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系统」的魅力

(配图摄影 by 辉友Dora)

写在前面:

在辉哥奇谭知识星球上,很多辉友都在分享自己的公众号文章。有的文章质量挺不错,但阅读量却很低。部分辉友向我反馈,他们不大敢把自己的文章发到朋友圈,不敢为自己做宣传,也不敢面对别人的负面反馈。

对此,我的观点一直是:我们需要学会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开放系统来运营,这样我们才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优秀。今天特意分享一篇与开放系统有关的旧文,写于2018年,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新的启发。


我的一个明智决定是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交换信息和能量。如果我是一个封闭系统,情况要比现在差很多。

我从小并不是一个非常外向的人,虽然我不孤僻,但也没有那么爱热闹。小时候可以花长时间独自解决一个小问题而不去找人玩耍。但是长大之后发觉自己比较受人欢迎,也比较健谈,一度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外向还是内向。

后来我才了解到,判断自己是外向还是内向的关键点在于:「内心的能量来自何处?」如果主要通过独处获得能量,属于内向型的人,如果主要通过社交能获得能量,则属于外向型的人。以这个角度看,我属于典型的内向型。

但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内向型人,我在工作之后没多久,就在自己笔记本的封面写了如下的人生的信条:

Experience and Share —— 体验与分享

这个人生Slogan严格来说有语病,但后来我用同样有语病的Apple的Slogan Think Different来做「自我辩护」。

其后十几年的工作和生活,我不断践行「体验与分享」的精神,不断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好东西,以及想到的好观点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我在最近各个部门的OKR实践中,总要不断做自我介绍,每次谈到自己曾经是「工程师」,写过代码的时候,很多人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但事实的确如此,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第二份工作、第三份工作都是工程师。

但是事实表明,我在写代码方面并没有天赋,虽然我很喜欢写代码。自己前后所写的代码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投入商用。在第三份工作,也就是Motorola工作期间,自己所负责的「增强型短信」EMS模块最后被砍掉,而自己那时候理论上处于「失业状态」。

但神奇的是,我很快有了新工作,而获得新工作的最大原因来自于自己当时在部门的邮件组不断分享自己看到的Linux相关的新闻。老板觉得我对于新的事物感兴趣,于是把当时一件影响全局的事情,同时也是没有人做的事情交给我做 —— 做全局的性能优化。幸运的是,这件事我完成的非常好。这个任务搞定之后,我又先后接了两个任务,同样是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而且没有人负责的项目。

事后我想,如果不是源于我爱分享的特点,我是断然不会获得这些机会,并有快速成长的幸运的。

在离开Motorola之后,我这个特点依然保留了下来,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总是倾向于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好东西第一时间拿出来分享。这一特点在我的朋友圈和知识星球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会分享自己拍的照片,写的文章,用的好App、书、电影、新出的电子产品、有深度的文章等等。

不仅分享,我还尽量做到高质量的分享。

比如分享一个微信文章时,我会把文中重要部分高亮,并截图分享;在分享一个App时,我会分享自己使用这个App的体会;在分享一本书的时候,我也是把书中我感触最深的部分做笔记分享。

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我在2017年8-10月期间,三四次在朋友圈提醒北京的朋友注意新能源车牌的摇号,并且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后来有20多个朋友告诉我,他们听了我的建议,切换成新能源牌照申请,并且在2018年2月拿到了新能源牌照。如果晚几个月再申请的话,需要等7年以后。尤其是后来出了「限外令」,那些平日依靠外地车牌的朋友将面临无车可用的境地。朋友和我谈起这件事情,还唏嘘不已。

虽然我每天要分享5-10条朋友圈消息(会同步发于知识星球),但是因为分享的高质量,不仅很少有人抱怨,反而得到了很多鼓励和赞扬。这一点在每年春节时体现的特别明显,一些朋友会主动在春节时给我发「大红包」,而且都不约而同的表示:我的朋友圈让他们受益匪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