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如画——开国中将陈仁麒回忆解放赣南(上)

一,周密部署 ,以快制快

遵照毛主席和朱总司令1949年4月21日向人民解放军发布的“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与完整”的命令,我第四野战军百万雄师先后由华北各地分数路直向江南挺进。

陈仁麒将军

由贺晋年任军长、我任政委、高体乾任参谋长、李信任政治部主任的解放军四野第十五兵团四十八军,于7月上旬进驻南昌、高安地域后,奉野司命令,要求我军以战备行军姿态向南猛进,直插赣州,以截断被我二野解放南昌后击溃的国民党二十三军(刘仲荻任军长,赣州龙南人)及七十军(唐化南任军长,湖南零陵人)主力退守赣州,然后逃往广东与蒋军主力汇合的退路,并将该敌消灭在江西境内,解放全江西。

我军接到野司的命令后,立即对敌情,地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了对我作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制订了相应的对策,决心以穷追猛打、大胆深入的战役战术手段,实施战役追击,以最快速度追上敌人,迂回到敌人的前面,断敌退路,将其全部聚歼在赣西南地域,为解放全中国再立新功。

赣西南地区共有29个县,东邻福建,南接广东,西连湖南。境内较大的山脉有井冈山、武夷山、九连山等,较大的河流有赣江,贡水,章水等十余条,水深均在3米左右,不能徒步涉渡。

整个赣西南地区,山丘起伏,河流交织,平地较少。在这种地形上作战,有利于敌防守,不利于我进攻。此时的敌二十三军及七十军,遭到二野部队的沉重打击之后,虽然士气低落,犹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但是,敌人还不甘心失败,妄图凭借险要地形,阻止我军进攻。敌二十三军和七十军,都是蒋介石的桂系部队,内部控制很严,对蒋介石和白崇禧颇为忠实,战术上也极为狡诈。二十三军下辖三个师,其部署为:二一一师位于沙地,8月10日后又撤到赣州,二一三师位于十八塘及其以南地区二一五师位于大坪、刀子口一线设防。军指挥所设在唐江。全军约六干余人。七十军下辖九十六师和一三九师,部署于沙石埠、赣州、江口及其以北地区的凤岗、潭口一带。全军约八千余人。两个军的敌人约一万五千人左右。

我军接到野司的命令后,立即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进行了深入的战前动员,分析了敌我态势,制订作战部署。同时,还针对北方部队初到南方,对南方的气候,地形特点等都不大适应,对水网稻田和亚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不大熟悉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战前练兵。部队听说这是全国解放前夕的最后一役,生怕再也打不上大仗了,个个磨拳擦掌,土气非常高昂,纷纷写决心书、请战书,要求当尖兵、打头阵,用我们的两条腿追上敌人的汽车轱辘,痛打落水狗。

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军长贺晋年立即向各师下达了作战命令:一四二师为右路纵队,从上高经新会、吉安、遂川,塘江向前占领南康,以截断赣州之敌的退路;一四四师为左路前梯队,由南昌乘火车至樟树,后经新赣,吉水,沿赣江东岸前进,首先夺取兴国,尔后以一个团的兵力夺取雩都,以孤立赣州之敌,主力则轻装疾进,直捣赣州城;一四三师为左路二梯队,由高安沿一四四师路线跟进,进至赣州以南地区,配合军主力夺占赣州,军指挥所随一四四师后尾前进。

根据当时的敌情,军要求各部队,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迈进赣州,以快制快,不让敢人有喘息的机会,歼敌于立足末稳之际。就这样,一场以消灭敌二十三军及七十军为主要目的的赣西南战役就这样打响了。

二,攻克赣州,挥戈南下

1949年7月27日,各师按照军的部署分头向赣州进发。7月的江西,晴天烈日当头,骄阳似火,烤得干部战士汗流夹背,酷暑难当。而—下雨天,又是黄水满江,道路泥泞,一个个都成了“泥人”。不良的天候和地理环境,给初到南方的北方部队,在作战行动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但是,广大干部战士,只有一个信念:困难再大,没有人民战士的决心大,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部队经过近半个月的远程奔袭,一四二师于8月10日进到大路坪,敌警戒部队一个连,见我军部队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当,不战而退,望风而逃。在上独以北70公里处的子石,遇到了敌二十三军三一五师九四四团的阻击,我一四二师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立即向敌发起了猛烈攻击,歼敌一部,该团之敌主力逃往南康。

