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德:乡村,为什么是中华民族信仰圣地?5个字总结中国人的信仰

推文第1184天

关于中国人的信仰,目前有两种说法:中国人的信仰是“自我",是“权”和“利”,是”实用主义;中国人的信仰是“历史”和“人生哲学”。本文提出:中国人的信仰是“xxxxx”五个字。

本文整理自耕读大学种子班第一讲

《前世乡村,你了解多少?》中

乡村七大功能之一的“乡村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圣地”。

耕读大学种子班
即衡荣班,是耕读大学全日制中专班,由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与山西衡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联合衡荣有机农业研究院和耕读大学专家智库设立。以“德慧艺”为教学理念,全生活的道德教育贯穿始终,采用“太谷(农耕实践)+太原(基础课)+游学地”方式,由博导或民间相关专家授课,以实用倒推课程,旨在为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基于有机农业的乡村振兴模式的落地培养新人才。【详见:耕读大学:种子培养班课程安排

实拍于山西太谷衡荣生态农场耕读大学种子班课堂

2018年3月底,张孝德老师在《CCTV1开讲啦》现场

正文

谈到中国人的信仰,就会感觉有点说不清,道不明,黏黏糊糊。因此,才有外国人诘难:中国人好像没有信仰,至少没有很确定的信仰;是一个没有历史根基的族群(黑格尔)。

好多乱象,似乎正印证着无信仰的论断。比如,影视娱乐将英雄人物无厘头娱乐化,极尽嘲讽攻击之能事;全盘否定儒释道经典文化,视传统文化为糟粕。。。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本书:

被张孝德老师列为耕读大学学员必看书籍

199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基于中国《孙子兵法》,写过一本书叫《不战而胜》。在书中,他预言:“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换句话说,美国与中国的博弈,不需要通过常规的战争,而是通过美国文化的渗透,比如好莱坞大片、性解放、经济等影响中国,等中国的第四、五代人不知道他们的祖先和文化是什么的时候,便可以“不战而胜”,成为美国人的中国。尼克松的预言很精准。

西方人自以为参透了生死,而越来越多觉醒过来的中国人发现,早在2500多年前,至圣先师孔子就说过:“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鬼神。”

中国人的信仰,就是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传承着56个民族的辉煌、苦难与荣耀,这样的历史也传承着自豪、不屈和骄傲。

从神话故事方面解读:中国人从小听到大,口口相传给下一代的神话故事,体现的绝不仅是故事那么简单。每个文明在初期都是有神论,但唯独我们的文明不畏惧神,也许正因为我们深刻理解老子的那句话,所以,我们的祖先从不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神的眷顾,也因此,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呵呵,没信仰的民族能存续5000年吗?

实际上,勇于抗争,不怕输,更不会服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信仰。我们要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发扬光大!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一场讲座中,向台下近千名学生分享、解读中国神话故事,并不下十次用激情的语调总结中国神话故事的内核:中华民族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

后羿射日

从哈佛教授分享事件中,国人应该自责和反思。随着媒体的大量报道,使我们不免感觉到:在“民族信仰是什么”这个大问题上,外国人居然比我们本国人的研究还要深入。

实际上,中国人有统一的信仰,但没有统一的宗教。

中国人的信仰不是儒释道,儒释道是中国古代三家的文化。我在这里提出,乡村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圣地,不是愚昧、落后的地方。首先,需要梳理清楚中国人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其实,中国99%的人不知道,十几年前我也不知道。所以,在物质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几千年来的信仰,迫切需要不断铭记回望和大力弘扬。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流行祭拜祖坟、修宗祠塾院、修家谱,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其他国家可比。而乡村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可以说,乡村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圣地。

十几年前,我参访贵州苗族的一户农家,第一次看到了“天地君亲师”的祭奉牌位。从屋里走出来的时候,整个心都被震颤了。回去翻阅资料,印证了“天地君亲师”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共同信仰。

