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视频节选】神奇的“道”,可以拿来共享吗
导
读
第29章揭示了道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
本章相关重要内容,明日请继续关注。
《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合订校订本》:
第29章
在帛书《老子》第29章中,作者介绍了“道”的一个重大属性:大制无割。“大制无割”的其中一层含义是:“道”这个存在于万物之中、制约着万物的“大制”,不能从万物中分离出来。
《庄子▪天运》篇中有一个故事,对“大制无割”进行了精妙的说明。原文如下: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也。”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
这段话的意思是:
孔子五十一岁还没有领悟大道,于是往南到沛地拜见老子。老子说:“你来了吗?我听说你是北方的贤者,你已经得了大道吧?”孔子说:“还未能得到。”老子说:“你是怎样寻求大道的呢?”孔子说:“我在规范、法度方面寻求大道,用了五年的功夫没有得到。”老子说:“然后你又怎样寻求大道呢?”孔子说:“我又从阴阳数理的变化中来寻求,用了十二年还是未能得到。”
老子说:“道这个东西确实很神奇,假使道可以用来进献,那么没有谁不会进献给自己的国君;假使道可以用来奉送,那么没有谁不会奉送给自己的双亲;假使道可以传告他人,那么没有谁不会告诉自己的兄弟;假使道可以给予他人,那么没有谁不会给予自己的子孙。然而无法这样做的原因。。。。。。”
从上面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古人是很有奉献精神的,注重分享并不是现代才开始的。
那么,为什么“道”不可以拿来共享呢?
首先,从“道”的存在形式上讲,它是清澈透明、无形无态的(湛呵,似或存——帛书《老子》第4章)。一个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形态的东西,又如何拿来共享。
其次,“道”是以“注入”的方式待在宿主内部的(道者,万物之注也——帛书《老子》第62章),在宿主内全面地发挥作用但却不溢于表象(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帛书《老子》第4章),根本拿不出来。
佛教中关于“佛性”的阐述,似乎与“大制无割”有相似之处。大乘佛教的一些经典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在一切众生内都发挥着作用。“佛性常恒无有变易。”(《大涅槃经》)所谓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就有这个意思。但佛性同样是无形无态,看不见摸不着的。
如果佛性可以拿来共享,那么从释迦摩尼以来的觉者,难道不会把佛性拿出来普渡众生吗?
问题是:既然“道”无法拿来共享,佛性也无法拿来共享,那么老子为何要写书?佛家为何要著经呢?
请继续关注。
请看肖钢老师的课上讲解片段
请参看帛书《老子》破译报告 ·《道论》(上部)、《德论》(下部)肖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