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辉:邵东方言趣谈100条 (7)黄陂桥估大粪

邵东方言趣谈100条

(7)黄陂桥估大粪

刘清辉

黄陂桥估大粪,货真价实的方言、土话。这个“大”字很复杂,有三种读音。①大:dà,如:天大、地大。②dài,如:大夫、山大王。③tài,如:大师,同“太师”。黄陂桥当地的读音通常为山大王的“大dài”。“估”字也有读“鼓”的,即:“黄陂桥鼓大粪”。也有称“冬瓜桥估大粪”的。

过去,黄陂桥远没有现在这样开发,是一处田少、人多、黄土多的贫瘠之地。金针黄花、西瓜、黄豆等成了这里的主要土特产和收入来源。黄土上面种这些土产,没有肥料就没有好收成。于是,一些勤劳的黄陂桥人四处寻找肥料,大粪当然是他们钟爱的首选。他们在家里用板车精心改装,制作成了可以长途运送大粪的“特种车”,到人口集中的地方辛辛苦苦地购买大粪,拖回家施肥。冬瓜桥。现青龙桥,因处于古宝庆城东关,故民间又称东关桥,音转成了冬瓜桥。

笔者母亲是黄陂桥人,外婆长寿至102岁,老寿星给我叙述过一个苦涩的故事。

一天,黄陂桥的一对父子,拖着板车行走几十里,来到宝庆城冬瓜桥附近,访问到了一处大粪的卖主,讲价的时候发现钱不够,又想满载而归,于是和卖主熬价。买大粪还有熬价的?很多人围拢来看热闹。卖主要这对父子说出砍价的理由。这位父亲说:看起来这缸粪懒懒稀。卖主说:粪是浓还是稀,眼睛难看得清,又不能尝。“那个港尝不得!”这位父亲眉头也没有眨一下,快速把手冲进大粪里提到嘴边,当着众人的面,伸长舌子尝了一下,吐几口口水,说:太稀了,不信老板也尝一下。卖主当然不敢来尝,只好依这对父子开的价。邵阳市区的人从此便有了“冬瓜桥估大粪——懒稀”的歇后语。邵东便有了“黄陂桥估大粪”的土话。

回家的路上,儿子心痛父亲,责怪父亲用嘴分辨大粪浓稀的方法不科学,还丢面子。父亲狡计地笑了笑,一边挥挥拳头,一边解释:这样,握紧拳头,冲进大粪里,只要速度快,手板心一定会是干净的,舌头去尝和吐口水,只是做个样子。儿子的眼眶含着幸福的泪水,对父亲佩服得五体投地。父子俩满载而归、凯旋而归。

这个故事在外界说起来,会有很多版本,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归结到一点,是在赞美黄陂桥人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我很骄傲自己的母亲是黄陂桥人。我把“黄陂桥估大粪精神”和“野鸡坪梯田精神”以及“杨桥荫家堂经商精神”通通归纳为“邵东精神”。但愿这些实实在在的邵东精神发扬光大、流芳百世。

这条方言,现在还有了另一层新的含义:时代不同了,做事要认真、精细,方式、方法要刷新、升级,不能再如估大粪的浓度一样打估充(估计的意思)了。2016、11、8

【作者简介】刘清辉:现任邵东县法院副院长。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邵东县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坚持业余创作,擅长散文写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有作品集《大山深处的孤独守望》。

感恩作者授权  绿 汀 文 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