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仙宅山纪行

仙宅山纪行 

平屹||浙江

红色之路——三马路

一片树林郁郁葱葱,满山毛竹挺拔自如。两座青石黑瓦筑就的老房子,坐落竹木林之间,这就是仙宅山村“三马路”自然村,因村后一条山路可以三匹马并行而得名。

三马路,南通雄岙“分水城”到瑞安,北经北林垟马鞍岩至青田,西往湖岭后龙,东下仙宅山村委会,是当初经瑞安北上京城的主要通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分水城”“马鞍岩、“宋坑”“三马路”都是浙南革命重要联络据点。当年,中共闽浙临时省委书记刘英带领省委机关与教导团短枪队,开辟纸山革命工作,往返于平阳、瑞安和泽雅纸山,先后派遣吴荣膺、孙明珍、程美兴带一支部队,以姜克清任队长、张金发任指导员的短枪队,在三马路、仙宅山等地,宣讲抗日救国的真理,发动广大民众参与抗日救国运动。本自然村老前辈吴银桃、吴银吉、吴银巧、周阿玉作为“三马路”据点的联络员,历尽千辛万苦,置生命于不顾,穿梭于金岗尖古道与“漈下岭”,送信至太平山、雄岙分水关、瑞安宋坑等据点,进行革命联络,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功劳不见经传,苦劳默默无闻,三马路人依然发扬老前辈的光荣传统,沿着“红色之路”努力前行,为新时代建设奋斗不息!

古村落——仙宅山  

仙宅(择)山,顾名思义,“仙人”选择的地方。世居250来年,百分之九十五为“林”姓,属“曲陶”郡,是青田山口迁徙而来,鼻祖在河南。

据林氏宗谱记载:清乾隆30年(1767年)孔庄公,原系青田山口,为“仙择山”之始祖,盖均是也;公初从山口迁居林寮(为现在北林垟),后至仙择,见山明水秀、土沃地肥,较之林寮犹胜于彼,慕其峰峦之胜,地脉之温,遂卜居于斯,开辟田畴,建立屋宇,以为久远之寄。另有传言:始祖以编竹簟(是一种晒稻谷的用具)为业,将编好的竹簟背到青田等地出卖。一次,在青田山口的路上,发现一个像“圣旨牌”样子的怪物在空中盘旋,仿佛在找一个栖脚点似的,他当时没在意,继续赶路;可当他卖完竹簟回路时,那块“圣旨牌”依然在眼前盘旋,于是他就停下脚步,将它捡了回来;回家后,他为这“圣旨牌”的安放在犯难;恰巧,他看到山上两头牛在一片空地相斗的不可开交,等斗毕,他就将该“圣旨牌”立于此地。这“圣旨牌”就是“仙人”的化身,是 “仙人”选择了这个地方,故名:“仙择山”,后易名为“仙宅山”。后来祖祖辈辈世居该地,展开全家总动员式的手工造纸业,为唯一的经济命脉。

总之,仙宅山山明水秀,土地肥沃,环境幽雅。每天只有天上的星星与月亮,周围的青山与绿水,伴随着一座座古老的青石黑瓦房与一日三餐从瓦缝中出来的袅袅青烟以及劳累一天憩息在被窝里的朴实村民。他们在这恬静、淡雅之地,平平安安的过日子。

而今,仙宅山村,管辖三马路自然村在内的十个村民小组,共192户,698人,面积:山林(包括金岗尖)1718亩,旱地102亩,水田213亩,自留地12亩;原有青石黑瓦老屋(包括庙宇、耶稣堂、公房)40座209间。其中一座116年“九间老屋”仅住一老人,面临人与屋的挑战!

