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史上竞争最激烈的端午档期就正式拉开了序幕。至少,今天要聊的这部《热带往事》,的确是很多人期待已久的。毕竟,这也是宁浩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又一部新作。而我们都知道,宁浩看新导演的眼光,的确是相当毒辣的。
还是非常厉害的。也要恭喜导演温仕培,处女作就获此殊荣。同样也记得,此前影片在筹备阶段就曾经获得过两项大奖。尤其是柏林电影节的天才项目市场单元-VFF创投大奖,这个奖项,此前也还没有华语片拿到过。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吸引了一个如此强劲的卡司。彭于晏、张艾嘉、王砚辉、章宇、姜珮瑶等等,彼此之间,都能制造出非常亮眼的化学反应。甚至可以说,这是任何一位新导演,都梦寐以求的演员名单。可能此前在很多人眼中,彭于晏都是所谓的“健美”先生。他有一身让姜文都羡慕的肌肉。而他黝黑的皮肤、强劲的体魄,也的确带给人一种非常阳光、健康和可靠的感觉。这样一来,当你再看到《热带往事》里的彭于晏时,的确会产生一种非常颠覆的感觉。他所扮演的年轻人王学明,最初是以一个空调修理工的身份出现。沉默寡言,形色却有些鬼祟,甚至于不经意间有种凶蛮与无礼。视角转换,观众才明白,原来他被卷进了一宗意外里。同样以此为契机,他接触了张艾嘉扮演的梁妈。他是想要掩盖自己犯罪的痕迹,还是想要自首?他究竟想要从她这里得到些什么?他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是任凭本能行事,像一根被命运驱使的浮草。但在一种摇摆的、迷茫的状态之中,他反而阴差阳错地,离罪恶的核心,离扑朔迷离的真相,越来越近。
彭于晏在这部电影所扮演的,是一个此前他很少尝试过的类型。一个非常底层、不安、边缘的人。他为这个角色瘦了32斤,跟空调师傅体验生活,学习修理技能。提前半年吃素锻炼。所以在影片里看起来非常干瘦,黝黑。不是在沙滩晒出来的均匀的黑,而是日日在工地曝晒之后的那种黑。而这个后背,像蝎子一样突出的脊柱,每次看也都会被惊到。有种非常残酷的美感。
但也正是因为人越瘦,眼神里才越有光,所有才能像一把锐利的、雪亮的刀子。那种被逼到绝境的、凶戾的眼神,的确是很接近于动物,有种本能的、不加掩饰的凶性。
但彭于晏的状态拿捏得又非常好。尽管瘦得惊人,但他给人的感觉,却始终都很年轻。根本看不出来他是一个82年生人,好像完全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这种感觉不仅是体能,更是人物的状态和眼神。换而言之,在那种凶蛮和狠厉之外,你更能从中感受到某种年轻人的彷徨和困惑。
很显然,他在影片中所贡献的“卖点”绝不仅仅只是暴瘦。更准确而言,他是通过减重,通过一种生理上的折磨,来无限接近角色的那种狠厉、不安、边缘的状态。老实说,在看《热带往事》以前,的确很难想象彭于晏会有这样一面——既狠厉又脆弱,甚至可以说是温柔。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更多可能,更大的可塑性,当然,也有更强的野心。
想必在看电影之前,根本猜不到,这两个人站在一起时,竟然会这么有化学反应。
看到有一个评论将张艾嘉评价为中国的“伊莎贝拉·于佩尔”。的确也能感受到那种矛盾的、冲撞的气质:当她穿着一条碎花裙子,袅袅婷婷地从炎夏的回廊里走过的时候。我们既能感受到一种成熟女性的风情,又能在她的眼神里,依然感受到某种涉世未深的纯真。张艾嘉形容电影里,梁妈和王学明的关系有种“暧昧与不确定”,而这一点,从这场戏里最能体现出来。王学明尽管在生理和体力上占上风,在心理上却依然显得青涩。从这么一个低头点烟的动作里,就显出他的某种局促,负疚,不安。他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小孩,在试探对方的态度,既显得愧疚,又有些期待,甚至于还有几分侥幸心理。而梁妈身上却有种温柔的坚定感,让你觉得,她才是这场戏的“掌控者”。或许这种年龄、外在和内心的反差,也正是暧昧感的来源。而另一方面,两人的对手戏里,又始终有种难得一见的分寸感。这种分寸感,来自于于细节处的荷尔蒙迸发,也来自于整体情感表达上的克制。该如何定义这两个人的关系呢?它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又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答案,并且感到余韵悠长。
表演之外,这部电影的另一大看点,显然还是在于影片极其风格化的视听语言。负责任地说,这部电影,不在大银幕看,真的是亏大了。或许你曾见过充满个人风格的犯罪片,但像这样兼具个人风格,与一种潮湿诡谲的氛围的犯罪片,在国内大银幕上,的确就是少之又少了。
热带植物,南洋建筑,烟火,田野。漆黑的暴雨夜,猩红的冲印室,摇曳的霓虹。
无论是浓郁的色彩,还是强烈的温度感,那种逼仄、潮湿和闷热,都在极大限度上,调动了观众的感官,让我们沉浸在这个故事的隐秘与辗转里。很多时候,影片的那种悬疑和紧张感,都是靠极其突出的音效推动的:
与此同时,那首反复出现的,致敬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Are You Lonesome Tonight》,则显得温柔而梦幻。它中和了犯罪片的鼓噪感,让这故事始终沉浸在一种似真似幻的氛围里,炎热、复古、充满了回忆的模糊和不确定性。作为一个新导演来说,影片这样一种高度风格化的作者美学,无疑体现出了导演温仕培作为创作者的成熟。更确切而言,这独特的视听语言,也都是在为人物视角、状态和情绪所服务的。当影片叙事以“嫌疑人”回忆的视角时,回忆应该是模糊不清的。因此导演就选择了一个很古董的镜头,而摄影指导在上面又套上一层丝袜,不是单纯的用滤镜,而是制造了一种更真实、也更朦胧的质感。
