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过年的氛围

年的氛围与心境

“过年”我们指的是过春节。现在过年,气氛已经没有那么热烈了,过年的心境也难以表述,谈不上喜欢或者厌恶,只不过是淡淡的一个时间节点而已。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又“长大”的一岁,时间从我们的生命当中又减少了一部分。

以前过年那欢乐、祥和的氛围,浓浓的温馨味儿,格外令人难以忘怀。小时候盼过年,掰着指头数日子,但,年总是姗姗来迟。时间一长,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小时候还经常做梦过年,穿新衣服,放鞭炮,吃大鱼大肉,一串串的梦境,挥之不去。

家在农村,那个年代大家生活都比较艰难,但是过年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年夜饭、放鞭炮,走亲戚,舞龙灯使人应接不暇。

在我的记忆里,年夜饭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很丰盛的,而且有家乡风味儿,我的老家在碧湖乡下。吃年夜饭的规矩也很多。大年三十日,一早要烧好一大锅的饭,用一种篾做的梢衣(谐音)装着,好像要吃好几天的,哪一天日子好,哪一天才烧饭,这叫作“开米缸”。也就是图个吉利,希望能够填饱肚子。早上要祈年,八仙桌抬到屋外,将那梢衣的饭放在八仙桌上,饭上面还要放红红的一个大桔子,以求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再放上猪头,整个鸡,这些都是生的,没有煮熟的。然后放鞭炮,点香烛,这叫“谢天”,还要到土地公殿谢土地公。以求天地保佑,来年有个好年景。忙完这些,再将猪头猪脚放到锅里去煮。

掰猪头肉是很味道的,这个时候没有限量,能吃多少尽管吃,用盐腌制过的猪头肉,香香的,将我们的肚子吃的撑撑的。

家里除了贴对联外,还要将谷仓,牛栏,猪栏,厨柜,米缸,水缸,甚至劳动工具锄头、扁担都要贴上红纸,求个红头。书读到高年级了,我就学着在红纸上写字。毛笔字歪歪扭扭,但意思表达清清楚楚了,比如五谷丰登是贴在谷仓上的,六畜兴旺是贴在猪栏、牛栏的,五味调和是贴在厨柜上的。整个家里到处都是红的,过年的味就更浓了。

正式的年夜饭开始,一大桌子菜很丰盛。有两样菜是不能少的,一个是炒年糕,意味着一年比一年高。还有一个菜是鱼,年年有余。大年三十这一天是只要是端上来的菜,都可以享用。可是大年初一开始就有规矩了。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出门做客,有句话:“正月鸡,桌上嘻”。鸡肉是放在那里看看的,不能吃的,还有大块肉也是不能吃的。其实是放在那里下次再招待其他客人的。到正月二十日,客人也来回差不多了,才可以吃剩下肉,其实这时的肉经过20来天蒸来热去,已经变成黑色了。这时候有句话叫做:“正月廿,鸡头鸡脚拿来钳(吃)”。

年夜饭前,父母首先要宣布,从今天开始到五日年过满,是要讲好话的,不可胡言乱语的。最忌讳的“死”字是绝对不能提的。这是为了图个吉利。如果真的不注意,偶尔失言,那也是有办法的。一次,我家童养媳嫂子,比我只大2岁,比我哥小4岁,当时我们都是不到10岁的小孩子。她说我哥的衣服穿起来不好看,说“死相”死了,连用了2个死字,这还了得。妈妈就叫哥哥拿了张草纸,在嫂子的嘴巴上揩一下,也只当刚才讲的话,是放屁而已,这样闹腾,这样作践,令人啼笑皆非,我们觉得很好玩,巴不得有人讲错话,我们可以拿草纸玩一番,闹腾一番,大家哈哈大笑,好好开心。

还有当时家里有跳蚤,年初一早上起来,你起来就起来,不能讲爬起来之类的话,如果讲了起来之类的话,来年的跳蚤会爬起来,会很多。如果讲错了,就要补一句“睡下”,这样跳蚤就不会很多。我和弟弟早上故意在被窝里玩“起来,睡下,起来,睡下”的游戏,也很开心,管它跳蚤多少。

小时候,过年守岁我觉得是比较煎熬的,以前都是天黑就睡觉的,大年三十,一天作践下来,已经很吃力了,睡意袭来,就有点支撑不住了,人就东倒西歪起来,妈妈说,不要睡去,还要吃夜宵,还要分压岁钱!吃夜宵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听到分压岁钱,像是打了鸡血针一样,精神起来了。妈妈拿了一角钱,给我看一下,压在我头枕着的草席下面。年初一醒来,去拿压岁钱,压岁钱早已不翼而飞,赶紧跳下床,趿拉着鞋去问妈妈,妈妈笑着说:“可能是被老鼠叼走啰。”最终大家的压岁钱都被老鼠叼走了。小不点的似懂非懂,大一点的心知肚明,大家都哈哈大笑。

现在孙子、孙女每年收进上万元的压岁钱,根本没有我们那种快乐,那种闹腾,只不过是个数字碓彻而已。也是跟我们一模一样,由父母管理着压岁钱。这样说来,以前的一角跟现在的一万本来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差别。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啊,太阳下山又一天,冬去春来又一年,我们不要感慨过去的岁月,更愿意今后的年过得有滋有味,开心快乐!


