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史话七:庄公报复性的征伐,引来一支意外的敌军,所幸赢了
在前面的文章中,在下讲到过桓王继位以来,王室与郑国关系再度交恶,以至于郑庄公既派祭仲抢收了王畿之地的庄稼,又做出了不去朝觐新天子的决定。这一决定虽然在鄙人看来,是庄公一个不太明智的决定,给了天子更多分权于他人的机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让姬寤生(即庄公)能够踏实留在本国一段时间,好好地把共叔段父子叛乱留下的残局收拾一下。
郑庄公姬寤生像
并且,庄公除了搞好自家内政以外,也没忘了对外的事务,在他不去觐见桓王的这两三年里,也与周边国家发生过几次摩擦。此前咱们在“晋国史话”中提到的,郑国帮助曲沃庄伯攻下了翼城这件事,便发生在这期间。然而各位应该也发现了,在曲沃取得了前半段胜利之后,立刻在后半段战斗中形势逆转,被天子派来的虢国军队偷袭了老巢,迫使他们撤回曲沃自保。那郑庄公派去的援军呢?他们怎么没有帮助到曲沃庄伯,把后半段战斗坚持下来呢?这是因为,此时的郑国已经撤回了支援曲沃的部队,要忙着自己国家的一场大战了。
郑国自己要应对的这场大战算是一场带有报复性质的征伐战。此前,卫国曾帮助过共叔段父子叛乱,给郑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之后,姬州吁掌握政权后,又联合宋、陈、蔡等国再围郑国东门,让姬寤生丢了不少颜面。现在,郑庄公终于腾出了时间,决定征讨卫国,除了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以外,也给郑国曾被他们包围了东门这件事找回点面子。不过,此时的卫国国君已经不再是让庄公丢面子的卫桓公姬完和姬州吁了,而是刚刚被卫国人接回国继位的卫宣公姬晋。郑庄公选择这个时间点来进攻卫国,多少也有点趁虚而入,欺负人的嫌疑。
卫国曾联合其他三国围困过郑国东门
也正因为郑庄公选择报复卫国的这个时间点很精准,让卫国上下措手不及,几乎只能被动防御,组织不起有效的反攻。如果这样拖延下去,恐怕卫国的形势将会越来越危机,就算不会被灭国,也会给日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但卫宣公身边毕竟还是有一些能臣的,此前那位“大义灭亲”的退休大夫石碏,或许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给宣公出了一个好主意,帮助卫国渡过了这次危机。只可惜,史书的记载相对比较简略,并没有留下这位出主意的人的姓名,也算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不解之谜吧。
那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能臣给卫宣公出了什么好主意呢?这便是向其他诸侯国申请援助,在援军的帮助下,一定会让郑国的大军有所忌惮,并退出卫国的领地。可是,卫国的邻国倒是不少,又有谁能帮上他们的忙呢?难道是之前跟姬州吁一起,给郑国带来不小麻烦的宋、陈、蔡三国吗?在下要告诉各位的是,宋、陈、蔡这三国这次还真都没有来帮忙,或许是因为卫宣公觉得他们曾是叛乱的姬州吁的盟友,所以姬晋不愿与他们合作。于是,一个在人们意料之外的诸侯国军队出现在了史书的记载中,他便是《左传》中提到:“卫人以燕师伐郑”中的“燕师”。
《左传》中“卫人以燕师伐郑”的记载
看到这里,或许会有童鞋认为这里的“燕师”便是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的燕国派来的援军,但事实上,在史书中对这个“燕”国是有注释的。他们并不是建周功臣召公奭的封国北燕(即“战国七雄”中的燕国),而是另一个与之同名,被史学界称为“南燕”的一个诸侯国。并且,从“北燕”、“南燕”这两个名字来看,很明显他们一个靠北、一个靠南。而“北燕”或者就称为燕国这次既没有参与进来,也会有在下为他们专门编写的“史话”来讲述,所以这里就不再多费笔墨了。单单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南燕”这个国家,好让大家对这个帮助了卫国的诸侯国有更多的了解。