该老人就是我妈,她今年82岁高龄,身板硬朗。她说:住这里开门见山,空气新鲜,无污染,身体好。她唯一担心的是老屋快会倒塌!平常,我来看她只是“过客”;今晚,我决计住下和妈妈唠叨唠叨。晚上,吃着妈妈做的米饭,端详着烧柴的灶台,虽然还是吞烟吐雾,呛人眼鼻,但饭是香喷喷的,菜是环保的。

怪不得我再三请求老妈下城镇里住,她总是住几天就回来。原来这里的清静、自由、空气新鲜、饮食环保以及乡韵等等,仿佛磁铁似地吸引着她呢。

第二天清早吃罢饭,我留恋着家乡的山山水水,步出老屋,眼下就是一座近40年,容量约1500立方的水库。水库被通往岙底村的古道隔成里外两截。水清澈透底,鱼儿欢跃畅游,两岸层林麻密。

水库坝口水流缓下小溪,小溪水声潺潺,洗净流沙乱石,汇成一个个白色的漩涡,穿过岩斗石缝;忽而,直下四十多米的悬崖峭壁,水烟缭绕,水带飘荡,一派浩然壮丽之景观!这就是瀑布,古人叫她“上个漈”。绕着“漈下岭”慢步至“瀑布”底,约一刻时辰。只见底潭白浪滔滔,雾气腾腾,令人格外赏心悦目。

茂密的竹林高风亮节,魁梧的松木顶天立地。溪水顺着丛林山涧流淌,人随“漈下岭”而下。昔日的“捣臼洚潭”还是那样清清洌洌、深不莫测,一阵“溪斑鱼”在摇头摆尾地翔游着。儿时的我蹲在潭边的石头上,放下垂钓的诱饵,半天的功夫即可钓上三、四斤大大小小的活鱼,凯旋而归。惬意极了!而今垂钓少了,溪鱼应该会更多。

湛蓝的天空,绿绿的森林,光洁的溪石,明净的流水,伴随着幽静的山涧小道。踩泥泞、过草丛、下沟壑,斩荆披棘,终于步出蜿蜒小路。站在“牛头颈”岔道边,欣闻哗哗水声,举目正望:又一约三十五米高的“瀑布”临空而下,像一堵白色屏障直插潭中,激起层层浪花,随同溪流缓缓远去。这就是所谓的“下个漈”。

“牛头颈”岔道,上到岙底村,下达“漈下坑”,顺溪平行黄坑古道。溪流两边两座大山坐南北对峙相望:南__世居大石垟村接“龙井”名胜古迹,通“十二盘岭”古道至黄坑;北__落住仙宅山村村民与“黄坑岭”古道一脉相承。溪中奇形古怪的石头,被溪流打磨得清晰洁净;坐而歇息,倾听潺潺流水,无不感到亲切、欣慰!

漫步“漈下坑”,一道历史的“风景线”早摄入了我的眼帘,那就是隶属于仙宅山的“四连碓”,而今仅有残墙遗迹。改革开放前,村民们凭借“四连碓”以古老的造纸手工业维生,艰难地挑着“刷担”行进在陡峻且狭窄的“漈下坑岭”古道上,其辛勤的汗水谱写了村民们朴实、勤劳的篇章!可惜“四连碓”没了!

到了“漈下坑岭”岭头,便是“捣臼洚坪”。坪上针松像箸笼里的筷子,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秋日晴朗之时,发红的松针飘落山坪,织成一条条紫红的地毯,迎接着汗流浃背从“漈下坑岭”挑担上来的村民或远方的来客,就地而坐,超级享受!再踱步举目四望:仙宅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田一地、一沟一壑、一砖一瓦、一景一物,一目了然.

一路青山一路水,一路胜景一路情。迂回古朴清秀的仙宅山村,已是正午时刻。饥肠辘辘,意犹未尽!

这个生我养我,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用几句闲言碎语很难描述。这里有“仙人择地”的传奇故事,有幽静的“红色”古道,有革命老根地的英雄足迹,有老前辈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淳朴敦厚、安居乐业的乡村庶民,有动听的乡音,有完整的古村落;还有山清水秀石奇的自然景观,有居高临下不见经传的两大飞珠溅玉似的“瀑布”,有中国古代手工造纸的“四连碓”遗址,有幽雅别致的生态环境,有美不胜收的无限风光!

