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到了美国科技企业集中发布财报的时候,各大巨头也纷纷亮出了自己最新的成绩单。而作为美国科技行业的门面之一,Alphabet(谷歌母公司)则给出了一份营收达618.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净利润18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66%的漂亮数据,更是推动其盘后股价上涨逾2%。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谷歌首席品牌官Philipp Schindler在展望未来时透露,“谷歌的的重点将是打造更好的产品和用户体验,不仅使用我们的UI/UX搜索反馈、我们的技术和AI能力,还将使用AR将实体店的购物体验搬到线上,让用户在购买前能够先试一下商品。”谷歌要搞AR购物发力电商业务,这无疑是个大新闻。毕竟对于谷歌而言,在基础的广告业务愈发受到来自监管机构的压力时,开辟新的战场,将战火烧到亚马逊的地盘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并且此前其也并未放弃基于搜索这一行为来建设自己的电商业务。不过对于谷歌方面选择以AR作为电商业务的切口,确颇有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说意料之外,是因为AR购物这一概念其实早在数年前就已出现,最起码在国内互联网行业中,AR购物在两年前新零售概念如火如荼时就已出现。人、货、场作为电商行业中的三大核心元素,在新零售中除了线下线上融合之外,重构“人、货、场”应该也是各大电商平台讲得最多的概念。而AR购物频频被阿里与京东等电商平台拿出来,就是因为希望借助AR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消费场景缺少的问题。事实上,线上购物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就是体验感匮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早在PC互联网时代,关于电商经常出现的一个情景,就是消费者在线下试好后、转而去线上下单购买。虽然这能够凸显电商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低的价格,但显然却无法提高购物体验,更无法让消费者在购买前对商品形成直观的感受。想必许多在电商平台、特别是在鞋服类网店有过购物经历的朋友都知道,通常退货原因上会单独提供一个尺码不符的选项。这其实是因为,电商给不了消费者真实体验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将消费者的失误或者说平台有力未逮造成的麻烦,甩给了商家。而AR也就是增强现实技术,则是以数据与成像技术为基础,将虚拟现实以3D形态展示,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进行互动。AR实现的过程,是通过摄像头或其他传感器收集真实的场景数据,然后再将数据传递给处理器进行分析和重建,并计算虚拟场景与真实场景的融合,并最终向用户展示合成图像。将AR技术与电商结合起来,阿里的淘宝早在2017年就做出了AR Buy+,让商品的三维模型会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并进行实时渲染,生成可交互的购物环境,让线上也能眼见为实。而京东则在2018年年中,推出了一个“AR无界创新联盟”,以及AR试妆镜、AR试衣镜等硬件产品。不过为什么AR购物也就在新零售最如火如荼的时候火了一轮,到如今也没有成为网购的主流呢?这是因为无论海外还是国内,电商购物的主力产品都是小件,再搭配相对成熟的物流体系,退换货其实都较为方便。并且也造成了消费者很轻易地就能完成购买决策,也不需要有后顾之忧,反正买错了能换的心理让能够帮助用户进行沉浸式体验的AR技术显得鸡肋。但宜家所开发的AR购物APP“IKEA Place”其实就做得可谓是有声有色,其通过AR的方式可以查看家具摆放在家中的实际效果,还加入了slam技术,让用户提前知道家具的大小是否合适。这是因为,宜家主要是售卖家具这类高价值的大件产品,并且这类产品不仅需要有场景化的购物体验,运输也通常很繁琐,此时AR就能够为消费者的决策提供助力。那么既然知道AR购物这一概念在过去所遇到的问题,谷歌方面为什么还要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向外界透露将在这一方面发力呢?其实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谷歌或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由于此次疫情逐步入常态化,使得让线下购物出现衰退,而此时推出AR购物或是试图吸引线下的卖家向线上转移。更为关键的是,AR同样也是谷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ARCore是与苹果ARKit并列的移动端最大AR应用平台,目前已有2.5亿台Android设备支持ARCore。但问题是尽管谷歌对ARCore的投入不断,但这一平台对于开发者的吸引力始终不高,而原因其实也是摆在台面上的,那就是AR的商业化程度不够高,除了《Pokemon GO》等寥寥数款游戏外,AR应用几乎就不挣钱。可消费者虽然对AR不买账,但对电商却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尽管AR购物目前尚未成为引领新零售概念前进的驱动力,但其确实是AR技术到目前为止在商业化上走得最远的方向之一。而通过发力AR购物来推动AR技术的发展,或许才是谷歌所真正希望看到的。
这样的AI外挂,真的还能防得住吗?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Switch OLED烧屏或将不可避免。