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靖又名“剿净”的由来

小靖又名“剿净”的由来
饶超然
        在大埔县的北部地区,许多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茶阳镇的太宁村旧时曾称小靖(含今恋墩),也曾被称为“剿净”。但对于“剿净”一名的由来,人们却不甚了了。原来,这与太宁村一段血腥的历史有关。
       大约350年以前,太宁北边的长窖村有一大地主,经常到太宁北坎头收租,盘剥乡民。一次竟敢殴打欠租户,村民们奋起反抗,将他关进空谷仓,并到屋后捉了一窝蚂蚁丢进谷仓,咬得地主连声嚎叫,苦苦哀求。地主头青脸肿回到家里,叮嘱其子谢金理誓报此仇。
       不久,谢金理做了京官,请旨回乡,经过太宁,策马飞驰,踏伤小孩。小孩无知无畏,纵狗追马,咬伤马脚。过了几天,谢金理勾结县官,传太宁里正到县衙,问:“乌布三疋,白布三疋[①],知避不知避?”里正呆了一会儿,答:“知匹(避)”。
       当晚,整个太宁村还是一片太平气象,就连里正家也和往常一样。第二天黎明时分,突然人喊马嘶,只见谢金理骑着马,带着几百名清兵由县衙来到村头下坑、南山一路杀戮,不分男女老少,大小过刀,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直到村尾罗屋(今恋墩村)山边牌坊方才罢手,并把人头摆在沿路两旁,一直到排市(排楼坝),长达一华里,“排头坝”之名由此而来。
       谢金理先与妻约好,在洗劫太宁之日,先派人将女人穿的裙子,用担竿竖立在长窖与太宁交界处的路旁,作为杀到此止步的记号,才不会洗杀到其家乡——长窖,“旗子隔”的地名由此叫开了。
        此次屠杀后,周围村庄的人又称小靖为“剿净”(小靖的谐音)。后来,村民祈望太平安宁,起名“大宁”,古语“大”与“太”相通,“大宁”又逐渐演变为“太宁”。
        国民党统治时期,地主豪绅们时常拿“剿净”一词来恐吓、威胁太宁人民,农民稍有反抗行为,他们就散布“剿净又来了”的传言。这是后话。(本文作者为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