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真实之间,隔着10000个虚拟世界

“我对宇宙的好奇,就像海滩上的一粒沙子想了解大海,了解彼岸那个更大的世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亚当·里斯在2018年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国际疫情形势下,常规的电影方式受到了挑战,新兴技术的应用是否可以成为破局的良方?虚拟技术能创造出你想要的真实吗?
虚拟技术能创造出你想要的真实吗
作者:大胃
编辑:禾
战争前线究竟是怎样的场面?士兵们又是怎样在战壕中生活的?人们观看有关战争的纪录片,在关注历史事件的同时,不免好奇这些问题的答案。2018年首映的3D纪录电影《他们已不再变老》,鲜活地还原出了一战历史中的特殊日常。本片的诞生源自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的委托,由彼得·杰克逊执导。作为以特效见长的导演,杰克逊将制作《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等系列巨制的经验应用于这部题材厚重的纪录片,用一种新的视角来讲述一战前线士兵们共通的生存状态与内心故事。
《他们已不再变老》剧照
不同于其他仅将历史影像作为资料使用的一战题材影片,《他们已不再变老》运用动态遮罩等数字技术,修复了六百小时的素材影像,通过移除胶片上时光的磨损痕迹,调整帧率至24帧,以及为原本黑白的影像填色,来缩短历史与观者的距离。再结合上精心剪辑的两百小时口述采访,影片营造出一种与士兵们围桌而坐,听其娓娓道来的临场感。虚拟的数字特效技术成为本片还原真实、传达情感不可或缺的手段。
如何呈现真实,始终是纪录片创作者们的课题,而纪录片所追寻的真实,常常需要依靠虚拟手段来抵达。数字特效多见于历史文化和自然探索题材的纪录片作品之中,创作者们运用三维建模、动画、合成、还原修复等多种技术来进行视觉化演示、情景再现以及直接叙事。
例如,在历史文化题材的纪录片案例中,《敦煌》借助数字雕刻技术还原佛像的样貌,使历史不再虚焦;《大明宫》通过多边形建模复原宏伟的大唐宫殿群,再现历史的恢宏气势;在NHK的《四大文明·尼罗河》中,借由三维动画则展示金字塔的内部结构;而《大唐西游记》中动画则发挥主要的叙事作用,推进着情节发展。
《敦煌》海报
在自然探索的题材中,BBC的《冷血生命》利用数字特效将蟒蛇消化猎物的过程外化展现;《冰冻星球》通过演示极地冰川覆盖的收缩将无情感的信息直观转化;在《与恐龙同行》等片中,构建虚拟角色,并合成入实景,形成影片的独特风格;而在《地球水之旅》中,虚拟影像则肩负起传情写意的功能。
面向久远的过去和未及的将来,摄影机都无法实拍,因此,纪录片必须想办法将历史或想象化为可见可感受的故事与画面,变无形为有形,用立体直观的方式与观者交流。简单的讲述和单调的素材复用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于视听艺术的感官需求,超越实体的虚拟特效一方面填补纪录片捕获真实时物理层面的技术空缺,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丰富着纪录片的可观性与感受性。
尽管数字技术在不断革新,艺术家们仍然要面对重复工作繁多、渲染耗时长等问题,进而又会导致预算高的困境,这些都是纪录片中应用数字特效制作的难点。制作《他们已不在变老》时,光修复馆藏历史影像就花费了三年时间,其他的特效与剪辑工作又进一步加长了制作周期。此外,这部用于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百年的影片计划中原本只有30分钟,但故事的魅力让导演两度延长片长,最终变为90多分钟的纪录长片,故事更加完整,却也一度增加了资金和制作压力,使得团队最终保留了30分钟未调色的黑白画面。面对这些系统性的问题,只有更加强大的技术能够提供答案。
拥有多重魅力的虚幻引擎,在逐次迭代中解决着行业痛点。虚幻引擎5拥有最新的虚拟化微多边形几何体系统Nanite,不仅可以塑造拥有海量细节的场景与造型。直接导入由数以百万计的多边形组成的资源时,引擎仍能自始至终保持实时帧率,没有明显的保真度损失。还能为创作者省去将细节烘焙到法线贴图或手动编辑LOD等费时费力的工作。 用Nanite构建场景与角色,纪录片能够进行前所未有地精确度描绘,在实时效果中打磨,无限逼近真实。
真实的场景要求真实的光效。借助新搭载的动态全局光照解决方案Lumen创建逼真场景,其中的间接光照能够实时适应直接光照或几何体的变化,无需编辑光照贴图UV,等待光照贴图烘焙或放置反射捕捉,只需在虚幻编辑器中创建和编辑光源,就能看到最终的光照效果。纪录片是真实的艺术,也是光影的艺术。虚拟角色、再现场景的造型与关系是否真实很大程度依赖于光照,Lumen的出现,无论时空静止还是变换,都将得到更为细腻地呈现。
除了Nanite和Lumen,虚幻引擎5还拥有开放世界场景和MetaSounds等功能,助力团队的高效协作,优化流程。在新版本虚幻引擎的加持之下,数字特效在纪录片中的应用必将更加有机。团队制作效率大幅提升,整体制作成本自然也会相应降低,纪录片作者也将收获更多专注创作的自由。
此次数字技术的革新推进,很大程度上,去除了掣肘纪录片和整体影视制作的束缚。技术将如何滋养创作者艺术活力的迸发,令人无比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