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与需求
爱比克泰德,一个奴隶,一个身体残缺,极端贫困,影响了最优秀的罗马帝国皇帝马库斯.奥勒留。他其中的道德观:富裕并非拥有许多财产,而是拥有很少的需求。
对于有的人来说:信用卡不至于欠账,就算是富裕的标准,对另一些人来说拥有一辆豪车乃至两辆,才称得上富裕。这个标准都来自每个人的主观意识。
忙碌是为了让生活更好,让自己更自由,从社会发展来看这是好事,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但如果需求变成欲望,就会成为负担,越来越丰富的物质并不会让你感到自由。
人在下单购物的那一刻确实能获得满足感,但这种感觉不会持久,对第一辆车、第一套房或许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一段时间后,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欲望不断,需求的感觉就会不断涌现。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在物质中获取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在陌生的街道走走,和孩子们一起去海边,到山中看看开满樱花的樱桃树,在亲近大自然中提升个人的经历和体验。这种经历和体验才会让你终生受益。
购物只能满足短暂的欲望,人一旦被欲望奴役,什么都想要,永远没有尽头。
在80年代,幸福来自加法时代,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有一台冰箱,有一台录音机,都会无比的幸福。人们带着好奇心从电视中认识山口百惠,听邓丽君的歌。这是一个从物质得到幸福的年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幸福的追求也在变化。没有豪车,但有经济型,如果非要认为拥有豪车作为幸福标准,那么永无止境。没有最豪的,只有更豪的。
在物质过剩的现在,反而幸福指数已经下降。人们被各种攀比,升学,就业压力占据。如果相应的把物质需求从加法变成减法,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在事业和生活里学会平衡,不再只要工作,个人生活也要充实。不再是购买型旅游,而是体验型。去的地方不一定多。但一定能让你感受不同。
物质越丰富,科技越发达,心越难以平静。被各种欲望牵制着。不管在中医还是佛学,都会告诉你,人的大部分能量会被妄念消耗。他心清净,妄念少,耗的能量就少,身体就健康。
当欲望多,能量消耗大,相应的食物摄取量就多。现在的食品,都知道,大部分不健康,不是这个超标,就是另一个超标。吃的越多反而损耗越大。
本田直之在《少即是多》中写到:需求适当的减少,并不是非要像苦行僧式的节约和忍耐,而要去甄选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以及摆脱金钱、时间、场所的束缚,让我们重新拥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