审阅:何蕾蕾

简评:过不过年,都希望人们能生活美满,年味渐渐淡是这个社会发展和变迁的必然结果,有些美好向着方向去奋斗就好,有些美好放在回忆就好。

终审:严景新


作者:吕云兰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0)

相关推荐

  • 文学看台1445 | 汕尾的春节*刘秀春:儿时的年味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刘秀春:春雨古道动心旌 儿时的年味 ·刘秀春 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过年了,年关愈近,我那颗心愈雀跃! 过年,人们的面上总是含笑的,不管旧的一年过得怎么样,新的一年带来了 ...

  • 俗‬语:“大年三十,熬一宿”,看看大年三十有哪些传统习俗

    [导语] 大年三十马上到了,这是人们期盼已久的传统佳节.这一天,人们喜气洋洋,欢天喜地过大年. 你知道吗?大年三十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这一天,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年味的记忆/张继

    春节将至,农场小镇过年的喜气荡漾在人们脸上.雪花轻轻在空中飘舞着,仿佛也来过新年似的.孩子们尽情在雪中玩耍,他们"咯咯"的笑声,仿佛把我带回了儿时过年的快乐时光. 小时候,我期盼着 ...

  • 散文||过年【征文】

    过  年 杨腾超||云南 进入腊月,似乎就嗅到了过年的浓浓气息,走到街上,到处是年货,特别是那红红的对联.灯笼.门神.炮竹烟花等,尤其吸引人,成为一道红色风景线. "女子爱花,小子爱炮&qu ...

  • 【家乡散文】 过年了

    过年了 过年啦!过年啦!这真是个喜庆的日子.腊月二十九,我带着女儿和哥哥及侄儿一起回老家兰溪西乡刘家贴春联. 贴完春联,我们一起上坟祭拜祖宗,先在家里祭拜.先摆好八仙桌,点上蜡烛,放上三牲(全鸡.双刀 ...

  • 乡土散文丨穷人怕过年

    图文/江浙一兵 曾经何时,穷人尽管对过年很期盼,但作为大人最怕过年,不是怕虚长一岁人又老了,而是怕过年负担不起,很多时候是勒紧裤腰带紧紧巴巴过了个年. 过年时大人总要给孩子添身新衣服,做双新布鞋,备点 ...

  • 乡土散文:过年的灯笼

    说起过年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在物资匮乏.生活单调的年代,一进腊月孩子们就掰着手指算着日子盼着过年,盼着吃好的.穿新衣,还能放炮仗,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除夕之夜的灯笼. 过年打灯笼是我们当地的习俗,三十傍晚 ...

  • 乡土散文:家

    老家怀想 家对我来说太普通了,可什么是家呢?是高楼别墅还是民房土瓦?是生活的港湾还是不老的牵挂?家对我来说就是父母住的地方,有父母就有家.有一首歌唱得好"家有父母的情,家有父母的爱,父母在家 ...

  • 乡土散文:交公粮

    难忘那时交公粮 我出生于农民家庭,并且亲身经历过多年的交公粮过程,品透了交公粮的滋味.而这种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于2006年给全部取消了.那一时刻的如释重负之感和无比愉悦之情,充满 ...

  • 乡土散文:菜窖

    记忆中的菜窖 "菜窖"一词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字眼.可对于我这个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小时候北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菜窖.菜窖是北方农村用来储存 ...

  • 乡土散文:老屋依旧在,无处话凄凉

    任凭时光如何变迁,留在心底的那份记忆是无法忘怀的.曾经满园的欢笑,吵吵闹闹,鸡鸣狗叫,上树爬墙 ,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而有些人却再也见不到了. 再一次老家,回到爷爷奶奶曾住过的老屋,心里 ...

  • 乡土散文:推磨

    磨道·推磨·磨面 总有一块热土令人魂牵,总有许多往事记忆犹新. 一个阳光明媚星期天,我回到五十里外的老家.吃过午饭,闲着没事儿,出大门右拐正北走了百十米远.走到路口往左前方看,有一块不太规则.有点艺术 ...

  • 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快说说,你老家的那些过年习俗

    说起过年的习俗,可谓三天说不完.在中国 ,习俗分南北西东,沿海和中原都不相同. 正月初一不能扫地洗头倒垃圾,这里女儿回娘家必须是大年初二.南京吃饺子,写春联,福字倒挂迎进门,幸幸福福,红红火火迎新年. ...

  • 乡土散文:远去的土灶台

    2021-04-27 08:30:00 这些日子,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常常在梦境里穿行,在故乡的烟雨中徘徊.饱经风霜的老树在浅睡低眠,孤独寂寞的老屋亦沉默无语.脑海中忽然想起老家的土灶台,那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