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卡的常识
藏民逐水草而居,随时能裹成一卷的唐卡便成为藏民们“随身携带的庙宇”,“移动的佛龛”。唐卡比塑像轻,不论迁徙到哪里,往山岩、帐篷上一挂,就可以礼拜、祈祷、观想。
唐卡,由藏语音译而来,意思是"平川""平展",寓意宽广无边,它流光溢彩,是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是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的宫廷唐卡多达2000幅,代表着古代西藏艺术在中原传播的鼎盛时期,是一笔巨大的艺术、历史财富。
吐蕃时期,是唐卡绘画艺术的幼生期,画风多样,主要是模仿印度或尼泊尔的艺术风格。到了吐蕃末期,赞普郎达玛下令灭佛,大批佛教经典、绘画、塑像被毁,唐卡艺术也受到了重创。直到10世纪,佛教在西藏再度复兴。1042年,东印度高僧阿底峡受邀到阿里托林寺弘法,阿里成藏传佛教的中 心,同时印度克什米尔艺术传入阿里,使西藏绘画艺术融入了克什米尔画风。此时的唐卡作品细腻却又不甚繁锁,更多的是以不同的色彩来分清层次轮廓,手法质朴拘谨,色彩变化极少。13世纪后,西藏正式纳入我国的版图,佛教文化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佛教艺术也随之大放光彩,唐卡绘画艺术进入了探索发展的时期,各种风格流派大量生成。15世纪的明朝时期,西藏格鲁派兴起,并以拉萨为中 心向周边及北方的蒙古地区发展。到了17世纪,五世达 赖执掌了“甘丹颇章”政教大权,西藏的佛教艺术达到了鼎盛。五世达 赖成立了相当于画院的机构,使唐卡绘画进入了专 业化的创作时期。后来,七世达 赖格桑嘉措成立了“拉日白吉社”,使佛教艺术普及到了民间,大量的民间画师开始绘制唐卡。至此,多元一体的藏族美术艺术整体上定型定性,产生了热贡艺术现象。
唐卡画面上还会有一些小小的点缀,例如表示美好寓意的七宝、八吉祥。七宝、八吉祥均位于本尊下方、表现对他的敬意的供品等等。
唐卡也叫唐嘎,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制作唐卡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要慎重,不然一笔画错全图前功尽弃。绘制彩唐卡,用到的颜料分为两种一是常规的国画颜料,用国画颜料制作的唐卡时间长了就会退色。第 二种颜料是矿物颜料,用它制作的唐卡时间长了一般也不会退色。
唐卡,名字来源于藏文音译,它是刺绣或绘制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也称做“布画”,是集聚藏民族特色的一个画种。
唐卡是一种佛画,那么画唐卡其实也就是画佛。所以唐卡不单单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佛教的哲学。刚学画唐卡的小孩会被要求画线三年,其实是让他学会坐禅入定,只有心定下来的时候才能慢慢体会佛的境界,体会悲悯与仁爱,才能画出一种感觉。比如我们画观音菩萨,是要将其内心的慈悲真正的表达出来。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唐卡的平画面,都有了立体的感觉,其实这就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