镜头语言就极大程度上模拟出这种“停电”的感官:观众也仿佛变成了事件的亲历者,困在一片黑暗中。
只能焦灼不安地,跟随着一只不断摇晃的手电筒,去探索事件的真相。看这场戏的时候,同样非常惊喜:这种拍法实在是太真实了,也有沉浸感了。难以想象一个新导演会有这样的创意和极佳的执行力。
某种程度上,《热带往事》的确是我们很少会见到的那类犯罪片。可能很多人想象中的犯罪片都是强剧情和强反转,但这部电影显然主打的是情绪,或者说,是某种更具有沉浸感和共鸣的体验。在叙事上,影片选择了不同的视角,来将这个故事拼接起来:嫌疑人,死者的妻子,警察……
每一个不同的视角,都像是拼图的一块;但与此同时,也都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能够极尽可能地沉浸到主角内心的困境之中,看他所看,想他所想。或者说,谜底在这个故事里,并没有那么重要。影片中真正试图探讨的,是这个案件如果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他们都不断地在猎物-猎手之中转换。都在那个闷热的夏夜,迷失了自己。王学明并不是选择了犯罪,而是被命运所碰撞的人,他的凶恶、惊恐与战栗,人性与兽性的罅隙,都在影片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很难会在一部犯罪片里,看到这样一个气质幽微而复杂的罪犯。毫无疑问的是,这会是端午档期里,气质最为独特的一部电影。
上周日,桃桃观影团也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超前观影,并且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四位重磅主创:导演温仕培,监制宁浩,领衔主演张艾嘉,主演姜珮瑶,和我们一起进行映后交流。
影片从报名阶段就异常火爆,不足100人的观影名额,接近400人报名。我们为到场的观众们准备了桃团定制霓虹角色票根,五个角色,五种风格,任君挑选。
大家都表示,这部电影作为导演处女作,实在是预期之外的惊艳。观众们完全被带入南方燥热氤氲的湿热氛围中。高度作者化的文本,风格化的摄影,都构成了本片区别于常规犯罪类型片,独特的迷人气质。
主持人:首先想问一下宁导,现在坏猴子出品已经等于品质的保障。这个电影早在 2017 年就入围上影节的创投项目,荣获“坏猴子 72 变电影计划特别关注项目 ”。请问宁浩老师,当时是看中了剧本的什么特质?宁浩:我当时看到这个故事,每一场,从文字上的描述,都很有魅力。就感觉到导演其实是一个诗人。他本身的描述就是非常的有美学的。果然最后影片的呈现,与它的文字表达是一致的。所以这是一套的。
主持人:对比常见的犯罪类型片,您的电影把叙事置于人,甚至时代的背后。人的状态和时代的状态,给人的刺激都是扑面而来的。包括影片中的配角,群众演员,闲笔人物。这是蛮有意思的一个尝试。毕竟还是处理一个类型片,想请问您,叙事、人、时代的关系,您有一个怎样的平衡?温仕培:我觉得“类型”是商品,是标签。一个导演他有一个工具,叙事的手段。要运用这些视听和这些手段,根本在,你想要讲什么。我觉得一部有表达的电影,才是有灵魂的。当时跟编剧在探讨的时候,也不满足于仅仅只是探讨一个事件,我们想要创作一个体验。而这个体验本身,应该反映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的。所以才会选择里面所运用的叙事的方式。包括这部电影是讲回忆和救赎的。回忆我们是怎么理解的呢。它的碎片,它的距离感,它的模糊,它的不可靠性。在视听和叙事的方式上,这种交叉叙事和碎片的感觉,去接近核心表达。
主持人:张艾嘉老师,近年常和国内青年导演合作。和温导合作,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张艾嘉:他是一个蛮坚持的导演。他的心胸其实蛮宽大的,不会因为我们有意见,就不高兴。他就不停地来问你,会很想知道我们到底怎么看,怎么想。他也会不断问我们,我这样对不对?他如果很坚持某些东西,也会跟你争到底。这种坚持其实是美好的。我觉得跟新导演合作,当你做演员的时候,你不仅是认识自己的角色,最主要你还是一个服务型的工作。你还是要服务到导演想要的那个角色的感觉。你到底要带一个什么样的灵魂来给这个角色。还是必须要沟通,要和导演有默契。在我们长期不停地讨论下,希望导演对我还满意。
主持人:佩瑶是填补了学明情感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处理和学明的关系,有什么想法,怎么把握和他的情感状态?姜佩瑶:一遍一遍排,一遍一遍找。是非常快乐,有趣的创作方式。
观众:看这个电影,我非常惊讶。我们大部分人在成年之后是没经历过90年代的。这个电影对90年代的环境还原非常到位。导演为什么选择这个年代的这个题材?这是您感兴趣的一个时代吗?温仕培:其实不是,没有特定想要去讲述那个年代的故事。这些都不是起点,起点就是很单纯看到一个“事件”。一部电影的诞生,可能会有很多不一样的起点。有可能是你看到一个画面或感受到一个东西,有一种特别想要分享它的欲望。这就是人为什么会讲故事。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事件的时候,特别感兴趣。我觉得它有成为电影的潜质。所以慢慢地开发,看着它成长。因为导演是借助很多比他更厉害的人的帮助,很多人的共同作用,他们都投入,付出,才有现在这个样子。包括火车站美术的工作,调查,每个字体的选择,这都是大家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