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散文】第110期|向故乡作别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目送》
向故乡作别
马丽芬
编者按:
一位离开故乡多年的游子,对故乡深情的回忆。看着这些朴实的文字,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怀念。时代不一样,但农村人想逃离故乡的动因几乎一样,因为穷苦,因为落后,因为无力改变,只有想方设法逃离,而升学是农村人最佳的逃离方式。
记得那是个闷热的傍晚,我抱着未满周岁的四侄儿到街口纳凉。本村一位姓刘的大叔从生产大队方向快步走来。边走边喊我的名字:“猜猜你考上大学没有?”这种问话方式,任何人都能立即猜出答案:考上了!当我从大叔手中接过录取通知书时,险些将怀中的侄儿仍在地上。
那是一份省级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报考师范大学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不讨厌当教师,而且自认为能当好。二是师范院校是国家供给制,不需要自家负担费用,这一点对早年丧父的我尤为重要。我曾不止一次对母亲和兄嫂保证过,即使我考上大学,也决不让家里供我,我可以申请助学金。只求家里不阻止我去应考,我就很感激了。的确,时至今日,我仍存这份感激。
我出生的那个村子共百余户人家。从我记事时起,这里就好像与贫困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人们怎样劳作,也摆脱不了缺吃少穿的苦日子。除了年节能吃上一两顿细粮,平日里连粗粮配糠菜都吃不饱。水田生产的是大米,但自家很少有人舍得吃,拿到城里或到不产大米的地方,一斤能换回二斤粗杂粮。我家的大米几乎全部换成了玉米面仍解决不了挨饿问题。为了缓解家里劳力不足,哥哥早早娶了亲。过门的嫂子虽然不怕苦也能干,但侄子们一个个接踵而至,生活照样无起色。母亲只好劝我退学回生产队挣工分补贴家用。我含泪对母亲说,我不能这样过一辈子,我要离开这里,读书是我能离开这里的唯一希望。
的确,那时要想逃离贫苦的农村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当兵,二是远嫁,三是升学。当兵对于一个女孩子机会太少,再说,我的家庭被视为有历史污点,政审很难通过。对于远嫁,一则我不愿早嫁,二则我看到远嫁的姑娘中有的为了进城,在相夫时饥不择食,日子过得并不幸福。因此,我唯一可选择的也只有升学这一条路可走了。
对于升学,我不仅渴望而且可能。我自信自己的天资还算聪慧,只要努力加勤奋就可能成功。于是从初中到高中近六个年头,我每天要往返近二十里路去镇上中学读书。冬天风吹雪打,夏天日晒雨淋,中午没饭吃是经常的事。但一想到今后的出路,再苦再难我都能坚持。高中快毕业时,家境好的同学大多住校了。为的是省下走路时间在校多看些书。为了不被住校生落下,我把每天路上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几乎全部用上。从我家到镇上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乡间小路有八里长,一条是县级公路有十里长。人们大多走小路图个近,我大多走公路图个远。远出的两里地可以在路上多背几个外语单词,可以把作文的腹稿打完。我的外语成绩和作文在班级乃至全学年名列前茅,多得益于我在路上的努力。
放学回到家里,我要自觉地帮助家里挑水、拾柴、洗衣服、看孩子。暑假里我要顶着被蚂蝗叮咬的恐惧去水田劳动,为家里挣些临时工分。我做这些不仅是应该的,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将功补“过”。虽说上学读书没什么过错,但在那样的困苦的家庭,自己帮不上什么大忙,已经是很内疚了。
我的种种勤奋和努力难道不正是为了这一刻吗?当我拿着录取通知书跑回院子将喜讯告诉家人时,家人虽没表现出如我那般激动,但也无不感到有种家族的荣耀。这可是全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大学生啊。
临行的那天,我站在村口,深情地回头望了望,我在内心悄悄地挥手向故乡作别:再见了我熟悉的这片土地,正因为我太熟悉你,才渴望离开你,因为我还无力改变你;再见了我的亲人和童年伙伴,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怀念你们;再见了我喜欢的那些花草树木和甜甜的井水,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味道;再见了那些曾嫉妒和欺负过我的大孩子、坏孩子,我早就原谅了你们;别了那些曾让我胆战心寒的蚂蝗、水蛇还有毛毛虫,我在梦里都不愿和你们再见了。
我走了,带着我的行囊、书本和对故乡的全部记忆。我心中追求的那个世界正在前面等着我呢。
(责任编辑:王志胜 图片大部分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马丽芬,退休前系大连市政协秘书长,副厅级。辽阳县刘二堡镇马家村人。
《衍水文学》约稿启事
各位喜爱文学的朋友们:
《衍水文学》公众号创刊一年多来,得到了广大热心读者的青睐。微刊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以多媒体的方式,推送精品散文,介绍名家经典,挖掘新人新作,力争办成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一流新媒体。
为提高办刊水平,诚邀各界作家和散文爱好者助力,欢迎踊跃投稿。
稿件要求原创,必须是首次在本平台发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宣传正能量。字数一般控制在3000字以内,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每位作者随稿要提交2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一份,注明本人工作单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并附近照一张。
稿件一经采用,经编辑制作,以文字+图片及音频等形式,在《衍水文学》公众号上发表。
严禁一稿多投,投稿一个有未接到录用通知,可另行处理。
来搞一律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微刊编委会邮箱:94124915@qq.com
一个辽海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舞台,一个传播辽海正能量的舞台,欢迎关注转发投稿。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如有转载请告知。
衍水文学展示辽海人民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