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连快乐都感受不到,却想追求幸福?

文/牛新志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树叶

幸福,是一个十分美好而温暖、令人怦然心动的词语!

从遥远的古代到今天,乃至无穷的未来,从初涉人生的少年,到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直到耄耋的老年,谁不为它吸引,为它陶醉,为它困惑,为它兴奋和激励,为它终生奋斗,甚至不惜牺牲一切呢!

可以说,追求幸福是全人类的最大愿望和永恒课题。

1

幸福之歧路

由于种种原因,幸福往往与我们擦肩而过,渐行渐远,令人追悔莫及。

由于拜金主义和崇尚财富,人们竭力拼搏、竞争乃至假冒伪劣、相互厮杀,不择手段地去赚钱或敛财,成为金钱的奴隶,为钱所累,为钱所毁,而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

由于官本位和权力至上,人们投机钻营,拉帮结派,拉关系找后台,作践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成为权力的奴隶,而难有轻松安逸的生活;

由于享乐主义和末日心态,人们过度地消费和娱乐,各种刺激过后的疲惫不堪,无法根本解决内心的空虚和迷茫,“借酒浇愁愁更愁”;

由于追逐名利和成功,以及各种虚妄的目标,人们奔走忙碌,殚精竭虑,透支身体和生命,而生命得不到应有的呵护,享受不到温馨和恬静。

在拜金主义、权力崇拜和享乐主义思潮影响下,许多人认为有钱有权有势才是成功,住别墅、坐宝马、穿金戴银才是幸福。

人们欲望膨胀,盲目攀比,比阔斗富。达不到这些就觉得不如意,很失败,很痛苦,甚至郁闷焦虑。

冷静地审视就会发现,正是由于我们的贪婪、妄想和膨胀的欲望,破坏了大自然的静谧和美好,腐蚀了人性的良善和真诚,为自己酿造出烦恼和不安的苦酒,给社会带来了混乱和危机。

正如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社会学家卡尔·里夫金考察中国后所指出的那样:

“中国人活的太累了,他们的人生只有两个词,成功和拼搏……我很奇怪,他们连快乐都感受不到,却想追求幸福。”

2

幸福之正道

大家都可以看到,现在经济在发展,财富在增加,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许多人认为越有钱越富裕就越会幸福。

奇怪的是,人的幸福感却没有相应的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幸福感在下降,这究竟是为何?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证实,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其实和大众所想的不同。

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David Myers)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

还有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过去几年里将注意力转到了有关幸福的研究,在他的研究中,几乎没有找到幸福和财富的必然联系。许多低收入和普通老百姓却比家财万贯、有钱有势的人更悠然更快乐。

这就说明了一点,物质生活条件优越的人未必幸福,而有些布衣蔬食的人,却又乐在其中。

例如孔子称颂的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11年底,耄耋之年的哲学家、关怀理论大师、美国教育学会主席内尔·诺丁斯教授在北京解释她个人对“幸福生活”的理解时曾经说:

幸福生活就是事业顺遂、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空闲时间看自己喜爱的书,以及在海滩上散步看日出与日落……

大哲学家尼采曾说:幸福所需的东西多么少,一支风笛的声音!

可见,幸福其实是很容易达到的,与财富关系不大。

在基本的生活条件具备后,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自身,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有——崇高的境界与信仰,包括拥有亲情、友情与爱情。这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中国毗邻的小国不丹,人均国民所得仅1,400美元,快乐指数却在全球排名第八,亚洲排名第一(2006年“世界快乐地图”研究结果),比人均所得41,800美元的美国高出9名。

不丹原内政部长吉莫·廷礼深有体会地说:“真正有品质的生活,不是生活在有高物质享受的地方,而是拥有丰富的精神与文化。”

他们秉承老国王辛格提出的“国家快乐力”发展方向,“坚持人文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不养军队,人民却享有免费医疗和教育;这里生态优美,没有重工业,没有烟囱,全国禁烟,空气清新宜人,花香稻香沁人心脾;这里不乱施肥,不砍伐树林,放弃开采山中矿石,森林覆盖率72%,26%的国土为国家公园,到处是如瑞士般的优美谷地,被誉为“森林之国”、“花卉之国”、“天然氧吧”。

人民致力追求的,不是做生意赚钱,而是受更好的教育(不丹“国民幸福总值”包括教育、心理幸福感、健康、时间支配、文化多样性和恢复力、善治、社区活力、生态多样性和恢复力、生活水平等九大类,而GDP只占幸福总值的1/72)。从国王到富人,没有人炫耀财富,国王皇宫甚至比许多民宅小!

