑾在上海与美国第15航空大队长陈纳德合股开设“中美棉业公司”,盛子瑾任总经理。
1948年,国民政府国防部军事法庭以“勾结日人走私”罪,判处盛子瑾有期徒刑6 个月,因病准予监外执行。
1951年4月27日,盛子瑾被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以反革命罪逮捕入狱,于1954年12月9日病死狱中。
客观来说,盛子瑾虽然在抗战中胁迫过新四军工作人员,但却没有造成重大损失,而且他在创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过程中出力不少,算是有功于抗日,因此2001年,组织恢复了盛子瑾的名誉,给他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