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颜渊篇(十七)

01

   原  文     

颜渊第十二

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02

   释  解      

季康子向孔子询问为政的治理之道。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人。要正人就必须首先正己,正己是从'克己复礼为仁’开始的,通过'克己复礼’修养自身的中正之德。自身有了中正无偏的善德之后,才能督教、校正、惩罚无道的不善,使上下皆归之于中正的善道。你率先以'克己复礼’来端正示范,成就中正之德,那谁还能不向着中正的善道方向走呢!”

03

   释  字      

《说文》:政:正也。从攴从正,正亦声。
《正字通》:政:以正理立典当法则也。《释名》下所取正也。又政之所行,曰事。杜预曰:“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汉字“政”甲骨文从攴从正,攴为手持器械,表示惩不善使之归于正。戴家祥认为:甲骨文正从口从止,口表示城邑,会征行戡伐之意。征伐的目的是惩不善,使之归顺,故正引申义为正之是。为了保持本义,加彳作征,强调征行,加攴旁作政,强调征伐。古籍正、政通用,后世政又引申为治理之义。金文政义与征通,用为正的本义。《说文》:“政,正也。从攴从正,正亦声。”本义是凭借外力的引导、施行、督教,使其纠偏、校正而归顺于正。因此“政”含有强制“有为”的教正含义。
帅(帥)
《说文》:帥:佩巾也。从巾𠂤。所律切。帨, 帥或从兑。又音税。
《说文》:帅:
《玉篇》:帥:同帨。今为将帥字。
汉字“帥”从巾𠂤。戴家祥认为,金文“帥”左边“𠂤”像手执“丨”形。“丨”和右边“巾”皆为权力象征物。《说文》“帅,佩巾也”是许慎将“巾”误作头巾之“巾”,“佩巾”的本字是“帨”字。张舜䘗在《约注》中按:“徐锴曰:'𠂤即堆字,借为将帥字。’舜徽按:此二篆说解𠂤下兑下小徐《系传》均有声字,是也。𠂤、兑声近,故帨即为帥之或体。然佩巾之义,经传皆用帨,无用帥者,帥乃为将帅义所专矣。”帥本义为将帅、先导,遵循。引申为表率、率先、楷模,又引申为英俊、有风度。

04

   素  说      

前一章通过“君子”和“小人”的对举,让人们把握为政的君子助人成仁、导人止恶的气度和胸怀,体悟君子“克己复礼为仁”的悲悯平和、有礼富足的善美境界。本章通过季康子问政,让人们从“政者,正也”中把握为政者“克己复礼为仁”的正道,从“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中体悟为政君子的克己、正己之德才是为政之正道。
季康子向孔子询问为政的治理之道。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人。要正人就必须首先正己,正己是从'克己复礼为仁’开始的,通过'克己复礼’修养自身的中正之德。自身有了中正无偏的善德之后,才能督教、校正、惩罚无道的不善,使上下皆归之于中正的善道。你率先以'克己复礼’来端正示范,成就中正之德,那谁还能不向着中正的善道方向走呢!”
本章需要注意把握“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中的教化实践主体。这里,孔子告诫季康子只有端正自己,才能端正别人。在上位的为政者首先必须从“克己复礼为仁”做起,自己率先垂范起表率带头作用,这是孔子为政的原则。只有上位者的行为端正,为政以德,下位者才不会越轨偏离礼乐和谐的中正之道。这和前面答齐景公问政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一贯的。本章同样是强调上位者的表率仁范作用,以影响下位者言行道德的合礼、合义,从而使他们顺从于中正之道。丁纪在《论语读诠》中说:“政者,正也。正则正心诚意、官正行正;其身正,而后人正——其身正者,所谓'克己复礼’也;而后人正者,则'天下归仁焉’。故,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非以'子’之故而不敢不正,乃以正,为政者身先于正,民乃知正不可违,更能自知足以为正也。若其不知正,则无所忌惮,何所不敢?然,其民有所不正,为政者须反诸身,修己以正,唯恐有一毫不正在身而为民所效尤也。”由于孔子是个“素位”圣人,没有建立具体的、完善的礼乐制度加以激励和制约,从而使得他的这一思想仅仅流于逻辑道义层面,成了孔门的乌托邦理想,加上后世独尊儒术时改造了孔子的为政思想,将本来对上位者的要求篡改成了对下位臣子的要求,甚至到后来竟然变成了虚伪的没有实质内容的、口号式的说教教条。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