8月11日,我部队紧紧咬住敌人,追到彭溪,敌人先头部队首先占领了老虎山,他们企图利用抗日战争时留下来的坚固工事扼守老虎山咽喉要道,阻止我追击部队向前进发。我一四二师,采取小群多路战术,利用敌人防御阵地间隙,分三路迂回,向敌阵地发起攻击,一举突破敌防御前沿,随即扩大突破口,干部战士猛打猛冲,全歼老虎山之敌,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此时敌九四四团已大部被歼。老虎山战斗的胜利,为后续部队前进扫清了障碍;也为早日攻克赣州创造了条件。

夺占老虎山后,12日我一四二师又占领了杉木凹,唐江。13日,部队将唐江桥修复后,为了加快进攻的速度,避兔人多路窄,造成人员拥挤,不便行军,不便部队展开的问题,到唐江后,一四二师兵分两路直扑南康。南康守敌早已闻风丧胆拼命南逃。敌二十三军二一一师一部在南康西南地区掩护其主力撤退。当我一四二师追击到桐坑。叶坑时与敌只有一条河之隔。我一四二师先头部队已与敌接触。但由于部队连续长途奔袭,十分疲劳,加之部队指挥员对南方地形特点不熟悉,据群众反映该河有3米多深,夜间又无法进行现地勘察,于是让部队就地宿营。

14日拂晓,我军才发现该河有的地段水深不到1米,完全可以涉渡。可是此时敌人早巳远遁,坐失作战良机。部队看到到手的肥肉溜掉了,都感到非常惋惜。大家决心放开我们的双脚,追上敌人,再创造一个良好的战机。许多战士边行军边风趣地说,蒋介石的二十三军及七十军,逃得了今天生,逃不了明天亡,反正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我一四二师近到贤女埠时,已追上逃敌后尾一部,随即就被歼灭了。一四二师主力赶到南康,敌已弃城逃往大庾(今大余),该师奉命原地集结待命。

我军左路的一四四师发展也比较迅速,8月6日进至泰和一线,以两个团的兵力向兴国疾进,沿途除一些小的战斗外,基本上没遇到大股敌人抵抗,于8月8日凌晨5时顺利地占领了兴国,10日前进到南塘,与敌九十六师二八八团遭遇,其前哨营一部被我歼灭,余敌纷纷退向赣州。

为迅速攻占赣州,追上敌军主力,我军采取大胆深入,迂回包围战术,令一四四师四三二团迅速东取雩都,攻占雩都(今于都)后在西南构成对赣州的包围态势。困其余主力,以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初连续作战的顽强精神,经江口,茅店直捣赣州。一四三师仍随一四四师跟进.以使配合西线的一四二师,将敌主要兵力消灭在赣州。各部队均按军部部署的作战计划火速行动,都力争提前赶到赣州。当一四三、一四四师抵达赣江西岸时,敌人早巳将船只全部破坏。部队见到赣水涛涛,波浪滚滚,只好望江兴叹,无法通过,上上下下心急如焚。

在这关键时刻,军长贺晋年找有关人员在赣江现场召开了“诸葛亮”会议,研究如何渡江事宜。贺军长在会上指出,船只虽然被敌人破坏了,但阻挡不了我军过江的决心,我们应运用就便器材渡江。当地的竹子遍地皆是,竹子不是可以扎成竹排或竹筏载人渡江吗?

