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阳减阴求长生-人体阳气修复工程之四

增阳减阴求长生-人体阳气修复工程之四

不听古人言,吃亏在眼前

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小恶会对你的人格造成损害。同样的道理,生活中一些不良的习惯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如果违背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基本规律,人的阳气就会逐渐损耗,即使现在没什么症状,将来也免不了会得大病。

《黄帝内经》真的是一本家家必备的救命之书,我们的老祖宗早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养生保命的根本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我们现在之所以疾病频发,恰恰就是因为我们违背了这个养生原则、损害了自身的阳气造成的。

不法于阴阳,老天就不会保佑你

什么是法于阴阳呢?简单地说就是要顺应日夜四时的变化。中医认为,人与大自然是一个整体,是天地的一个缩影,人的饮食起居跟天地保持一致,就是法于阴阳。

如何法于阴阳呢?正如《黄帝内经》所讲:冬天要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要等太阳出来以后再去活动锻炼。还有,冬天一定要使自己的情志处于半睡半醒状态,因为此时万物都处于这种状态,你如果和万物的节律不保持一致就会得病。另外,冬三月的时候一定要去寒就温,不要靠近凉的东西,否则春天就容易得病。还有,冬天要少按摩后背,因为后背是阳气生发的地方,而冬天是阳气收藏的时候,此时如果刺激多了,阳气就会外泄,春天必然生病:人就会萎靡不振,浑身没有力气,腰腿酸软,而且往往一病就是一年。

再比如说,《内经》讲:夏三月,无厌于日。热是阳气发散的一种表现,阳气一发散,体内的阴寒就会跟着排出来。人天天受风吹日晒,吃五谷杂粮,体内或多或少都会有寒,这就需要借助自然的力量来把寒气排出去。夏天天气很热,人就会出汗,出汗就可以把很多阴寒排泄掉。可是现在很多人喜欢夏天躲在空调房里,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这样一来,人的阳气就不能很好地发散,寒气自然也就排不出来。这就是“逆”,也就是跟天地的规律相反。现在很多病就是这样来的。

大病就是不和于术数酿成的

“术”、“数”是两个概念,“数”是事情固有的规律,这个规律有好有坏。而趋吉避凶的方法就是“术”。这有一个根本原则,就是《易经·系辞》里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如果不注意细节,就会最终酿成大病。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有人习惯晚上锻炼身体,出一身汗,然后冲个澡睡觉。其实,这对身体没有一点好处。《内经》上讲:到了晚上,人就应该安静,不要再活动了。因为晚上是阳气收藏的时候,晚上阳气藏好了,第二天才能生发好。如果晚上做剧烈活动,阳气就藏不好,再加上冲澡,寒邪就很容易通过开放的毛孔进入到人体内。如此多少年积累下来,到了年纪大的时候,就很容易得关节病;先天弱一点的,甚至会导致肾源性水肿。

饮食无节,养虎为患

饮食有节,重点在这个“节”字上。饮食贵乎有节,而不贵乎好坏。为什么呢?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脾胃消化,供给我们全身的营养。从中医角度来看,脾胃就相当于植物赖以生长的土壤。种植物时,间隔太密了植物就会因缺乏营养而死掉;太疏了,果实的产量又太少;不密又不疏,保持合适的距离就叫“有节”。同样的道理,我们饮食不能过饥,过饥就会能量不够;也不能过饱,造成能量过剩,就会积宿便,最后变成“毒药”。

要想做到“饮食有节”,我们吃东西首先在时间上要形成规律,这样脾胃才不会受伤;其次是我们要尽量吃时令的东西,这样才能养好我们的脾胃。如果非要在冬天吃夏天的东西,就会伤害脾胃的阳气,也是无节。比如,我十分不提倡冬天吃西瓜。

古人讲:独木不成林。我们到天然的森林里面看看,那里的植物品类繁多,相互之间和平共处各得其所,相反,那些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往往更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我们吃饭也是这样,五谷杂粮都要吃,才能保证身体营养的均衡。

综上所述,饮食有节,就包含分量、时间、种类这三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没有顾及到,都会伤害我们的阳气。

起居无常,寿命无常

人的起居就像自然界白天黑夜的变化,是很有规律的,所以古人特别强调起居要有常,这个“常”字就是起居的核心原则。很多人晚上熬夜白天睡觉,过着黑白颠倒的日子,这显然是有悖天地、有悖阴阳的,怎能不损耗我们的阳气呢?

具体地说,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天”,是肾所主的时候,是需要藏的。人体最好的藏的方法就是睡眠。经过一夜的睡眠,白天损耗掉的阳气就能得到良好地补充。如果在这个时辰不睡觉,错过了,就没有办法补给阳气了。同样是睡8个小时,在其他时段去睡,质量就差远了。有的人实在忙,确实做不到9点睡,那么至少双休日要早点睡觉,这样一个星期五天透支,总还有两天可以弥补。但是,如果连这两天都还熬到深夜,又睡到中午,那身体肯定会“入不敷出”,时间长了不得病才怪。

现在很多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疾病都是由于阳气失常导致的。比如说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胆阳气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不休息,肝胆阳气就不足。中医讲心主神明,属火,木(肝胆)生火,肝胆阳气不足,心脏的阳气就虚了,神明也就跟着乱了。当心脏的阳气虚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心脏甚至会突然停止跳动,导致猝死。

妄作劳,早衰老

最后是不妄作劳,换句话说就是要劳逸有节。

为了能更形象地说明这个道理,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释迦摩尼佛有一个弟子,修行很勤奋但就是没有成就,心里很苦恼。

有一天佛陀来到他面前问:“你会弹琴吧,琴弦如果太松,琴音会怎么样呢?”

他回答:“弦太松,就弹不出音。”

佛陀又问:“琴弦如果太紧,琴音会怎么样呢?”

他回答:“弦太紧,也弹不出好听的音乐,而且琴弦还容易断。”

佛陀又问:“什么情况下,琴能发出最美妙的声音呢?”

他回答:“弦的松紧调得适当,弹出来的声音最好听。”

佛陀说:“修行和弹琴的道理一样,弦绷得太紧就容易拉断,而太放松也不能有所进步,应该不松不紧,适度为好。

所以,你应该调节自己的日常生活,正常作息,该用功时就用功,该休息时就休息。若能恰当地调节生活,你的修行就容易成功了!”他听了之后恍然大悟,终于修成了阿罗汉。

我们养生也是这样。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劳作是有好处的,不劳就会像《黄帝内经》讲的那样,“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各种肺系统和脾系统的疾病就会发生。但如果劳作过度呢?“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视伤血”,这还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久立久行是体力劳动,会伤人肝肾的阳气,从而导致各种骨关节疾病。久视是脑力劳动,伤心阳,也会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

所以说,听老祖宗说的话,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我们的身体就能阳气充盈,到老都健健康康;如果违背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原则,过多地消耗我们宝贵的阳气,那就只会未老先衰,疾病缠身了。

关注养生!关注健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