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古从军行》赏析

古从军行

唐·李颀

【原诗】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白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关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释】

《从军行》为古乐府诗题,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军旅生活。

望烽火:指瞭望边警,注意敌情。    饮马:给马喂水。    傍:靠近。    交河:城名,故城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城西北五公里,因河水分流绕城下而得名,为唐代安西都护府治所。

行人:此指出征将士。    刁斗:古代军中铜炊具,形似锅,容量一斗,夜间敲击,作为巡更时用的响器。    公主琵琶:相传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为公主,嫁给乌孙国王莫昆。为慰其去国之思,途中于马上弹奏琵琶,故称。

营:一作“云”。    城郭:指城市。

闻道玉关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皇帝不肯罢兵,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士卒们只得豁出性命跟随将军继续打仗。《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李广利奉命伐大宛,目的是到贰师城取良马。由于远道缺粮,苦战连年,士卒伤亡甚重,更上书请求罢兵。汉武帝大怒,“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玉门被遮,意谓退路已被截断。逐,跟随。轻车,即轻车将军。

荒外:边远之地。    葡桃:即葡萄,原产西域。    入汉家:《汉书·西域传》:“大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苜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苜蓿离宫馆旁。”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初年。据《资治通鉴·天宝元年》记载:“是时,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凡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万馀匹。开元之前,每岁供边兵衣粮,费不过二百万;天宝之后,边将奏益兵浸多,每岁用衣千二十万匹,粮百九十万斛,公私劳费,民始困苦矣。”由此可知,诗人所歌咏的虽为历史,但是诗的内容却表达了他对唐玄宗“益事边功”的穷兵黩武开边之策的看法。

作者以抑扬顿挫的声调、豪迈的气势、充沛的感情,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描写了戍边战士的悲苦凄凉的景象,强烈表达出“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的激愤抗议之情。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公主琵琶”是指汉朝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三、四句接着描绘夜晚的情况: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非常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接下来,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诗人却别具机杼,背面傅粉,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更不必说远戍到此的“行人”了。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没有人不想班师复员。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其份量压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厉。拼命死战的结果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生活,到战时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蒲桃”就是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末段却又选用了张口最大的六麻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