贺军长的一席话使大家茅塞顿开。于是部队立即筹措竹子木板,制作了简便的渡河器材。13日下午,一四四师以一部兵力在赣县的梅林渡江,迂回赣州城东侧。在渡江战斗中,遇到敌二十三军一部的顽强阻击,我渡河突击队在我岸边密集火力的掩护下,利用敌人防御薄弱部位,强渡赣江成功,当面之敌被我全部歼灭。

14日拂晓一四四师主力逼近赣州,四三O团从正面渡江一举攻占赣州。8月14日正式解放赣州城。敌军在我军的凌厉攻势下,自知不是对手,早于前两日放弃赣州城向南败逃。

此时我军一四三师也于15日抵达茅店。我军部队从7月27日到8月14日,经过近20天的作战,紧紧咬住了敌人,解放了赣州大片地区,完成了赣西南战役的前期任务。

解放后,为了纪念赣州的解放日,把城东客运站的主要街道命名为“八一四大道”。

三,穷追猛打,赣南歼敌

赣州解放以后,部队经过长途奔袭作战,每个人的鞋都磨破了好几双,许多人连鞋子都没穿的了,如四三一团将近200人没有鞋子穿,时值盛暑之际,晴天天气酷热,道路被晒得发烫,雨天大雨倾盆,道路泥泞,光着脚行军打仗,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部队也疲惫不堪。但是,我军将士是钢筋铁骨铸成的,在英雄部队的前面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为了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截断敌人经赣南退入广东的退路,完成四野司令部赋予我军的任务。全军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穷追猛打南逃之敌。

据侦察报告,敌二十三军及七十军残部已分别向信丰,会昌等地败退,企图分路撤往广东与蒋军主力汇合。为粉碎敌人的这一企图,我军于进入赣州的当晚,连夜召开了作战会议,研究下一阶段作战计划,调整了作战部署,决定采取“猛打穷迫,大胆深入”的战术,分三路向敌发起追击。以一四三师(欠四二八团)并配属四三一团担负主要追击任务,渡贡水沿赣(州)信(丰)公路向南追击,一四四师除四三O团卫卫戍赣州外,所属四三二团、四三一团及师直,配属四二八团,向东经雩都(今于都)直取会昌、瑞金,一四二师继续向大余进攻,将逃敌围歼在赣南地区。

一四三师于15日渡过贡水,先派出一个营与师侦察队为先头部队,进行侦察和追击。追击到心蜂岗与敌七十军一三九师二八六团一个连接触,该敌利用既设阵地,妄图阻击我军前进,减缓我追击速度。然而,敌人的企图并未得逞,我先头部队集中优势兵力,一举突破敌防御阵地,歼灭和俘敌百余人。据俘虏交待,敌七十军一部沿赣信公路,一部沿小路经王备向南撤退。狡猾的敌人这样多路撤退可以避免路小人多,前后拥挤不便述去,加快南逃速度。同时,又可分散我兵力,减少其伤亡。

根据敌情的这一变化,我立即调兵力将计就计,四二七团由小路向王宫猛追,师指挥所率四二九团、四三—团沿公路猛插信丰,四二七团于16日1时出发,追到王富时,敌七十军主力巳向牛颈(今信丰县西牛镇牛颈村),王母渡逃去。该团立即追击,追到王母渡时全歼敌后卫一个连,俘敌96人。并获悉敌七十军九十六师已15日向信丰方向逃去。据此,我四二七团除留一部在王母渡继续搜剿散敌外,团主力继续向牛颈猛追。

一四三师主力追到黄沪岗时,获悉敌七十军一三九师正在牛颈一带,占领有利地形,修筑工事,构成了二道防线,以阻止我前进。我四二九团调整部署指挥部队向前猛追,于16日18时与敌展开了短兵相接。在我四二九团发起连续攻击下,敌人的两道防线均被突破,敌且战且退至牛颈北两公里处,我四二七团从王母渡赶来从右翼加入战斗,敌一三九师四一七团被击溃,师主力仓惶向信丰逃去。

(0)

相关推荐

  • 目击潜伏奇迹 毛文戎

    . 目击潜伏奇迹   毛文戎 . 战场潜伏,人们并不陌生,在影视节目中,多有描写. 20世纪50年代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组织了一次多达3500人的大潜伏.我当时在第60军当宣传 ...