“天地君亲师”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东汉在《太平经》整齐出现"天地君父师"的说法。明朝后期,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诠释,特别突出了'师'的地位和作用。从此,"天地君亲师"就成为风行全国的祭祀对象。

而且,更令人吃惊地是,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中,“老师是作为神被奉在神位上的。而把老师的位置放在神位上,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没有的。联系社会现状,大学老师把课题分配给学生,把导师称为“老板”,甚至“野兽”;除了师生关系紧张外,医患关系也紧张,而这两个领域出问题的根源是“高度商业化”。

那么,古代是如何处理这两者关系的?古代只有三种人可以被称为“先生”:老师、医生和“阴阳先生”。为什么这三类人在古代被称为“先生”?因为三类人的职业与人的生命有关系。老师责任重大,点燃生命智慧之光;医生解决人的生命健康问题;阴阳先生解决婚丧喜事问题。所以说,西方人是“以人为本”,东方人生命放到很高的位置,是“以命为本”。

20年前,我在《文明的轮回》一书中曾写过,关于东西方人信仰的特点,按照阴阳五行思维,西方人信仰的是单一神,是由文化的“金性”性格(有棱有角)决定的,而中国人信仰“天地君亲师”,是“土”的文化特性(厚重、多元化)决定的。所以,中国的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是金木水火土相交织的文化。

“天地君亲师”五个方面的解释:

天地

为什么选择了天地?

因为古人善于观察自然万物,出于长寿的追求,发现最长寿的是天地,“天长地久”,人最理想的状态是“与天地同寿”。到了我们今天也是一样,想获得长寿的秘诀,最好的老师是自然界的天地万物。

在古代人的印象中,天是人间祸福的主宰,也是自然的支配者。人类的一切生存所需都取之于地,把大地比作母亲。在易经中,乾主要是说天,有天父的含义;坤则主要说地,有地母的含义。在我们的实际感觉中,天就象一位严父,地就象一位慈母。地球这位无比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恩泽,却从未向我们索取过一丝回报。因此,中国民间以祭拜土地神的方式,以表达对大地的敬仰。

通过把帝王圣人神化,赋予一种神秘色彩,烘托出一种既高大、神圣、迷离、模糊而又平近、合乎想象这样一种效果,从而达到使臣民敬畏的目的。

从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开始,炎帝、黄帝、尧、舜、禹、汤、到文、武、周公,这些人都是历史的有道明君,把人们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引导至人类文明时代,发明了各种生活工具,提高了生活质量,奠定了人伦大纲,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

周文王发明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一直沿用至今,对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周公之礼,国与国交,大礼三百,人与人交,威仪三千,成为社会稳步发展的保障",现代的人与人之间,还是得用礼来维持人际关系,国与国之间,还是得用礼来维持着国家之间的交往。

进入人伦者为亲,旁系的不说,直系的就有很多。按照儒家的划分,它属于孝悌仁义的范畴,也就是说,对长辈要孝顺,对同辈要友好,对朋友要宽容,对晚辈要慈爱,夫妻之间要有礼遇。在这里不说血亲,只说朋友。朋友虽不是血亲,但胜似血亲。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也是分层次的,有刎颈之交、八拜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患难之交、神交、至交等等,还有酒肉之交。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朋友讲究的是交心、知心。朋友相亲,如同男女相爱,爱和恨的程度是呈正比的,反目成仇的往往是最要好的朋友。因此,古人说,对朋友要讲仁义,要相互宽容、谅解、忠信、尊重。还有诤友,是说还要相互批评帮助。古人的论友、交友之道,很值得今人学习。

人的至亲者即是父母,父母就是子女的天和地,中国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这就是教育为人子女应当孝顺父母。以至于《孝经》中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些正说明中国传统孝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而孝正是儒家的中心思想之一,他的传承得益于儒家思想的不断传播。

