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碎碎念
春节还有四五天,早已变淡的年味,多多少少少还是有些过年的气息散发出来。
尤其在县城和乡村,气息更浓。市场一片繁荣景象。
时间为什么越过越快?
是因为经历多了,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太过熟悉了,既缺乏热情,也引不起好奇,所以漫不经心,好像一天和一个月一样,一个月和一年也一样。眼睛一睁一闭,一天过去了,一晃一个月过去了,记得过了年还没来得及干点什么,再过四五天,马上又要过年了。
一辈子短短几十年,像这么跐溜开,是眨眼间的事。
有多少事没有做成,有多少愿望没有实现?说起来都有一大堆吧,太多了,多不胜数。但这些好像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好心情,因为事过境迁,彼一时此一时,成熟的人都会找到自己心满意足的方法。
如果非要找一些不足的话,就是和父母之间的交流不足,和儿子的沟通不畅。
清晰地记着龙应台《目送》里的话,她把两代人之间由亲密到疏远的内心感受尽情展现了出来。而且是站在,一边身为人的子女,一边身为人的父母的内心感受。
龙应台把她和儿子之间的通信,收集起来编成一本书《你好安德烈》,母子之间采用写信的方式交流,就是因为沟通不畅。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疏远和隔膜,迟早会解除。只是疏远和隔膜出现的时间很要命。出现在青少年的青春期,正是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懵懵懂懂似懂非懂的年纪。这个时期的行为和选择,几乎可以决定人的后半生。
偏偏在这个时期,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产生障碍,作为父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迷失方向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自己却束手无策,内心的崩溃是无法形容的。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能很好的交流,孩子会少走多少弯路?
可是没有如果,只有遗憾。
是自己无能,龙应台能和自己的儿子用书信交流,她找回了儿子,儿子重新认识了母亲,真羡慕她们。龙应台是作家,没有几个人能具备她那样的思想和表达能力,普通人还是没什么办法的,只能任其发展。
父母和孩子有人这么说:父母改变不了孩子,孩子能改变父母。父母对于孩子最大的可能性是妥协,而且会努力改变自己,以拉近自己和孩子的距离。
在那个时期,父母教不了孩子什么,而孩子却给父母上了一课,刻骨铭心的一课。
上了这一课后,身为父母的自己不由自主地会反省。会回忆起自己身为人子时的所做所为,往往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今天的这一幕,恰恰是咋日的重现,只不过昨天的主角是自己,今天的主角是自己的孩子。
由此而产生的联想让人绝望,孩子会重复父母的老路。
没有什么比这更绝望的事情了,能做什么?鲁迅说:救救孩子,他救的是劳苦大众的孩子。
我的是一点私心,也是在进行着一场几乎没有胜利可能的战争,可是没有选择。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所以才有这一点碎碎念。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