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不妨开始储备博士人才
某教育报刊曾刊发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贾少华教授的大作《高职院校不妨多聘些师傅》,对高职院校师资招聘中追求博士学历人才的现象予以批判,认为“高职院校不是不可以有博士,但师傅比博士更重要”。拜读之后,笔者倒有些不同的看法。
在十年前,一所高职院校能够得到博士的青睐,那也大概可以成为新闻了。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已经悄然蓄起了自己的博士教师队伍。以笔者所在的浙江工业职业学院为例,我校仅是省级示范和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尚未进入国字号行列,到目前为止已拥有博士59人(其中引进博士20名),到2020年将达到“百名博士”的规模。
在浙江省的高职院校中,拥有博士教师超过20人规模的不在少数,即使是贾少华老师所在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也有博士教师十余人。浙江省高职院校招聘博士算是起步比较晚的,在广东省几所高职院校中,博士教师群体已成主流。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博士教师349人,占其专任教师的比例将近30%;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虽只有博士教师275人,但占其专任教师的比例已经高达47%。可见,高职院校不仅拥有博士教师不足为怪,且博士教师群体会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主流。何以如此?
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支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于“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点明确:“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点指出:“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亦将师资队伍建设置于重要地位,并赋予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和承担技术技能积累的双重职责。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颁布,这一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面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其中也明确提到“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要求“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高科技人才”来校任教。这些目标和任务的实现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支撑,而博士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博士教师群体作为师资队伍中高层次、高水平的象征,是高职院校优质师资队伍建设的主体之一,能起到引领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杠杆效应。
高职院校的高位化发展趋势将对师资队伍的高移产生自然的影响。高职教育历经30余年,不仅稳定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整体的发展更是迈入了一个新台阶,一些优秀的高职院校无论从发展规模、师资力量还是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甚至能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抗衡。高职院校这些年来成功的跨越式发展成就,也让多数院校充盈着高位化发展的吁求。尽管国家对高职院校升格严格控制,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及其受境外如台湾技术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化发展经历的影响,无时不在刺激着高职院校向更高层次发展。如今高职院校不仅逐步铺开“高职本科”专业的建设,一些一流高职院校已经公开宣布引进“院士”级别的科研人才。如此,整个师资队伍的“水涨船高”当在意料之中,引进和培养博士教师也必然成为高职院校优质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大趋势。
博士教育规模的新一轮扩张结果将主要由高职院校来承接。根据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2017年1月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在学研究生总规模将达到290万人,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可见,博士人才规模在短期内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扩张。但目前的现实是,国外留学生归国潮以及本科院校教师需求基本饱和并存,本土培养的博士将马上出现“就业难”的问题,这些博士生的出路在哪里?高职院校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栖身处。在本科院校的博士招聘空间越来越小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已经在大量地招聘博士教师,储备高层次人才。未来本土培养的博士生将主要流向高职院校已是必然。
境外高职院校中拥有博士层次教师已是通例。在国外,与我国高职院校层次和作用相当的院校显得很复杂,在层次方面就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限于较低的层次: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澳大利亚的TAFE、日本的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有的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则各个层次的院校都有,如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体系、英国的城市学院和多科技术学院等。院校层次较低的高职院校带有浓厚的成人教育色彩、院校层次较高的则兼有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研究型功能,前者的师资队伍中以兼职教师队伍为主,后者则很难与一般大学区分。
从专任教师的角度,具有博士学位的师资队伍在国外各类高职院校中已是普遍现象,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任师资招聘中学位成为一个基本的考量因素。我国台湾地区有发展很成熟的技术与职业教育体系,其各层次技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也主要是博士。我国要建立起“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恐怕在师资队伍上“提档升级”也是题中之义。
因此,高职院校固然需要加强“师傅”这样的“双师型”教师,但也应正视博士教师群体崛起的事实。当顺应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开始储备自己的博士人才,同时致力于博士教师对高职情境的职业适应及其在高职院校中的职业成长,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引导博士教师队伍成为“高素质双师型队伍”的中坚力量,使之成长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作者:伍红军,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绍兴市区域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