如果说父母孕育了人的肉体,那么师就培育了人的心灵。这个师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的教师,而且也指心灵根源的精神导师。在古代,"师"更多的指历代明君,如伏羲、炎帝、黄帝、尧、舜、禹、汤、周公、孔子。因为他们的德服众人,功绩使得后人受益,比如人们都熟知周文王的故事,"文王身体力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孔子也在《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给人们立下了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观。这些道理都是社会繁荣,国家稳定,民族昌盛的基石。

——补充自百度百科《天地君亲师》

“天地君亲师”五个字的写法也极为讲究:

'天地’二字写得很宽,取天宽地阔之意;

'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谓君王一言九鼎,口不乱开;

'亲’(亲)字中的'目’不能封严,谓亲不闭目;

'师’(师)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谓师不当撇(撇开)。

(0)

相关推荐

  • 成县,黄帝成就《黄帝内经》和上古中国的地方!

    <黄帝内经>实在高深,而且博大程度叹为观止,然而她由谁编注而成,她的成书之地又在哪儿呢? 上古"中国"确实存在,而且文明程度不敢想象,然而她由谁创立,她的都城又在哪儿呢 ...

  • 圣地麦加的思考

    <古兰经>"仪姆兰的家属章: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因此朝觐是伊斯兰教为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经济和有体力的成年穆斯 ...

  • 郭继承 中华民族的信仰

    郭继承 中华民族的信仰

  • 张孝德 | 乡村:解千年智慧之谜,藏文明兴衰之码

    推文第1209天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生生不息的长寿文明有五个秘密:天地信仰.经典传承.仁善为本.孝道治国.乡村为根." 本文整理自耕读大学种子班"开学第一课" ...

  • 张孝德:人造的城市,神造的乡村

    概要 中国古代乡村,为什么是为"神"而建的?源于村庄的空间资源分配和建筑理念,以及"天地君亲师"信仰和共享生活空间.乡村建筑,汲天地之气,是有生命的建筑,值得城 ...

  • 张孝德: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的理念

    推文第1216天 本届论坛与前四届论坛最大的不同: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有各种各样的路,但有一条路是必须要走的,那就是"回家的路" [视频] ...

  • 张孝德:以“六下沉”县域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强,国家强.县域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场域,是国家治理体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阶段"三农"工作关键节点在县域 ...

  • 耕读大学校长 | 张孝德:学会静定,让天人合一成为常态

    2019年10月28日,耕读大学校长张孝德老师来衡荣生态农场讲课,为20余名三年制种子班学员的授课题目为<新时代的乡村复兴与青年未来>. 如下,整理出12分钟课程内容,与大家分享: [以下 ...

  • 张孝德:千年“耕读”秘诀,我们知多少?

    2019年10月28日,耕读大学校长张孝德老师来衡荣生态农场讲课,为三十余名三年制种子班学员的授课题目为<新时代的乡村复兴与青年未来>. 如下,整理出11分钟内容,与大家分享: [以下为图 ...

  • 张孝德:有机农业,从心回归生命开始

    推文第1023天 本文长度3828字,建议阅读10分钟 主要内容包括: 1.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的根源性区别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国农业是智慧农业.能量农业? 3.为什么说2008年是世界从工业文明转 ...

  • 张孝德:生态文明科技,为什么中国领先世界?

    推文第1178天 "生态文明时代,所有的革命从乡村开始.走向生态文明的革命是柔性革命,需要用智慧和思想慢慢走." 本文节选自耕读大学种子班讲课内容 实拍于山西太谷衡荣生态农场 3月 ...

  • 张孝德:中国未来文化是儒、马、西文化的融合

    推文第1185天 10天前实拍于山西太谷衡荣生态农场耕读大学种子班课堂 耕读大学:种子培养班课程安排 2018年3月底,张孝德老师在<CCTV1开讲啦>现场 以下为张老师讲课音频截取: 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