南燕,顾名思义是处在相对位置靠南的燕国,但实际上他们的疆域并没有真的到达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南方,反而还属于北方地区。据史料记载,南燕国地处东郡地区(“东郡”为我国古代一个行政区域,秦朝时设立,至隋朝时废除,大致范围包括今河南省东北部加上山东西部的这一地区)的燕县(又称“南燕县”,大致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从这个地理位置上来看,很明显南燕国是卫国的邻居,被邀请来解卫国之围是非常合理的。另外,这个南燕国的来头也不小,乃是黄帝后人伯鯈(也被写作“伯倏”)的封国,以姞为姓氏,为舜帝所封,一直到东周春秋时期还存在着,足见其实力也不容小觑。
黄帝乃姞姓南燕国的先祖
正是有了南燕这样一支令人意外的援军出现,郑国军队就不能继续在卫国的领地内为所欲为了,他们赶紧撤回了本国,以免被卫、南燕两国联手给包了饺子。可是,郑国撤军了,卫国的危难也解除了,但这场战争还是没有结束。那个本来处于挨打位置的卫国,此时又理直气壮了起来,愣是带着南燕军队反扑到了郑国境内。这下,又该郑庄公发愁了,需要想一想如何把南燕这样一个劲敌赶走才行。
那郑庄公要如何应对反攻过来的南燕军队呢?这一点大家完全不用担心了,从此前讲过的故事中,咱们应该已经知道了郑庄公在军事谋略、战术战法方面是非常擅长的。这次卫国带着南燕军队攻入到郑国领地后,庄公用一场漂亮的夹击战教训了他们,让南燕这个还未交过手的敌人也领教了郑国的厉害。至于庄公是如何指挥的这场战斗,《左传》替咱们记载了下来,我这就给大家简单地叙上一叙,一起感受一下庄公的风采。
庄公对于卫、南燕的反攻,有了应对之法
首先,南燕军队攻过来后,庄公并不慌张,他对自己手中军队的战斗力是很自信的。他只需要找到能统领这支虎狼之师的统帅即可,于是,此前帮庄公“欺负”过周王室的祭仲就成为了不二人选。只是,主帅祭仲选定了,他还需要一些帮手,庄公又任命了原繁(庄公庶兄)、泄驾(又写作“洩驾”,郑国大夫)与祭仲一起统领郑国三军,从都城出发去迎击南燕大军。
之后,双方大军相遇,自然是一番对峙与较量。但郑国一方虽说叫“三军”,但毕竟都是从都城出发的,怎么也算不上是夹击战。因此,庄公精妙的战法出现了,他除了派出祭仲这支部队以外,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曼伯和子元另率一军迂回到北制(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以西一带),让他们从南燕军的后方偷袭、夹击敌人。结果,南燕的军队光顾着眼前祭仲等人率领的郑国“三军”,没想到自己后方的北制地又有郑国军队杀来,顿时阵脚大乱、惨败而回。因此,《左传》特留下了“不备不虞,不可以师”的评语,就是说如果没有做好预防意外的准备,还是不要盲目出兵了。
郑国两支部队在北制一带击溃南燕军队
这便是发生在鲁隐公五年(即桓王二年),郑庄公对卫国进行的一次报复性征伐。虽然,由于南燕国这支意外援军的出现,打乱了郑国的原定计划,使卫国逃过了一劫。但是,卫国和南燕国自不量力地反扑,反倒被郑庄公利用,好好地教训了他们一番,也算是把此前“东门之仇”给报了。并且,这场精妙的夹击战,让咱们再次感受到了姬寤生在战术、谋略上的强悍,难怪在他这一代郑国可以成为“春秋小霸”。然而,这仅仅是庄公报复“东门之仇”的其中一次征伐,与卫国合谋的另一个主导国宋国,自然也在郑国的报仇名单之中。那郑国与宋国之间的战斗是如何打响的?他们双方又是如何博弈的呢?咱们下次再叙。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北制夹击战、郑庄公、报东门之仇、郑国侵卫、卫国求援、南燕相助、反扑郑国、郑三军迎敌、二公子袭后、大破南燕军。
关键词云图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