因而,我充满留恋,为有仙宅山而骄傲,为有仙宅山而自豪!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林春国,笔名:平屹。浙江温州人,爱好写文章,经常在一些媒体网站发表文章,有时文章被网站公众号编辑录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0)

相关推荐

  • 探寻宁波市松岙镇乡间古村,古树映溪美如桃源,到处是人文传说

    宁波市松岙镇境内有一个古村,它靠近象山湾,四周分布着营口山.望海山.百坑岭.菩提山.白岩山等山脉,四周风景旖旎.村内溪水纵横.古树参天.环境清静,人文传说不断,有人把它形容为虚度余生的最佳选择.这个村 ...

  • 渔隐山房 | 曲径通幽处

    立秋之后,气候大不一样,太阳不如之前那么炽烈.吃过早餐,趁着日头还不大,驱车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去探访位于渔隐山房附近海拔600米的一处老村落. 父亲和女儿都是第一次来,沿路走走停停,吹着凉爽的山风,领 ...

  • 瓦恰乡·盘龙古道-2021新疆之旅

     祖国大地之旅 1.↑   新疆塔县网红公路 - 盘龙古道.           盘龙古道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瓦恰乡附近,原本这条路叫做瓦恰公路,因外观像一条巨龙盘卧在高原土地上,于是取名" ...

  • 尔湾纪行-17 山上风光无限

    我们走路爬山,山路崎岖不好走,我们爬了一山又一山,山上风光无限".    山上风光无限一景  2020.11摄  山上风光无限一景  2020.11摄  山上风光无限一景  2020.11摄 ...

  • 老竹岭上的鲍家老屋【露营之四】

    作者 洪小尘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老竹岭上的鲍家老屋 老竹农庄露营紧锣密鼓的准备中,我们来了解一下老竹岭上鲍家史. 大约在公元1865年左右,鲍家祖上鲍良驹 ...

  • 寻找徽州的香格里拉:从秘境大洲源到格桑花开的江岸)

    题记: 从深渡码头沿新安江陆路而下,到千岛胜境的百公里皖浙一号线途中,有崇山峻岭.高山峡谷.土楼山寨.平湖秋色.溪流大川,不仅风景雄奇壮丽,民风也淳朴自然.尤在其核心区域大洲源,更是山岭逶迤,村寨星罗 ...

  • 太丘遗风沐千年,毓秀龙宫誉四方(上)

    太丘遗风沐千年 毓秀龙宫誉四方 文/陈东贤 龙宫村位于宁海县西北部,距宁海县城约35公里,毗邻新昌.奉化.宁海和天台四县界交汇处.龙宫虽地处深山,却历来是交通要道,龙宫大溪沿溪石砌古道连通宁海与新昌, ...

  • 户昌山古村座落在千年宜乐古道旁

    高山上的村落. 唯一的一条进山入村公路. 高山上的古村落 村民的有限耕地 村落一角 辛劳的村民在用古老的方法牛拉耕田. 几百年的村舍 更

  • 【徽州古道59】小燕岭古道:有很多待解之谜

    在休宁县山斗乡燕源村汉公坑自然村内,村头.村尾各有一条登山古道,俗称大燕岭古道.小燕岭古道,两条古道形成的"燕岭双飞"景观,在徽州境内恐是绝无仅有的. (全文3300字,阅读需20 ...

  • 孙华 | 谢圣岭纪行

    谢圣岭纪行 孙华 手臂上的几个痒块,终于消褪下去.它们是谢圣岭的蚊子留给我的. 同好相约,去谢圣岭古道走走,出一身汗,聊几句天. 古道,先时的马路,若是翻山越岭,大多以就地取用的石块砌筑踏步.谢圣岭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