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对RA治疗关注问题的推荐解读
国际上有多个类风湿关节炎诊治的指南,相对较新的指南有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指南、2018年亚太抗风湿病联盟(APLAR)和2018年中华医学会指南,指南当中有诸多相似点,在所有的指南当中,达标治疗(Treat To Target)均为治疗贯穿始终的策略,也就是说,根据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如DAS28、CDAI和SDAI等评估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如果没有,意味着尚未达标,还需要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对于初诊患者,一旦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则需要立即使用传统合成类DMARD,如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治疗不能达标,特别是存在预后不良因素,如急性期反应物水平高、多关节重症、类风湿因子和(或)CCP抗体高水平、出现关节早期侵蚀、至少两种传统DMARDs治疗无法达到低疾病活动度等情况下,可使用靶向药物,如小分子靶向药物或生物制剂等药物。
当患者通过治疗持续达标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减停,首先应该减停激素,接着是生物制剂,最后再考虑传统DMARD药物。当然,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要监测疾病活动度外,还必须注意药物的安全性,以及疾病以外的合并症。
达标治疗需要通过长期的慢病管理得以实现,特别是疫情下,许多地区无法正常就诊和随访,这样就可以通过智能疾病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咨询和问诊,包括延续用药,以确保我们疾病的正常治疗。
疾病智能管理优于良药
慢病管理也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长期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智能疾病管理系统(SSDM)可以定期进行疾病活动度评估,还能通过医患互动和主治医生进行交流,让医生能更精准的帮助患者治疗疾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王巧宏医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浙江省风湿免疫学会青年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专业浙江省分会委员
主持或主参国家基金,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科研项目六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