在山边路旁、房顶门前,随处可见五彩经幡随风飘动,给幸福国度平添了几分神秘。

同样,在全球国家幸福指数排名中多年位列前茅的丹麦、芬兰、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主要是由于社会保障完善,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使得人们生活安逸舒适,文化富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社区富有活力,人们内心充满幸福感。

3

拨乱反正见光明

“家有良田千万顷,只食一日三餐;纵有广厦千万间,夜卧只占一尺宽。”

人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就可以了,奢求那么多干什么?何处是尽头?何时能满足?成为金钱的奴隶,权力的婢女,甚至出卖肉体和灵魂。

对物欲的无休止执着追求,使人迷失、异化了自我,有何幸福可言?

现代人似乎不重视内在的充实,只知道一味往外去寻找幸福,因为方向错了,所以最后只能是空手而归、一败涂地。

尽管很多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拥有巨大的财富,但还是不幸福、不快乐、不开心。

古人曰: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即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

现在的中国人在物质方面极大的丰富,发达程度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但心灵危机也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但是,所谓的成功与财富为你带来了幸福和安宁吗?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已经不能用基本物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来解释了。

“世路中人,或图功名,或治生产,尽自正经,争奈天地间好风月、好山水、好书籍,了不相涉,岂非枉却一生。”

——《小窗幽记》

对照一下现实生活,我们会发现,古人的感慨似乎就是针对后世而发的。

由于我们走得太快、太远,来不及欣赏人生旅途中的美景,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现在,人们更看重社会支援、清廉度和个人自由,这些其实远比财富重要。

著名哲学家罗素的幸福三要素许多人都知道:有爱的人,有喜欢的事做,有希望!

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指出:“幸福是感到满意的愉快体验。”

在《真实幸福》一书中,塞利格曼教授提出幸福生活的三种模式或三要素:快乐的生活(pleasant life)、沉浸其中的生活(life of engagement)和有意义的生活(meaningful life)。

在2011年,塞利格曼教授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幸福生活的五要素或五个支柱(PERMA):

Positive Emotion(积极情绪)

Engagement(沉浸其中,参与)

Relationships(人际关系)

Meaning(意义)

Accomplishment(成就)

什么是好的生活?快乐的、沉浸其中的、有意义的、有成就的和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生活就是好的生活。

马克·吐温指出,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试图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海伦小姐这样写道:任何人出于他的善良的心,说一句有益的话,发出一次愉快的笑,或者为别人铲平粗糙不平的路,这样的人就会感到欢欣是他自身极其亲密的一部分,以致使他终身去追求这种欢欣。

在现实生活中,从一个表情、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件小事开始,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快乐就会时时与我们相伴,拥有快乐其实很简单!

你分享给别人的东西越多,你获得的东西就越多。你把幸福分给别人,你的幸福就会更多。

海伦·凯勒正是与别人分享了优良而称心的东西,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大的快慰。

其实,幸福没有模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是心灵的一种感觉,是对生活的满意感、和谐感,是可以自己回味的、刻骨铭心的感动,是个人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知足常乐,知足就有幸福相伴!

幸福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有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在广阔无垠的天宇里,那些有着自己运行轨迹的繁星点点,总会让人怦然心动。能够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浮躁的心灵世界变得和谐而安宁,也可以说是一种幸福。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我们应当善于平凡中发现新奇,比如节假日把家里布置得温馨而富有魔力,用简单的装饰品和人工制品使房间改观,努力挖掘生活的本质内涵,激发生活的乐趣,享受简单生活中蕴寓的原汁原味。

正如一首歌所唱:幸福在哪里?在辛勤的耕耘中,在知识的宝库里,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几乎唾手可得!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