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成功

央广网北京6月12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集体亮相的火星大片究竟什么样?里面又隐藏了怎样的玄机?

着陆点全景图(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第一张图:着陆点全景图

这张图片是火星车尚未驶离着陆平台时,由火星车桅杆上的导航地形相机,进行360°环拍,一共24张图像经过校正和镶嵌拼接而成,拍摄的时间是5月19日和21日,图中标尺0°、90°、180°和270°分别代表着陆平台的正北、正东、正南和正西方向。图像显示,着陆点附近地势平坦,远处可见火星地平线。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说,石块丰度和尺寸与预期一致,表明着陆点自主选择和悬停避障实施效果良好。张荣桥表示:“通过这张影像图,我们可以看到火星车上的太阳翼定向天线等设备清晰可见,展开的坡道朝向正东,表明着陆前我们的姿态控制非常精准。在着陆点的南偏西方向,大约是353米远的地方,可以见到分离之后的背罩和降落伞,表明我们背罩分离时碰撞规避程序有效得到执行。远处火星地平线上有微微的隆起,配合这个环绕器获得的高分辨率的影像图,我们可以推测这是泥火山,这也是我们着陆点附近最有意义的一个科学研究的热点。”

火星地形地貌图(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第二张图:火星地形地貌图

这是火星车驶达火星表面后,由导航地形相机拍摄的第一幅地形地貌影像图。图像显示,近处表面较平坦,分布有大小不同的石块,边缘平滑、颜色较浅、呈半掩埋状,初步分析是经受了较长时间的风化作用所致。

张荣桥介绍:“较远处有一环形坑,坑的边缘分布有颜色较深,棱角分明的石头,初步分析是近期钻机挖掘产生的岩石,后续我们将利用火星车上面的表面成分探测仪和仪器对它进行探测和研究。在更远处有几处沙丘,未来我们也将通过火星车的巡视,获取这些沙丘的高分辨率影像,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中国印迹”图(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第三张图:“中国印迹”图

这是火星车行驶到着陆平台东偏南60°方向约6米处,通过导航相机在水平方向三个角度各曝光三次,拍摄了9幅图,融合形成的着陆平台影像图。图像显示,着陆平台熠熠生辉,国旗鲜红方正,表面地貌细节丰富。

张荣桥介绍:“恰好我们拍摄的时候,正好是火星当地时间的正午,所以你们可以看到着陆平台的光影在它正下方,国旗处在光影当中。对于这个场景,我们为了保证平台的顶部,国旗以及周围的环境都能得到均匀合适的曝光,我们通过导航相机在水平方向三个角度各曝光三次。这是中国人在火星表面留下的永久印记。在国旗的左侧,我们搭载了2022年冬奥会的图案。主要是表达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在图像的右侧可以看到火星车行驶的清晰车辙,我们相信未来在火星表面将会留下越来越长的中国足迹。”

“着巡合影”图(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第四张图:“着巡合影”图

这张图也被称为祝融号的自拍图,因为这是祝融号火星车行驶至着陆平台南向约10米处,释放安装在车底部的WIFI分离相机之后火星车退至着陆平台附近,由分离相机拍摄的火星车移动过程和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合影。图像通过无线信号传送到火星车,再由火星车通过环绕器中继传回地面。张荣桥说,火星车目前状况非常健康,步履非常稳健,每天都在朝着我们既定的探测对象目标进发。“火星车合影之后就离开了着陆平台,朝着既定的探测目标行进,边行进边探测,到目前为止应该行驶了80多米。我们除了火星车,还有环绕器未来也要进入探测,我们会按照既定节奏,分阶段分批向外发布相关探测数据,比如有雷达的、有气象的,有多光谱的等等,我们会定期向科学家们发布。”

截至6月11日,环绕器在中继轨道运行状态良好,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已工作28个火星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表示,从火星传回的首批科学影像图图像清晰,令人振奋,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们中国人用我们的设备仪器传达到我们祖国,让国人用中华民族的眼睛看到了火星,这个伟大的进步标志着中国科技力量的发展,我们在中国航天强国建设的路上取得了重要的一步,这是个标志性的成功。”

【来源:央广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