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这样回归课本,至少多“捡”50分!
01
1. 中考考查的内容集中于学科的主干知识,课本是最好的命题源泉。 2. 题型设置很多都围绕“利用所学知识”去答题,课本知识是答题的依据。 3. 课本前言部分的课程目标往往与中考命题的“能力要求”结合,但是很少有学生注重这部分的内容的。
02
所有的公式都在脑海里,都可以随意且正确地提取、变式; 教材里所有的小字部分都已了然,并且知道考试会以哪些形式对这些小字来出题; 随便遇到一道题,可以准确回想起教材里或者总复习上对应知识点的讲解,包括讲解的原话,包括知道这个知识点还会怎么考; 翻目录而知章节里的具体内容,能大致陈述,知道重难点; ……
1、教材与参考书要结合起来看。不能单纯只看教材(比较浅显),也不能只看具体的参考书(多而杂,不容易把握重点)。 2、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重新背一遍。而是针对薄弱点有选择地看。 比如,你拿着课本或者参考书的目录,能想到这章的内容、重点、常考点串联起来的就是你基本掌握的,有模糊或者根本构建不起来框架的,一定要好好复习,这就是你的知识盲区! 3、一次看到位。发现弱点的及时记笔记,后面重点学。全面过一遍很费时间,后面你不一定还有这个机会的。
回归课本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回归。这就是有一句经典的语录:带着问题看书最有效。
按照课本章节从第一章第一节一直往后看,由于有上一步骤的准备,我们看书自然就知道重点了,于是在经常考的地方认真看,边看书边体会;在经常出题的地方认真做,边做题边玩味。
第三,归纳整理成体系
依据记录的笔记,翻开课本或者复习资料的目录,或者把眼睛闭起来,或者拿一张白纸,开始回忆每一个学科有哪些章节,每一个章节有哪些重要的考点,每一个考点有哪些重要的考法,经常怎么样出题,常用到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常常出错的地方是什么。
第四,就是中考最后再看看这一个月做的笔记
语文、英语不太适合这个方法,即便回归课本,语文英语也最多读读文章,我觉得还不如回归考卷。研究中考真题的出题思路或者答题要点,比看课本还有用。这是基于这两个学科的特殊性。
最后一个月一定要做题,不能只看书。我一个师兄,本来数学经常考110几,结果中考最后二十天只看题,不做题,看着看着,中考就看成了90多。务必谨记,一定要动手,否则后果自负!!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制胜的关键,核心的关键还是完美主义错误在作怪。要学会放下一些自己根本就搞不懂的地方,因为中考复习没有终点。不要对自己抱有太大期望。也不要过于轻视已经会的部分,往往这才是中考的盲区,很多学生就在这里一失足成千古恨!
为什么出题老师会选择这个知识点作为考点? 你能否总结出有关这个知识点出题方式的变化? 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阻碍了你快速解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