  • 北平解放前,内有200万市民,傅作义拒绝和平改编,直至毫无退路

    我第四野战军入关后,在华北野战军的配合下,展开了1个月的攻势作战,已占领了平绥路上的怀来.康庄.南口.昌平及北平周围的通县.丰台.廊房.良乡等城镇,完全控制了平绥路.敌人的主要据点北平,已处于四面围困 ...

  • 血沃灵官殿(中):缠战大中乡

    邵东"中乡灵官殿",没想到你竟然美成了这样!(点红色字了解详情) 灵官殿 我的家乡     传说中皇帝要建的一个宫殿,     你的风水自是上乘 .       后来历史发生改变 ...

  • 钟全友‖忆“皖南事变”的前前后后

    一九四一年一月的一天,皖南地区的夜空无限昏喑.阴沉--突然,一阵激烈的.震耳欲聋的枪声响起. 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开始行动了.这是在日军侵入中华民族国土的时刻,民族败类发动的一场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的罪恶 ...

  • 三野老战士回忆录:通讯兵步话机中的金门之战

    金门战斗,是一次失利的战斗,我军损失九多人,是解放战争中华东战场上损失最严重的的一战.当时我在28军军部前方指挥所担任电台队长,这次战斗全用报话机指挥,所以对它的全过程比较了解.现根据我当时的日记,把 ...

  • 董存瑞牺牲后,开国中将陈仁麒替他尽孝,中将去世为何追悼会推迟五天?

    1948年,董存瑞所在的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我军向热河西部,河北东部挺进,展开运动战,牵制敌军从华北调兵增援东北,随后攻克了很多县城,对承德形成了包围态势.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敌军事先在此地 ...

  • 开国中将陈仁麒,17岁参军入伍,因一场意外和弟弟分别60载

    "白云苍狗,世事变幻,兄弟一别再聚首,皆是鬓发染霜人" 陈仁麒,福建人.1930年,年仅17岁的陈仁麒响应号召,和村里的有志青年一道参加了红军,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当中立 ...

  • 1994年,开国中将陈仁麟的追悼会,因一妇女推迟五天,她是谁!

    1994年3月27日,为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陈仁麟中将,因病在北京辞世.昔日的老战友和亲人们得知消息之后,无一不痛心惋惜,纷纷前往陈仁麟家中慰问和吊唁.到了陈仁麟家中后,大家都在追问"老将 ...

  • 伏牛山上牵“牛”记——开国中将陈康回忆千里跃进大别山

    暴风骤雨的一九四七年. 八月初,英雄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大反攻的序幕.下旬,我们陈赓兵团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命令强渡黄河,挺进豫西,把又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人民解放的怒火更旺盛 ...

  • 陈仁麒中将

    陈仁麒(1913.07.24---1994.03.27),原名陈景麟.福建龙岩新罗区小池镇汪洋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 ...

  • 开国中将刘培善回忆湘赣边区的三年游击战争

    一,残酷的考验 1934年8月,红军第六军团退出湘赣根据地进行长征,不久,湘赣根据地基本上被白军占领,只剩下安福西北的武功山和遂(川).万(安).泰(和)等几块小地方了,红军有五个团的地方部队约三干余 ...

  • 开国少将陈茂辉回忆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以后留守的艰苦岁月

    中央苏区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斗在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下,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可是从第五次"围剿"开始后,情况变了.我们死守每个城市,抗击强大的敌人. ...

  • 开国中将秦基伟回忆1931年解放家乡湖北红安

    每当我从报纸上.广播中,看到或听到有关我的故乡--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七里坪的消息时,我仿佛又闻到了故乡那肥沃土地的气息,看到了那金黄色的麦浪和一望无际的稻田.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铭刻 ...

  • 势如破竹战衡阳——开国中将詹才芳回忆衡宝战役的日日夜夜

    一 一九四九年,是我国人民革命战争迅猛发展的一年.自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主力丧失殆尽,其作战部队仅剩下一百多万人,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和漫长的战线上,在军事上陷入了四分五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